興安一村莊20萬斤紫玉淮山豐收卻遭滯銷!多方伸援手為農戶打開銷路

近日,一則題為《擴散!興安高尚地裡20萬斤好吃又營養的紫玉淮山愁銷路,希望大家能幫幫他們!》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轉發。該文章講述的是興安縣高尚鎮鳳凰村委北村種植的“脫貧土特產”紫玉淮山迎來了豐收季節,卻因為滯銷令農戶發愁的事情。12月17日上午,記者前往鳳凰村委,採訪了此事。

●20萬斤紫玉淮山滯銷愁壞農戶

從興安縣城到高尚鎮鳳凰北村,駕車需要一個半小時。17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經過一路的山路顛簸,來到興安縣高尚鎮鳳凰村委北村。

在村子的一塊田裡,村民趙正財掀開一塊地膜,用手扒開泥土,挖出了一根約30釐米長、2斤多重的紫玉淮山。隨後,趙正財一連挖出好幾根重量均在2斤以上的紫玉淮山,但他卻怎麼也笑不起來。

兴安一村庄20万斤紫玉淮山丰收却遭滞销!多方伸援手为农户打开销路

“原本想要用來助力脫貧的土特產卻沒銷路,你說愁不愁?”趙正財告訴記者,近一個月他為了紫玉淮山的銷路問題失眠了很多天。

據鳳凰村委主任趙鐵介紹,鳳凰村是一個多年掙扎在脫貧線上的偏僻小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5畝,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貧困帽子一戴就是10多年。201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村委幹部聽說號稱“紫人參”的紫玉淮山很適合村子的高山氣候,於是試種了10畝。沒想到,當年的畝產量達到4000多斤,批發價達到了5元/斤。

“一畝地的種植成本在4000元左右,畝產按照4000斤左右估算,再按照5元一斤的批發價算,一畝地就有1.6萬元左右的純收入。”趙鐵說,嚐到了甜頭的北村村民決定擴種紫玉淮山。

達達合作社是2017年9月由鳳凰村多名農戶和貧困戶一起成立的。今年4月,趙正財作為達達合作社的負責人,帶領村裡貧困戶,承包了村裡40戶農戶的大片閒置田地,總投資40餘萬元種植紫玉淮山62.2畝。整個種植過程中,全村40戶農戶均參與勞作。

今年11月15日,北村村民迎來紫玉淮山豐收。趙正財說,根據當日的開挖情況,畝產最高的可達5000斤左右,62.2畝地的總產量約20萬斤。當日,村民們滿懷欣喜地挖了500斤紫玉淮山,並運到桂林市的一家大型果蔬批發市場銷售。沒想到,銷售的情況並不樂觀。此後,村民們陸續挖了不少紫玉淮山運輸到興安縣、桂林市的眾多果蔬批發點、菜市銷售,但是銷售量很差,基本滯銷。

兴安一村庄20万斤紫玉淮山丰收却遭滞销!多方伸援手为农户打开销路

●多方伸援手 賣掉了2萬多斤

就在村民們為紫玉淮山的滯銷發愁的時候,當地政府以及一些愛心團體紛紛伸出了援手。

趙鐵告訴記者,高尚鎮鎮政府得知上述情況後,號召當地的機關單位開展愛心購買活動。目前,愛心購買活動仍在繼續。

興安本地一個公眾號平臺的負責人“冰冰妹”告訴記者,11月中旬,得知北村紫玉淮山滯銷的消息,她立刻趕到北村瞭解情況。隨後,她把產品做成視頻和推文在平臺上發送,並在其經營的淘寶店上銷售。後來,她聯手興安縣的另外兩個電商平臺,共同義務助力北村紫玉淮山的銷售。

“通過20多天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們一共幫忙銷售了5000多斤的紫玉淮山。”“冰冰妹”說,整個銷售過程中,包括興安縣同心志願者協會的愛心志願者,以及眾多實體店的個體戶等在內的許多興安本地愛心團體和個人參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本地愛心人士通過轉發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助力銷售。

“經過多方的幫助,目前,我們的銷量已經達到了2萬多斤。”趙鐵說,雖然這樣的銷量不算大,速度也不算快,但這股正能量讓村民們又增添了信心,燃起了希望。

記者秦麗雲 通訊員劉日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