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一村庄20万斤紫玉淮山丰收却遭滞销!多方伸援手为农户打开销路

近日,一则题为《扩散!兴安高尚地里20万斤好吃又营养的紫玉淮山愁销路,希望大家能帮帮他们!》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转发。该文章讲述的是兴安县高尚镇凤凰村委北村种植的“脱贫土特产”紫玉淮山迎来了丰收季节,却因为滞销令农户发愁的事情。12月17日上午,记者前往凤凰村委,采访了此事。

●20万斤紫玉淮山滞销愁坏农户

从兴安县城到高尚镇凤凰北村,驾车需要一个半小时。17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经过一路的山路颠簸,来到兴安县高尚镇凤凰村委北村。

在村子的一块田里,村民赵正财掀开一块地膜,用手扒开泥土,挖出了一根约30厘米长、2斤多重的紫玉淮山。随后,赵正财一连挖出好几根重量均在2斤以上的紫玉淮山,但他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兴安一村庄20万斤紫玉淮山丰收却遭滞销!多方伸援手为农户打开销路

“原本想要用来助力脱贫的土特产却没销路,你说愁不愁?”赵正财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他为了紫玉淮山的销路问题失眠了很多天。

据凤凰村委主任赵铁介绍,凤凰村是一个多年挣扎在脱贫线上的偏僻小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贫困帽子一戴就是10多年。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村委干部听说号称“紫人参”的紫玉淮山很适合村子的高山气候,于是试种了10亩。没想到,当年的亩产量达到4000多斤,批发价达到了5元/斤。

“一亩地的种植成本在4000元左右,亩产按照4000斤左右估算,再按照5元一斤的批发价算,一亩地就有1.6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赵铁说,尝到了甜头的北村村民决定扩种紫玉淮山。

达达合作社是2017年9月由凤凰村多名农户和贫困户一起成立的。今年4月,赵正财作为达达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村里贫困户,承包了村里40户农户的大片闲置田地,总投资40余万元种植紫玉淮山62.2亩。整个种植过程中,全村40户农户均参与劳作。

今年11月15日,北村村民迎来紫玉淮山丰收。赵正财说,根据当日的开挖情况,亩产最高的可达5000斤左右,62.2亩地的总产量约20万斤。当日,村民们满怀欣喜地挖了500斤紫玉淮山,并运到桂林市的一家大型果蔬批发市场销售。没想到,销售的情况并不乐观。此后,村民们陆续挖了不少紫玉淮山运输到兴安县、桂林市的众多果蔬批发点、菜市销售,但是销售量很差,基本滞销。

兴安一村庄20万斤紫玉淮山丰收却遭滞销!多方伸援手为农户打开销路

●多方伸援手 卖掉了2万多斤

就在村民们为紫玉淮山的滞销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以及一些爱心团体纷纷伸出了援手。

赵铁告诉记者,高尚镇镇政府得知上述情况后,号召当地的机关单位开展爱心购买活动。目前,爱心购买活动仍在继续。

兴安本地一个公众号平台的负责人“冰冰妹”告诉记者,11月中旬,得知北村紫玉淮山滞销的消息,她立刻赶到北村了解情况。随后,她把产品做成视频和推文在平台上发送,并在其经营的淘宝店上销售。后来,她联手兴安县的另外两个电商平台,共同义务助力北村紫玉淮山的销售。

“通过20多天的努力,截至目前,我们一共帮忙销售了5000多斤的紫玉淮山。”“冰冰妹”说,整个销售过程中,包括兴安县同心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志愿者,以及众多实体店的个体户等在内的许多兴安本地爱心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本地爱心人士通过转发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助力销售。

“经过多方的帮助,目前,我们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万多斤。”赵铁说,虽然这样的销量不算大,速度也不算快,但这股正能量让村民们又增添了信心,燃起了希望。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刘日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