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大家能否想象,在BP機都沒普及的年代,一篇貼子會有多大力量?

1998年,一名叫何婷芳的大學生上課時突然昏倒,送到醫院被查出是胸椎脊髓內膠質瘤。鉅額的手術費,徹底擊垮了她窮困大半輩子的農村父母。

正當女孩陷入絕境時,有人送來了希望的火種:

一篇題為《SOS——一個生命垂危者的呼救》的貼子,在網上出現了:

何婷芳,福建師範大學的新生。

韶華芳齡正待綻放之時,她被確診為“神經膠質瘤”,一種很難治的病。

這病是個無底洞,為了供何婷芳上大學,貧苦農民的家庭花費了近乎所有的積蓄。

1998年,馬雲“讓阿里巴巴存活102年”的口號還沒吹響,馬化騰沒有QQ、張小龍也沒有微信、網易還沒有郵箱。

唯一存在的,是全國論壇加起來不到的50萬網民。

誰能想到環境如此苛刻,竟然發生了奇蹟:

這篇帖子在各個論壇飛速傳播,1元、2元、5元、10元……最後籌集到的捐款,高達30萬元人民幣!

而當時一位大學老師的月薪不過560,卻捐了200。

這是“中國第一例網絡募捐救助成功案例”。

這個捐助的發起人,是何婷芳的同學——花總,就是那個揭露酒店黑幕的“花總丟了金箍棒”。

他寫了這篇救助信,冒雨衝進了福州的電信大廳,請求電信員工在論壇上發佈了帖子。

那個帶著金箍棒的花總,身披戰甲,登高臺振臂一呼,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即將垂死的生命,就在那網絡欠發達的年代,因為陌生人的救助,重獲新生。

而如今我們的網絡更加發達,救助平臺也更加多元,卻有些人,利用人的善心,漠視人的生命,去牟取私利。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德雲社大家都不陌生吧。

今年夏天,郭德綱徒弟吳鶴臣突發腦溢血,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恢復意識。因需要長期治療,他的妻子在網上發起了眾籌,目標:100萬。

網友積極響應,慷慨解囊,事後卻發現他家在北京兩套房、一輛車。

大夥兒義憤填膺,“我月入3000,卻在幫一個北京有房有車的人捐款。”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妻子張泓藝不解釋還好,越解釋大家越來氣:

因為房子在爺爺名下,人已去世,所以不得變賣,車屬於婚前房產,日常出行離不開,租房兩年開銷12萬,還有護工的每月工資。

這,是要用大家的錢給他一家養老?利用救助平臺的方便,肆意揮霍人的善心,實在面目可憎!

前兩年,刷屏朋友圈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讓無數人淚目。

羅一笑,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對你的恩情,很深很重,我一筆一筆給你記著,你不能耍賴,必須親自感恩。

羅一笑,不要亂跑,你給我站住!

羅爾給女兒的信,人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伸手援助,為挽救小生命盡綿薄之力。短短几天,羅爾收到捐款252萬!

後來,事情出現360°大反轉,這竟是羅爾與平臺策劃的一場營銷。

本來屬於窮人的救命錢,卻被羅爾變成了生意,實現了“財產轉移”,矇在鼓裡的好心人全都成了配合他演戲的群眾演員。

事後他道歉並退款,但一個羅爾道歉了,還有更多“羅爾”們。

王樂樂在水滴籌利用網購的假病歷騙捐三次,共有352人為他捐款6546.11元。

為父治療癌症,女子在水滴籌上籌款20萬,背後卻在微博炫耀跑車和名錶。

而這些,不過是善良被透支的冰山一角。

那些藏在陰溝裡的,依舊在肆意揮霍著人的善心!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羅爾”,這與籌款平臺的運營方式離不開。

前兩天,水滴籌被推上風口浪尖。

梨視頻記者臥底水滴籌,撕開平臺戴了許久的假面具。

從視頻可以瞭解到,水滴籌有一大批線下“籌款顧問”。

他們遍及40多個城市,駐紮在各個醫院,自稱“志願者”,日常工作就是走訪一家家醫院,引導患者發起籌款。

倘若病人確實需要社會救助,倒也罷。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讓人寒心的是,他們的初衷可不是救人,而是將病人發起的籌款,當成KPI來完成。這也就讓“羅爾”們與顧問們不謀而合。

同時,患者需要多少善款,平臺也沒有嚴格審核,需要多少錢,全憑心情,想寫多少就寫多少。

明明醫保就能報一半費用,非要將金額寫成全款。至於為什麼要多填,顧問說:反正也不一定能籌到那個數,多填點不怕的。

他們一天就能問完大半個醫院,為何如此積極,當然只有一個目的:完成考核拿提成。回答問題的顧問上個月就賺了14000元。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為了拿更多提成,他們還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地毯式掃樓都是小兒科,撰寫求助人故事,並要求患者和家屬群發、轉發,才讓人大跌眼鏡。

一直以來,先生在朋友圈看到籌款鏈接,不論多少,都會盡力幫助。

原來,那些令我糾結、落淚的,與疾病抗爭的心酸故事,很多都是標準化杜撰的!

而我一直信奉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卻幫助他們實現了月入過萬。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真相曝光後,水滴籌CEO沈鵬以最快的速度表態,稱再管不好,願把平臺交給公益組織。

但就像小時候聽多了“狼來了”的故事,這一次,大家似乎不願再買賬。

有人斥責水滴籌:曾以為水滴籌只是利用人的愛心,看了那套編故事的模板,簡直就是把我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一次次騙捐事件,水滴籌將人們的善良重重摔在地上,擱誰不失望?

演員陳坤說:“誠信很脆弱,消耗需謹慎。”

試想一下,當真正需要社會救助的患者需要籌款時,你是否會也會“三思而後行”,懷疑它到底摻了多少水分?

知乎上有個問題:什麼時候,你開始變得冷漠不願做好事了?

回答多為:被騙多了。

你看,褻瀆人的善良,透支人的信任,只會讓好心人變得越來越畏懼,行好事也變得小心翼翼。

水滴籌再爆醜聞:你的善良,正被廉價打包出售

公益事業,本該是靠善心滋養,才能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用欺騙、道德捆綁、掃樓刷單來實現業績,是走不遠的!

心理學上有個“溫情效應(WarmGlow)”指出:

人們在幫助他人時是可以獲得積極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這種情感體驗決定了幫助者的助人意願。

水滴籌等籌款平臺,請給善良留一點淨土,別再讓平臺亂象橫生,澆滅人們心中愛的火花,令善心變傷心。

給真正需求救助的人留點希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