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疏通內循環 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南江縣:疏通內循環 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橋壩村的道路建設

四川新聞網巴中12月18日訊(熊苑清)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近年來,南江縣全域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難題,為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努力提升了人民群眾對交通的獲得感、幸福感。

南江縣山高谷深、群山延綿,農村公路的通達更是影響到大多數人的出行和生活。南江黃羊是南江縣的特產,享有“中國第一山羊”的美譽,大山裡的群眾都有養殖黃羊的習慣。

交通制約 產業發展困難

“我們這裡的山場好,我感覺養羊在我們這裡是有條件的,我就買了一隻羊,後來羊發展到有十幾只,但是因為交通不通,就不好銷售,沒有銷路,有人來買就買一頭,沒人買就養在家裡,羊始終就沒有發展起來。”南江縣東榆鎮橋壩村村民孫思煜說。

孫思煜的黃羊養殖很艱難,當地其他的產業發展更是難上加難,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交通的制約。

“以前老百姓都不喜歡搞產業,不願意搞產業,覺得產業沒有奔頭。”南江縣東榆鎮橋壩村村主任孫平告訴筆者。

交通制約的不僅僅是產業的發展,當地村民生病更是讓村醫尹利宗頭痛不已。

“老百姓如果生了病,打滑桿從他家裡到縣城要五六個小時,真正遇到緊急情況的話,等他到了縣醫院,搶救生命是很困難的。”東榆鎮橋壩村村醫尹利宗告訴筆者。

交通通暢 看病就醫不再難

要想富先修路,巍峨的大巴山阻擋不了南江兒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縣路、通鄉路、聯村路一條條道路在南江大地延伸。越來越密集的路網、越來越好的路況,使交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

“現在把路修通了,羊養得多了,電話一打,車子就來了,再有多少都能銷售,收入也就增加起來了。 ”交通變通暢,孫思煜的黃羊越養越多。

“現在我們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老百姓看病就醫,得到了解決,到我這裡來看病,最多就是十幾分鍾,到縣城最多隻有半個小時,所以現在醫療條件好了,老百姓也非常滿意。” 村醫尹利宗也感受到交通的變化讓群眾看病不再難。

交通建設 鄉村實現“物達天下”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如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交通建設為農村帶去了人氣、財氣,昔日困在山裡的鄉村實現了“物達天下”,勤勞樸實的南江兒女正闊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

“交通的改善讓我們橋壩村從原來的偏遠貧困村變成了現在的南江後花園,通過幾年的發展特色產業,讓我們全村的群眾順利脫貧。”交通的改善,讓南江縣東榆鎮橋壩村支部書記吳正國思考著今後的發展方向,“現在我們正朝著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把我們村建成休閒度假美麗鄉村,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麗的生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