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最出色女弟子顏寧,如果沒從清華出走美國,能評上院士嗎?

當又一年院士評選落下帷幕,哪些一流人才不負眾望入選、哪些備受矚目的備選人又意料落選,諸如此類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的關注熱點。而未能入選中國院士、最終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顏寧教授,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之一。

如果顏寧當初一直留在國內研究,沒有遠走普林斯頓大學,那麼她是否如今早已評上中國院士呢?或是換一種說法,如果顏寧早日評上了中科院院士,她還會從清華“出走”嗎?

施一公最出色女弟子顏寧,如果沒從清華出走美國,能評上院士嗎?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評上院士的“分量”究竟如何。一位科學家、學者,如果能夠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或是中科院院士,無疑都是一份巨大榮譽。能夠入選院士之列,意味著是領域內頂尖水平的人才,具有權威性、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和發現。有了院士金身加持,不僅可以享受更多的權利和待遇,在科研領域也會有更加優渥的條件。

而顏寧作為施一公最出色女弟子,她在清華期間已經取得極有分量的國際性成就,就當所有人都認為她已經“拿定了”院士之稱時,顏寧卻意外落選中科院院士。然而在“出走”赴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後,顏寧卻被評委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著實富有一定的“戲劇性”。中美院士評審方式究竟存在什麼區別?國內科教研環境對於一流人才和優質留學生的吸引力究竟如何?這的確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實際上,中美院士評選的確具有一定的差異。首先,我國評選院士與界內人脈關係有一定關聯,同研究領域前輩和權威院士的舉薦對評選結果起到一定影響。而這些隱形的條條框框,在國外似乎並不過分講究,否則也輪不上顏寧評上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一定程度上就為優質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施一公最出色女弟子顏寧,如果沒從清華出走美國,能評上院士嗎?

其次,對於領域內成就斐然的頂尖科研人才而言,評選院士不僅僅得到的是“榮譽認證”,更加實在的則是帶來了科研上的便利。就以顏寧所研究的結構生物學領域,基礎的實驗設備一臺就高達幾百萬美元,可以說項目經費數額龐大,沒有足夠的科研條件是根本無法開展下去的。如果能夠評選上院士,那麼建立起人力、財力更加雄厚的實驗室就相對更容易,對於科研過程的深入進行非常有利。因此也有網友表示,若是能夠早早得到先進的研究設備和條件,顏寧或許也不會選擇“出走”。

所以,顏寧如果當初留在清華、留在國內繼續科研,如今能否評上中國院士,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未知數。顏寧如果當初沒有遠走普林斯頓大學的話,很可能沒有那個底蘊和條件做出強科研成果;留在國內又是否會被資歷或其他多種因素所絆,這一切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施一公最出色女弟子顏寧,如果沒從清華出走美國,能評上院士嗎?

如今,很多人的觀念至今還停留在淺顯的“出國就是叛國”的層面上,實際上是相當錯誤的。顏寧教授如今雖在美國任教,但在此之前她傾盡精力在清華工作多年,教育和帶出不少優秀學生。選擇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講授,無疑是國外世界名校具有更強的科研實力、更優質的科研環境,賦予優秀人才更多的科研可能。在這裡,顏寧有可能帶領優秀團隊早日做出更大的科研成果,這樣的成果終將造福的是全人類。

高級人才的流動再常見不過。外國人才也逐漸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之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偉大實踐在改寫中國未來,而中國的一流科技人才也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去改寫世界的未來。作為日益昌盛的大國,我們可以有、也應該有這份“氣度”和文化自信。你們覺得呢?

文章轉載自“中國高校在路上”,謝謝!有改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再次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