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名校標籤”效應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人大女研究生失聯”事件

前段時間“人大女研究生失聯”的消息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可50多個小時後等來的卻是讓人惋惜的結果。

這一切,讓人唏噓:名校畢業的女孩子鈺敏,本有著美好的未來,為什麼要選擇死亡?!又有什麼坎兒是過不去的呢?

其實,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每天都會有很多悲劇發生,也有很多人自殺: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大約78.6萬 人自殺 ,其比例為每年每10萬人中有10.7人,,這意味著每隔40 秒就有 人自殺 !

每天這麼多自殺事件發生,為什麼人大失聯的女孩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呢?大家最初是不是被“人大女研究生”這個“名校”標籤吸引過來的呢?

因為看到了這個“人大研究生”的標籤,我們會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擁有美好未來的女孩,所以希望她能好好活下去。之後加入尋人的轉發宣傳中也就是舉手之勞了。

這是網絡的力量,也是“名校”標籤的功勞。

感謝所有的善良人,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團結與友愛。

但有沒有人想過,也許正是這個“名校”標籤把可憐的女孩一步步逼向了絕境。

名校標籤背後的壓力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逃離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也是個辦法

鈺敏是一個優秀的女孩,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從高考到研究生都順風順水,畢業後又去了一個理想的大企業工作,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工作就會遇到困難,困難一時無法解決就會有壓力,當壓力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後會心生煩悶,直至抑鬱。

為什麼會抑鬱?還不是認為自己不夠好,頂著“名校”畢業生的光環卻做不到別人甚至家人口中的“優秀”。

不知道鈺敏的家人有沒有告訴過她如果壓力太大可以選擇放棄,換一條路走也許會更好。

我猜鈺敏的姐姐一定說過,畢竟她那麼愛自己的妹妹。

也許是鈺敏自己太倔強,不想從這麼好的機會中逃離,頂著壓力也要做一個足夠“優秀”的自己,因為她可是名校畢業的!

但這一切遠不如好好活著重要。

名校標籤下的“蹲族”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蹲族”的困惑

今天讀到了一個做“蹲族”九月女生的自白,感慨良多。

所謂“蹲族”,就是名校畢業後常年在家不去工作的一類人,他們多遠離家鄉居住在北上廣簡陋的出租屋裡,過著如同廢人一般的生活,一日一餐也只能果腹。

所以你會問,他們為什麼沒有去工作呢,這可都是可是名校畢業啊?!

你可知他們也曾高昂頭顱,豪情萬丈,憧憬著美好未來,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他們也曾在極好的單位上班,但是最終都因各種原因選擇離開,有任性,也有無奈,直到成為一個可憐的“蹲族”。

誰想這麼廢的活著呢?

殊不知,就是因為頂著“名校”的標籤,他們才變成這樣。名校標籤給他們帶來許多機會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了無形的壓力,成了一種負擔。

因為是名校畢業,他們不願讓親人失望,在異地過著報喜不報憂寂寥困苦生活;因為名校畢業,他們變得高不成低不就,瞧不上小單位裡搬磚的工作;因為名校畢業,他們不想被自己的同學瞧不起,可差距就是這樣越拉越大。

“蹲族”之所以成為“蹲族”,完全是自己本身的原因。這個原因說好聽點,是愛惜羽毛,不願放低身段;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眼高手低”,不願屈就學習。

活著不是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好麼,這樣一直蹲著有意義嗎?

放下標籤,正視自我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人生是自我修行

一般來說,所謂的“名校”標籤在應屆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是最好用的。因為用人單位相信名校有著更好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但進入單位後的修行完全是個人的,這是“名校”標籤幫不上忙的。就像是俗話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工作這場持久的修行中,你需要做的是正視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工作是自身價值的直接體現,如果體現不了,這說明你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了;如果新知識你接受不了,這說明你需要換個思路或者換個活法了。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陸步軒與北大畢業證書

二十年前,一則“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豬肉”的新聞把陸步軒推進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國家需要的棟樑之才,理應活躍在政壇或者商界,成就一番大事業。

但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正視自己,有正確價值觀的“苟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賣豬肉其實是陸步軒自己的選擇,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得已,他只是在一個階段為了更好的活著選擇了這個工作而已。後來也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他已經將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從事細微工作,並不影響個人有崇高的理想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陸步軒在北大的演講

有很多高材生會因為自己工作生活的不如意覺得丟了學校的臉。會這樣嗎?

在“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豬肉”事件出現不久就有記者採訪北大校長許智宏,讓他對此事發表看法,許校長霸氣的回應:

“我北大學生既可以當國家主席,也可以賣豬肉!”

他們從未因為自己的學生賣豬肉感覺丟臉,因為他們認為“從事細微工作,並不影響個人有崇高的理想”。

當時陸步軒才剛開始賣豬肉,還很“失敗”,還沒有被母校邀請向學弟學妹講成功的經驗,讓他覺得終於不給北大丟臉了。

其實你一直以為的丟母校的臉,只不過是怕丟自己臉的藉口。

這該死的名校情結

中國名校

如果你現在還在怕丟母校的臉,因名校標籤感到束縛的話,請記住許校長的那句話:

“從事細微工作,並不影響個人有崇高的理想。”

因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要堅持初心,你還是那個有崇高理想的你。

這也是名校真正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