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勤勞又智慧的人們總結出了很多的生活經驗,“春捂秋凍”就是其中之一。

正所謂“春寒料峭”,春捂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由冬到春的時候不要太快減少衣物,防止受到“倒春寒”的襲擊。而秋天,也不用一味增加衣物保暖,因為馬上就到了冬天,也需要給身體逐漸適應的過程。

實際上,除了換季之外,深冬季節也是孩子們最易生病的時間,兒科醫院總是人滿為患。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衣服並不是穿得越厚越好的,對於身體較顯脆弱的孩子來說,還是要根據他們的身體情況和具體年齡綜合考慮。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已入深冬,孩子們穿衣卻各有各的“任性”

閨蜜是幼兒園老師,她表示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穿著太亂了。有的穿得還算正常,還有的孩子裡一層外一層,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奶奶覺得你冷”,光是看著都覺得呼吸困難。

並且,這部分孩子剛一運動就大汗淋漓,沒幾天就感冒回家了。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一味考慮氣溫,卻忽略了孩子個人體感溫度如何,以及穿著是否舒服的問題。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1、一暖腹部

寶寶的腹部保暖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腹部著涼,就可能會引起腹瀉,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的脾胃受損,造成消化系統紊亂。

不管外界溫度如何,都要首先保證孩子的腹部保暖。否則,受寒造成的脾胃虛弱,會導致孩子的日常飲食出現異常,如果再對成長髮育產生影響可就不好了。

2、二暖背部

中醫認為人體的背部是經絡密集的位置,穿得少會受寒,穿得多又容易出汗。

因此,背部衣物的講究頗多,也需要家長們額外注意。

3、三暖腳部

俗話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雙腳暖和,也會保持身體的溫度。

因此,在溫度較低的秋冬季節時,家長一定要記得給孩子的足部保暖,千萬凍不得。與其穿好幾層襪子不透氣,倒不如買一雙質量好的厚襪子。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4、涼頭部

這裡的“涼”,是指保持孩子頭部處於一個比較涼爽的溫度,並非要凍著的意思。

頭部是人體向外界散熱的一個重要區域,一般來說,頭部的溫度正常就代表著孩子的體溫正常。

如果孩子的腦門兒發熱,就需要考慮到底是溫度高、穿得太多了,還是孩子的自身發熱。

還有些家長習慣性給孩子戴帽子,這也就導致孩子總喜歡往下扯帽子。其實,帽子過厚,戴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引起頭部散熱不順暢,時間長了後可能稍一經風寒,就會感冒著涼。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三暖一涼”看似容易,實際應該如何操作呢?

1、勤摸後背

如果不知道孩子的感受如何,家長可以自己用手去摸孩子的後背。通過手部傳遞過來的溫度,來給孩子增減衣物。

孩子的後背溫度正好,則說明穿著合適,出汗就要適當減衣服,手感涼就該添衣了。

2、選擇輕便的內搭衣物

孩子普遍好動,每天的活動量都很大,厚重的衣服肯定不適合。

因而,對於孩子的內搭,家長要儘量選擇輕便些的服飾,外套可以出於保暖目的,選擇稍顯厚重的。

已入深冬,給孩子穿衣要謹記“三暖一涼”法則,否則當心小病不斷


3、衣物儘量選擇質地柔軟且吸汗的面料

綿柔質地的衣物,大多吸汗效果比較好,會在孩子經過運動後大量出汗時,起到幫助汗液蒸發的作用,有利於維持孩子的體表溫度。

最後,即使是冬季,也要注意給孩子適應寒冷的空間。因為,這也是一個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和免疫力的過程,養在溫室裡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