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玻璃心

玻璃心是網絡用語,意指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

鈍感力

焦慮的家長們著力於提升孩子的各項硬實力,卻忽略了這項軟實力——鈍感力。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1.

昨天傍晚,在小區裡遠遠看到萱萱,生氣地跺著腳走過來,臉都皺成了一團。

走過我們身邊時,萱萱突然停下來,憤憤地對我身旁的麥麥媽說:“你告訴小米,我們不再是朋友了。”

“你能告訴阿姨發生什麼事了嗎?”麥麥媽問道。

“麥麥中午請託管的同學吃巧克力,卻沒有分給我,虧我把她當好朋友,她竟然這樣對我,害我氣得下午數學也考砸了……”萱萱連珠炮一般將火氣都宣洩了出來。

麥媽正欲開口,萱萱奶奶拉著孩子邊走邊說:“不請就不請,咱們又不是買不起,看把我寶貝給氣得,奶奶給你錢,你買了也別給她吃。”

麥媽和我面面相覷。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2.

昨晚麥媽打電話給我,“萱媽剛剛給我發微信,說那孩子氣得晚飯也不肯吃,問我能不能叫麥麥去她家給萱萱道個歉。”

“你問過麥麥了嗎?發生了什麼事?”

“她回來時手上拿著巧克力,說是要給萱萱的,因為中午不夠分,她想著跟萱萱住同一幢樓,每天放學都是一塊回家的,就先給了別人,本想放學再買給她,結果那孩子頭都不回地走掉,麥麥也一臉委屈呢。”

“小孩子自己的事,讓她們自己解決吧,我覺得你應該讓麥麥自己來決定。”

“那她媽媽說讓我……”我打斷她:“那是她們家的事,孩子以後長大了,入了社會,也要別人都遷就她嗎?現實嗎?咱也沒這義務啊!”

“是,其實我也感覺像吞了只蒼蠅似的。”

後來聽說麥麥上樓找她了,這小姑娘心大:“可以啊,我本來也要送巧克力給她的,如果她是因為我難過,那我就說聲對不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結果萱萱卻不領情,她把麥麥罵了一頓,我問麥麥:“你覺得委屈嗎?”

“還好吧!我也沒往心裡去。她學習好,長得又美,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不像我啊,我要是敢作,我爸拿棍子追著我打,小白菜呀,地裡黃呀……”她裝模作樣地唱起來,逗得我和她娘笑得前仰後合。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3.

我想起之前在琪琪的生日會上,小夥伴們自發組織玩夾彈珠、蘿蔔蹲、你比我猜等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這麼簡單都猜不出來,你笨死了。”

“你才是豬隊友,你比的是啥,誰能猜出來?”

“哈哈哈……”

媽媽們在一旁喝著茶聊著天,看孩子們歡鬧。突然萱萱過來拉媽媽,鬧著要回家。

琪媽:“生日蛋糕還沒切呢,再玩一會兒吧。”

萱萱突然紅了眼圈:“她們玩的遊戲我以前沒玩過,害我都拿不到獎品,她們就是故意不想讓我參加。”

“要是故意,我就不請你來了。遊戲不就是這樣才好玩嗎?剛剛他倆猜不出來還逗嘴吵架呢,也沒真生氣啊!”琪琪指著旁邊的兩個小男孩說。

“不玩了,回家。”萱萱毅然決然地拉著媽媽走了。

“這人真掃興,老是這樣。”

“對啊!非得贏,她真當自己是公主啊!”

“下週我生日可不敢請她了,這麼容易生氣,好像咱們欺負她似的。”

“你不請我,我還不想去你的生日會呢,哼,絕交!”一個小男孩兩手插腰,故意捏著嗓子調皮的學樣子。

哈哈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被一場鬨笑代替,他們又繼續玩起遊戲來。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這孩子沒心沒肺的,啥事都不放在心上,前幾分鐘剛被她爸罵,哭著進了洗手間,一會兒就能邊洗澡邊哼起歌來。”

“哈哈,這多好啊,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天生樂天派,不會抑鬱,也不記仇。”

“好什麼呀?她是樂天了,可是我都愁死了,她臉皮太厚了,話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會深刻反省。每次看到我們生氣,立馬就說‘對不起,我知道錯了’,但是從來都改不了,

整天渾渾噩噩,反應慢半拍,學習一踏糊塗。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現如今家長們無不焦慮,常常用成績來定義一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好孩子”的雄心壯志,然而,學習這件事,先天的基因、後天的環境,哪裡是孩子自己一個人能決定的事情?

但是後果卻往往讓孩子一個人承擔。面對老師和家長每天的批評,那些似懂非懂的知識點,總也做不對的題……孩子只能選擇“厚臉皮”或者逃避。

“其實,我們更應該慶幸的是,孩子身上具備“鈍感力”,若非如此,每一次批評孩子都會痛苦不已,每一次責罵孩子都有結束生命的衝動,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11月27日,因沉迷手機遊戲被媽媽“教訓”並收走手機的12歲熊孩子,為了向媽媽表示憤怒,竟爬上了上學必經之路的廣告架上,揚言要從上面跳下。所幸民警在接到群眾報警後快速趕到,順利安撫後將其勸下。

12月6日,河南許昌某高中一女生在廁所抽菸被老師發現,老師要求她去辦公室說明情況,趙同學寫完情況後跳樓自殺。12月8日,趙同學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身亡。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消極、氣餒、失落?甚至易絕望?這是因為他們缺乏這種軟實力:鈍感力。

如今社會節奏快,普眾認知機敏、靈活、反應迅速是一種極佳的能力,慢半拍的人常被視為愚鈍。

聰明有聰明的負累,“遲鈍”有“遲鈍”的快樂。

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卻提出:鈍感勝於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遲鈍的人更優秀。鈍感能讓人有更好的睡眠,善於忍耐疼痛,情緒穩定,能坦然承受批評乃至抱怨和諷刺,善於容忍和諒解他人

鈍感力是讓我們的才能發揚光大,開花結果的力量;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處事方式;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只有內心具備了正面意義上的鈍感力,我們才能夠保護自己不會受傷,在人生路上能夠勇往直前。


如何才能讓孩子獲得鈍感力呢?

其實,每個人生來都有鈍感力,只不過因為父母的過度關切,從而使鈍感力遭到了破壞。

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喚醒孩子的鈍感力——

<strong>給孩子的感受降溫、減速,讓“鈍感”成為他們內心的屏障,當變化和刺激來臨時,有個緩衝時間作為保護,思維就能更理性,行事也能更從容。


1、父母的過度關切和焦慮,激發了孩子的敏感

當孩子遇到外部刺激,如同學的誤解,老師的批評等,家長應該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其自己整理和消化情緒,對於孩子的無理宣洩應採取冷處理的方式。

上文中萱萱的奶奶和媽媽,因為急於安撫孩子,表現出急切的焦慮和慌張,因而讓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合理化,甚至讓情緒再次升級。
2、宣洩完情緒,家長應引導孩子對“刺激事件”重新梳理

正如麥麥無心怠慢萱萱,很多時候別人根本不是在攻擊,老師的批評只是針對當下事件,往往是因為孩子過於敏感,反而傷己傷人。

並引導孩子嘗試用正面事件進行情緒轉移,如看書、做運動或者遊戲,讓孩子盡情釋放能量,衝抵消極情緒。
3、給孩子正面的示範,當父母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反應不那麼快速和激烈,孩子耳濡目染,逐漸讓內在反應慢下來。

如果父母自己平時遇事也是火急火燎,反應過激,孩子便會潛移默化地承襲。

如果在孩子哭鬧或者憤怒的時候,家長急著評判:“怎麼又哭了?”或“這件事不值得你生氣”……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而喪失改變的動力。

反之,如果父母以擁抱和陪伴去取代評判,孩子冷靜下來,就會覺得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下次遇到同類型事件的時候,反應就不會那麼激烈。

“愁死了,孩子慢半拍、厚臉皮”恭喜!這是難得的軟實力


寫在最後:

我是宸媽愫愫,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育兒路上,難免有困惑,抱團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