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你是刷房子的嗎?”這是吉米·霍法對弗蘭克·希蘭說的第一句話。

油漆說的是開槍後濺到牆上或地板上的血跡。

希蘭告訴霍法:“我也會做點兒木匠活。”

這句話指的是做棺材,意思是知道如何處理屍體。

美國前檢察官查爾斯·勃蘭特花費了五年時間採訪、調查了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幫有組織犯罪關鍵人物、原美國運輸工會會長吉米·霍法的失蹤案,而以上對話中的弗蘭克·希蘭,正是這場失蹤案的頭號嫌犯——吉米·霍法的助手、保鏢、朋友以及殺手。查爾斯·勃蘭特從1991年開始對希蘭進行一對一的採訪,但直到2003年,在希蘭臨終前,這位黑幫傳奇人物才終於對查爾斯·勃蘭特道出了霍法失蹤事件的“真相”。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今年的11月,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以及喬·佩西,四位平均年齡77歲的電影老神仙們,用三個半小時的影片長度,在銀幕上講述了弗蘭克·希蘭這個“愛爾蘭人”漫長、暴力的一生的故事。豆瓣評分9.1,IMDb評分8.2,由勃蘭特的原作改編的影片《愛爾蘭人》幾乎獲得了一面倒的好評。特別是在影片最後半個多小時裡,馬丁·斯科塞斯細緻的展現了希蘭和昔日黑幫大佬們的衰老、疾病與臨終前的生活,帶著緩慢的哀傷,也讓觀眾不斷在每一個鏡頭中尋找細節,猜測著希蘭這個自始至終沒有太多感情外露的殺手,是否會為一生所犯之罪懺悔?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的影片傾注了導演和編劇的期望和理想,有藝術性的加工,也終究與查爾斯·勃蘭特的原作有所不同。影片中曾有一幕,兩位聯邦調查局探員希望八十多歲弗蘭克·希蘭能以“臨終懺悔”的方式說出真相,他卻依然守口如瓶,讓探員們去找他的律師談,這才從探員們口中得知,律師早已病逝。這是原作中的一個情節,原作提到從吉米失蹤的那一刻起,希蘭就只讓探員們聯繫自己的律師,27年以後,因為希蘭的緘默與否認,聯邦調查局和地方檢察官只得放棄了對希蘭的指控,選擇了結案。

《紐約時報書評》評價《愛爾蘭人》一書,為“愧疚的快感”賦予了新的含義。希蘭是老派守舊的人,他傳奇的一生絲毫不帶半點自憐或自大。他可以毫不扭捏地承認自己是一個酒鬼,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他的工作就是殺人……他講述這一切的時候冷靜而清晰,但也沒有半點悔過和反省。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電影開篇,用了一分鐘的長鏡頭,帶領觀眾穿過老人院的走廊,在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垂垂老矣的弗蘭克·希蘭面前坐下,於是他娓娓道來了一生的傳奇經歷。但在電影的這一分鐘之前,是歷經二十多年,司法機構與聯邦調查局探員們對霍法案真相孜孜不倦的追尋。

今天將和大家分享的《愛爾蘭人》原作序言部分的書摘,就是這27年來,電影裡不曾展露全貌的真實故事。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序言

“拉塞和弗蘭克”

○ 摘選自《愛爾蘭人》 ○

[美] 查爾斯 • 勃蘭特 著


在位於湖畔的一座夏日別墅裡,吉米·霍法的家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他們熱淚盈眶、焦慮不安。美國聯邦調查局在這間屋子裡發現了一個黃色的記事簿,霍法把這張便箋放在他的電話旁邊,上面用鉛筆寫著“拉塞和弗蘭克”。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左:弗蘭克·希蘭 右:電影中的希蘭

“拉塞和弗蘭克”是吉米·霍法的親密朋友和忠實支持者。在吉米所經歷的法律訴訟以及與鮑比·肯尼迪的較量中,身形高大、肌肉強健的弗蘭克始終對吉米忠心耿耿、情同手足,以至於他被後者視為家人。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吉米·霍法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電影中的霍法

在湖邊的那天,屋裡吉米的家人都陷入了一種深入靈魂的恐懼,他們懷疑只有親密的朋友或可信的人才能如此接近並傷害處事謹慎、警覺機敏的吉米·霍法,因為他向來對致命的敵人瞭如指掌。那一天,在美國曆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失蹤案中,“拉塞和弗蘭克”,黑幫殺手綽號是“愛爾蘭人”的弗蘭克·希蘭和他的教父、綽號“麥吉”的拉塞爾·布法裡諾成了主要嫌疑人。

所有關於霍法失蹤案的著作和嚴肅研究都認為,弗蘭克·“愛爾蘭人”·希蘭,這位霍法在美國運輸工會中最忠實的擁躉,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和導師。這些研究宣稱,希蘭是同謀犯和操刀手。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拉塞·布法裡諾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電影中的拉塞(電影中譯為羅素)

當霍法被殺害時他在場,並且該行動是由拉塞爾·“麥吉”·布法裡諾批准並謀劃的。這些研究中有一些經過了潛心調研,其中包括調查記者丹·莫爾德撰寫的《霍法戰爭》,法庭電視頻道的創始人斯蒂文·布里爾執筆的《美國運輸工會》,以及亞瑟·斯隆教授的《霍法》。

2001年9月7日,在這起神秘事件過去差不多26年之後,霍法的一位家人召開了一次新聞發佈會。案發過後,他和母親還有姐姐在那座湖邊別墅裡共同熬過了那段可怕的時光。他就是霍法的兒子、美國運輸工會主席詹姆斯·P.霍法。關於父親失蹤案的一項新進展重新燃起了他內心的希望。據美國聯邦調查局披露,對一縷頭髮進行的DNA測試證明,吉米·霍法曾在一輛長期以來被懷疑涉案的汽車裡待過。福克斯新聞頻道的資深記者埃裡克·肖恩問詹姆斯,他的父親是否有可能被另外幾名為人熟知的嫌疑人誘騙到那輛車裡。詹姆斯對名單裡的每一個人都搖頭否認,最後他說:“不,我爸爸不認識這些人。”當肖恩再次問到,弗蘭克·希蘭是否有可能把他父親誘騙到車裡時,詹姆斯點頭說道:“是的,我爸爸有可能會和他同坐一輛車。”

新聞發佈會結束時,詹姆斯向媒體表示,希望該案件能夠通過“臨終懺悔”得以解決。其時,弗蘭克·希蘭是當初的嫌疑人中唯一的健在者,並且以他的年齡而言完全符合“臨終懺悔”的標準。新聞發佈會召開僅僅四天後,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慘案,詹姆斯在一週後出席《拉里·金現場秀》節目的計劃也因此被取消。

一個月後,隨著霍法失蹤案淡出新聞頭版,吉米唯一的女兒芭芭拉·克蘭瑟法官從她位於聖路易斯的家裡致電弗蘭克·希蘭,以她傳奇的父親具有的那種雷厲風行直奔主題,以個人名義呼籲,

只要希蘭告訴她所知道的關於吉米失蹤案的一切,她的家族就決定不再追究此事。“敢做就該敢當。”她如是告訴希蘭。希蘭遵從了律師的建議,沒有披露任何信息,禮貌地請她聯繫他的法律顧問。

這不是芭芭拉第一次致信或致電“愛爾蘭人”,以期解開他靈魂深處的秘密。1995年3月6日,芭芭拉給弗蘭克的去信中寫道:“我個人認為,肯定有許多稱得上是親信的人都對詹姆斯·R.霍法案的隱情、兇手以及動機心知肚明。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告訴他的家人實情——甚至是在宣誓保密的情況下——這讓我痛苦不堪。我相信你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10月25日,芭芭拉致電一週後,弗蘭克·“愛爾蘭人”·希蘭聽到一樓公寓的院子裡有人敲門,當時希蘭已經八十多歲高齡,需要藉助助行架才能四處走動。來訪者是兩位年輕的聯邦調查局探員,他們友好而隨和,對這位已到暮年的男人心懷敬意。他們希望流逝的歲月侵蝕了弗蘭克的稜角,使他對過往的所作所為有所悔悟。這兩位探員在尋找那個“臨終懺悔”的機會。他們說自己太年輕而無法記起這個案子,但已經參閱了數千頁的檔案。他們坦率地說起芭芭拉最近給希蘭的致電,並告訴他,芭芭拉在給他致電前曾與他們商量過此事。就像從1975年7月30日吉米失蹤那天后所做的那樣,希蘭一如既往地請聯邦調查局探員聯繫自己的律師,原費城地方檢察官F.埃米特·菲茨帕特里克先生。

說服希蘭配合並做出“臨終懺悔”未遂,聯邦調查局於2002年4月2日宣佈將1.6萬頁完整的卷宗移交給密歇根地方檢察官,並向媒體和吉米·霍法的兩個孩子公佈了1330頁的檔案。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聯邦指控了。最終,近27年後,聯邦調查局決定放棄。

2002年9月3日,在詹姆斯的新聞發佈會近一年後,密歇根州也選擇放棄並結案,向霍法的家人表達了“無盡的慰問”。

密歇根地方檢察官大衛·戈西卡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決定時說道:“不幸的是,這部偉大的偵探小說缺失了精彩的尾聲。”

《我聽說你是漆房子的》是一部偵探故事,但這不是一部小說,而是基於對弗蘭克·希蘭一對一採訪的實錄,其中絕大部分都有錄音為證。1991年,我在希蘭的公寓對他進行了第一次採訪。當時,在我和搭檔的爭取下,希蘭剛剛獲得保外就醫的機會、提前獲釋不久。那次採訪後,希蘭立即對這種質詢式的採訪進行了重新考慮並叫停。他覺得自己說得太多了。我告訴他假如改變了主意,願意繼續接受採訪,可以再聯繫我。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希蘭對拉塞爾(坐輪椅者)作勢擺出一記友好的重拳

1999年,希蘭的女兒們安排她們身體殘疾的老父親私下會見了費城聖·多蘿西教堂的海爾杜佛主教。希蘭見到了主教,對方赦免了希蘭的罪行。這樣,他辭世後就可以葬在天主教徒的墓園。弗蘭克·希蘭對我說:“我相信死後還有來世。假如有機會,我希望能夠牢牢地把握住。我可不希望自絕後路。”

與主教會面之後,希蘭聯繫了我。我應邀在他律師的辦公室和他見了面。在會面中,希蘭同意接受我的問詢,該採訪得以繼續進行,並持續了四年時間。我過去曾是兇殺和死刑檢察官、交叉訊問專業的講師以及審訊專業的學生,並撰寫過數篇關於美國高院關於懺悔排除規則的文章。我將這些經驗都運用到了採訪過程中。有一次,希蘭對我說:“你比我遇到的任何警察都更難對付。”

我花了無數的時間和這個愛爾蘭人四處閒逛,會見黑幫分子,驅車去底特律尋找霍法失蹤的現場,前往巴爾的摩尋找希蘭的兩次地下交易的現場,會見希蘭的律師、家人和朋友,深度瞭解這個故事背後的男人。為了汲取素材,我打了無數電話、跑了無數地方蒐集資料。

按照慣例,要想取得審訊的成功,第一條法則就是堅信受審對象真心想坦白,即使當他矢口否認和撒謊時也不例外。希蘭就是這種情況。第二條法則是讓受審對象時刻不停地說話,這對“愛爾蘭人”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語言滔滔不絕,真相自然彰顯。

弗蘭克·希蘭身上的某一部分想把這個故事一吐為快,即便在他矢口否認、編造謊言的時候。1978年,人們曾經爭議過,希蘭是否曾在酒精的刺激下通過電話向《美國運輸工會》的作者斯蒂文·布里爾坦白了一切。聯邦調查局相信希蘭向布里爾坦白了真相,並向布里爾施壓逼他交出錄音帶。《霍法戰爭》的作者丹·莫爾德在一篇文章中稱,在一家酒店吃早飯時,布里爾曾親口告訴他有希蘭坦白的錄音。但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並避免出庭作證,布里爾在《紐約時報》上聰明地公開否認了此事。

相應地,在整個艱鉅的採訪的大部分過程中,我都不遺餘力地保護並保留希蘭的權利,以防他的話構成法律認可的呈堂證供。

本書完稿後,弗蘭克·希蘭閱讀並認可了所有章節。然後,他又通讀了全文,對整篇手稿毫無異議。

2003年12月14日,弗蘭克·希蘭與世長辭。在此六週前,在與疾病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在醫院的病床上與我進行了最後一次錄音採訪。希蘭告訴我說他做了坦白,並與來訪的牧師進行了心靈之交。這次,希蘭特意沒有使用任何保護性的法律語言,面對攝像機做出了“真相時刻”的告白。他將《我聽說你是漆房子的》舉在胸前,站著講完了書中所述的一切,尤其是他在1975年7月30日吉米·霍法失蹤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天,也就是他的體力喪失殆盡的大約一週前,希蘭要求我和他一起祈禱,我們一起說出主的禱告和萬福瑪利亞。

最終,弗蘭克·希蘭的言語被置於輿論的法庭,有待各位讀者將其作為上世紀曆史的一部分加以評判。

這個故事的線索就是弗蘭克·希蘭獨特、引人入勝的生活。這個機智的愛爾蘭人成長於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在大蕭條期間度過艱苦的童年;他也是一個在二戰中經歷戰爭考驗的英雄;一個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IBT)的高層;一個被魯迪·朱利安尼在反黑法(RICO)訴訟中斷言與黑幫執行委員會“聯手行動”的人,是朱利安尼所掌握的26個黑幫匪首名單中僅有的兩個非意大利人之一。名單上的人個個都聲名顯赫,不是博南諾、吉諾維斯、科隆博、盧切斯、芝加哥和密爾沃基家族的老大,就是各種大佬的副手;他還是一個被定罪的重刑犯,黑幫殺手,一個敢作敢當的傳奇的傢伙;一個膝下有四個女兒的父親,一個深受愛戴的外祖父。

因為弗蘭克·希蘭複雜的一生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動人時刻,他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衝鋒陷陣、奮力殺敵;他對自己的孩子和親人疼愛有加。作為護柩者,我抬著覆蓋著美國國旗的綠色靈柩,

送這個愛爾蘭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邁向了最終的安息地。

這是霍法悲劇最後的篇章,這個罪行傷害並困擾了所有與之相關的人,包括那些實施犯罪的人。但這個罪行對吉米·霍法的家人造成的傷害和困擾尤為嚴重,他們一直在努力使父親的靈魂安息。

作者手記:本書中,弗蘭克·希蘭的話來自數百小時的訪談錄音,並通過引號進行了標註。我撰寫的某些部分和章節增添了部分關鍵細節和背景信息。


- End -


推薦圖書

《愛爾蘭人》這部犯罪紀實作品,成就了四位電影之神的有生之年

《愛爾蘭人》 [美] 查爾斯· 勃蘭特 著 劉建周 王凱譯 九久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