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三重投資機會:光伏 風電 新能源汽車

光伏的平價時代,風電的業績兌現期,疊加特斯拉產業鏈帶來的新能源車大潮再起,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鏈,將在2020迎來新一輪的絕佳投資機會。

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

1、光伏發電為什麼近年來會有這麼快的增長?

2019年光伏的進展還是非常不錯的。

2018年,光伏裝機需求在100GW左右,2019年整個裝機差不多會達到120GW,同比增長20%。預計到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量會達到150GW。

為什麼會有這麼快的增長?

核心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在很多地區,光伏已經成為最便宜的能源供給,所以得到了很多國家政府的支持。

另一個,光伏的裝機成本在迅速下降。光伏的轉換效率,從2005年的12%,提升到現在的22%,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以中國的地面電站為例,2018年國內光伏電站的平均裝機成本是4.92元/瓦,到今年的10月份,最低的裝機成本下降到4塊錢以下,成本降幅超過了10%。成本下降,推動收益率的上升,會使得下游電站運營更加積極地建設光伏電站。我們對明後幾年的全球光伏裝機量持樂觀態度。

2、中國作為全球光伏產品供應大國,目前產業鏈上有哪些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環節?

從上到下,我們可以把光伏產業鏈分成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到電站建設這五個環節。我們最看好其中的硅片環節。

首先最上游是多晶硅。中國多晶硅無論從產量、成本還是技術方面,都在全球具有明顯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了44萬噸,而全球120GW的太陽能的需求量大概是36萬噸,所以整個多晶硅環節的供給大於需求。

目前國內多晶硅環節的企業的盈利能力相對平穩,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毛利率水平,產品價格也相對穩定。

再下游是太陽能電池硅片,硅片環節是我們最看好的一個環節。

太陽能電池硅片主要有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兩種。在2012年之前,全世界主要以多晶硅片為主,當時單晶硅片的市佔率只有20%左右。隨著單晶技術、單晶下游的電池技術不斷進步,單晶硅片佔比快速上升,由2012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35%。我們預計2019年比例會達到50-60%。

單晶的市佔率的提升,同時疊加了整個行業需求的增長,導致單晶這個環節是最好的一個環節。

目前單晶硅片整個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形成了以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兩家企業為雙龍頭的格局。

再往下游是太陽能電池片。最近兩年崛起的perc電池技術,這個技術目前以壓倒性的優勢替換了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新技術短期的難以撼動perc電池這種技術,所以未來幾年perc電池依然是主流。從目前來看,perc電池形成了以通威、隆基、愛旭這幾家企業為龍頭的競爭格局。

再往下游走是太陽能電池組件,因為太陽能電池的核心在於減少組件跟硅片之間的面積差,相同面積的組件效率越高,需要安裝太能電池組件的支架、導線都會減少,整體會帶來成本下降。

所以半片技術、疊瓦技術等新的技術應運而生,但是組件的技術門檻較低,生產的企業相對多,基本上沒有上市企業專一做這個組件,所以不做過多介紹。

風力發電 2020年業績兌現可期

1、風電的高景氣度從何而來?

風電這三年景氣度非常高,2018年國內風機裝機量大概在22GW,今年預計裝機到28GW,同比增長40%左右。預計到2020年,國內的風電裝機會達到35GW。

高景氣度背後的核心原因,是國內政策的調整。

中國政府規定2020年之後,陸地的風電沒有補貼,所以已審批的項目必須在這之前完成。

按照現在的風機價格和成本來核算,風電廠的內部收益率可以做到15%-16%這樣非常高的水平,又有時間節點的影響,所以大型的電力集團都在儘快搶裝風電。

2、搶裝風電,給下游市場帶來了哪些影響?

反映到產品價格端,整個風機價格是從去年三季度3100多的最低點,一路漲到了最近的3800多,接近3900塊錢每千瓦的價格。

價格上升拉動了上市公司的業績。

第一,風機的交付週期通常需要一年以上,2019年我們看到風電企業的業績實際上是2018年簽署的訂單,2020年我們看到的業績對應的是2019年簽署的訂單,所以風機價格上漲會帶來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業績的好轉。

因此我們有望在2020年,看到2019年的一個業績兌現帶來的可期業績。

新能源汽車重點關注特斯拉產業鏈

1、怎麼看2019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滑坡?

目前很多國家已經出臺了燃油車的禁售時間表,因此首先我們可以知道,新能源替代傳統燃油車的趨勢是不會變的。

雖然19年我們看到了一個短期的滑坡,但是我們認為這只是新能源汽車長遠發展中的一個小波動。

第一,傳統燃油車將發動機跟變速箱數據化是一個難點。新能源汽車是電池帶動電機,非常容易實現數據化。

第二,新能源汽車帶有大量的電能,可以24小時在線,所以相對未來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更好的平臺,我們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短期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滑坡,降幅比較大,下游車企沒有做好應對。

第二,燃油車降價。今年傳統的燃油車標準由國5變國6,燃油車競爭加劇,銷量下滑,所以導致了燃油車降價,壓縮了電動車的空間,這是最核心的原因。

第三,沒有具有競爭力的車型出現。我們認為其實新能源車主是價格敏感性不高,但是體驗感要求很高的消費者。國內缺少像特斯拉這種高競爭力的車型。

3、除了爆款車型之外,您認為還有哪些因素會為銷量帶來新動力?

第一,正在計劃的《2021—2025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裡面提到,要提高新能源汽車在服務用車中的佔比,這個我們認為未來會帶來很大的增長空間。目前,我們看到深圳出租車和滴滴,都是要求使用純電動車,未來隨著全國的普及,相信會帶來一個比較好的增量。

第二,電動車成本本身在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電動車最核心的部件是鋰離子電池,鋰電池的價格在15年、16年的單價是1塊7毛錢每瓦,到18年的時候,已經降到了1塊1毛5每瓦,今年的均價可能會降到1塊錢每瓦,到2020年或者2021年,我們會預計會降到8毛錢。

第三,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車型還會不斷增加,包括大眾、寶馬和奧迪,在2020年都會發布一些比較有競爭力的電動車車型,為市場不斷普及推廣帶來動力。

4、特斯拉中國設廠,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會帶來哪些利好?

特斯拉是我們2020年在產業鏈上最關注的一個方向。具體來看,我們認為利好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電動車屬於新興消費品,往往新興的事物需要對消費者進行培育和培訓,類似於2013年iPhone4推出,當時iPhone4對消費者進行培育之後iPhone銷量一路向上。中國目前電動車的消費者普遍購買的國內的品牌汽車,而特斯拉具有更好的智能駕駛以及體驗感,對於消費者來講是很好的培訓。

第二,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的產能是15萬輛,每一輛車帶電量大概是70度,對應的電池需求大概在10GW的水平,對行業拉動明顯,能夠進入特斯拉產業鏈的這些國內企業將會受益於特斯拉的國產化。

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三重投資機會:光伏 風電 新能源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