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書記”甘願為民辛勞——記龍山縣優秀人大代表、苗兒灘鎮東風村書記張蘭平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甘秀珍 曾祥輝 向德剛

冬日暖陽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苗兒灘鎮東風村,天藍,雲淡,幢幢土家轉角樓裡飄出裊裊炊煙。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冬日裡的東風村

田間地頭,村民們忙著挖個大、粉糯的紅薯、香芋,遠處山坡,技術人員正在補栽油茶苗。院子裡,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柑橘聊著家常,呈現出一幅祥和富足的景象。

東風村位於龍山縣南部的苗兒灘鎮,風景優美,古屋林立。全村363戶1456人,貧困人口143戶。村支部書記張蘭平和幹部們翻開上任時草擬的十年規劃書一一比對,五年的時間,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產業,十年規劃的目標基本完成。

2016年東風村退出貧困村,而這一切與七年前老支書張為松的那通電話密不可分。

一通電話,召回在外遊子

“蘭平呀,該回來了,你是年輕黨員,不在家搞建設,指望屋裡的老把式,我們村哪年才能過上好日子?”2012年,前村支部書記張為松打電話給在外務工的張蘭平。

這通電話喚起了張蘭平為家鄉付出的熱情,他毫不猶豫地買票回鄉。2014年,村委會換屆選舉,張蘭平全票通過任村支部書記。這年,村支兩委幹部全部換完,只留下老秘書。

“我那時心裡害怕呀,從沒獨當一面,就怕做不好,對不起父老鄉親。”新上任的張蘭平與幹部們都是第一次處理村裡的事,個個心裡都沒底,幾人為修渠道四處奔走,歷經了苦難。

慢慢地,幾人熟悉了村裡事務,閒下來開始暢想未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草擬出東風村的十年規劃,其中涉及道路建設、產業項目、水渠灌溉、森林保護和規劃旅遊等方面。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張蘭平與村幹部們商談村裡發展規劃

“我們那時什麼都不懂,沒想到當初的幾句玩笑話現在都成真了。”村幹部張達法一臉自豪。曾被認為是“門外漢”的幾名幹部,硬是憑著不懈的努力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一個目標,付出幾年努力

回想過去幾年遇到的困難,張蘭平也有吐不完的苦水。

東風村所在的位置屬於死角,只有一條從鳳溪村過來的沿河公路,遇到暴雨,河水就會上漲淹沒公路,短時間內,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村子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

“1999年,龍山全縣發特大洪水,通往鳳溪的公路全部沖毀,全村人被關在村裡長達一個月時間。當上了村支書的那一天我就定下目標,必須為村裡除掉這個隱患。”提起曾經的災害,張蘭平仍心有餘悸。

2018年,張蘭平多方協調,數次與洗車河鎮天井村、洛塔鄉澤果村的村支部書記溝通,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通往兩村的毛路修通,今年開始硬化,路的修通連接起三個死角村,貫通了三個鄉鎮。如今的東風村上連洗車鎮,下通苗兒灘鎮,結束了全村只有一條路進出的歷史。

修路的過程雖說充滿苦難,但更難的是與村民協調佔地的事。“在修路佔地方面,部分村民總是以修路佔了他家好田好地為由不肯同意,我必須一次次上門做工作,入情入理說服他們。”面對群眾工作難以開展的時候,張蘭平用吃得苦、耐得煩的精神化解了遇到的每一個難題。

一種身份,全力履職盡責

自當上村支部書記,張蘭平想在前,做在前,為村裡辦了不少實事。2016年,獲得群眾信賴的他當選為縣人大代表。身份的疊加打開了他的眼界,為人民辦實事的願望也就更強了。

東風村是土家族聚居區,幾年前,山間各處矗立著土家族的獨特建築轉角樓,古樸而寧靜。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村民開始推倒轉角樓,在原址建起了水泥磚房。見過世面的年輕人看到這些變化,紛紛向張蘭平提出要保護好寨子。張蘭平雖沒讀過多少書,卻也深知這些轉角樓的珍貴。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張蘭平與村幹部商討提出“古村寨”保護的建議

2017年,他在縣人代會上提出苗市片區古村寨保護的建議,當時縣裡因經費緊張沒能獲批。這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這是最後一次全國性調查。

張蘭平看到了機會,並下決心定要辦成這件事。此後,他和村支兩委幹部在縣住建部門的指導下整理申報材料,包括村落基本數據、村落歷史、自然環境、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等情況,歷經數日的核查、比對和整理。2018年,東風村成功進入第五批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名錄。

“聽到這個消息,我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激動得不行,想著我當人大代表幹成了這件事,這一生也就值了。”張蘭平的激動不無道理,成功入選意味著每年上百萬的國家經費支持,寨子保住了,離十年規劃最後一個旅遊目標的實現也就不遠了。

一聲“書記”,甘願一生辛勞

“書記,麻煩你幫我到鎮裡辦個事。”東風村村部的辦公大廳裡,這樣的話經常聽見。每次,張蘭平都是笑嘻嘻地答好。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張蘭平和村民們談心

東風村離鎮遠,村民去鎮裡辦事不方便,張蘭平便當起了業務員,村民有訴求他隨叫隨到,風裡來雨裡去。旁人笑他憨傻,誰都叫得動,沒半點脾氣,他便嗆回去,“人家叫我一聲書記是對我的認可,當書記不為民辦事,還當什麼書記,再小的忙我也得幫。”

幾年的時間,張蘭平要幫的大忙小忙從未間斷。村裡有位老年五保戶,86歲高齡從沒有過戶口,派出所也沒有關於她的存檔證明,大家只知道她叫彭狗妹。張蘭平忙前忙後地找證明人,來來回回去十幾次,終於給老人辦理了戶口。

村民曾吉富的兩個孩子要去上學,學校離得遠,上下學必須乘車。兩個孩子每月車費需要800元,他只出得起400元,沒有辦法打算只送一個孩子去上學。張蘭平知道後每月私人墊付400元,解決了他的困境。

“孩子還小,不去上學以後怎麼辦,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呀!”張蘭平的待遇並不是很高,400元不算小數字,但他寧願自己苦點。

2018年,張蘭平連續兩年獲評龍山縣優秀人大代表。幾載辛勞,都在這份榮譽和一聲聲“書記”的呼喚聲中融化。他有過淚,有過痛,卻從未有過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