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甘秀珍 曾祥辉 向德刚

冬日暖阳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东风村,天蓝,云淡,幢幢土家转角楼里飘出袅袅炊烟。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冬日里的东风村

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挖个大、粉糯的红薯、香芋,远处山坡,技术人员正在补栽油茶苗。院子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柑橘聊着家常,呈现出一幅祥和富足的景象。

东风村位于龙山县南部的苗儿滩镇,风景优美,古屋林立。全村363户1456人,贫困人口143户。村支部书记张兰平和干部们翻开上任时草拟的十年规划书一一比对,五年的时间,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十年规划的目标基本完成。

2016年东风村退出贫困村,而这一切与七年前老支书张为松的那通电话密不可分。

一通电话,召回在外游子

“兰平呀,该回来了,你是年轻党员,不在家搞建设,指望屋里的老把式,我们村哪年才能过上好日子?”2012年,前村支部书记张为松打电话给在外务工的张兰平。

这通电话唤起了张兰平为家乡付出的热情,他毫不犹豫地买票回乡。201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张兰平全票通过任村支部书记。这年,村支两委干部全部换完,只留下老秘书。

“我那时心里害怕呀,从没独当一面,就怕做不好,对不起父老乡亲。”新上任的张兰平与干部们都是第一次处理村里的事,个个心里都没底,几人为修渠道四处奔走,历经了苦难。

慢慢地,几人熟悉了村里事务,闲下来开始畅想未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草拟出东风村的十年规划,其中涉及道路建设、产业项目、水渠灌溉、森林保护和规划旅游等方面。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张兰平与村干部们商谈村里发展规划

“我们那时什么都不懂,没想到当初的几句玩笑话现在都成真了。”村干部张达法一脸自豪。曾被认为是“门外汉”的几名干部,硬是凭着不懈的努力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个目标,付出几年努力

回想过去几年遇到的困难,张兰平也有吐不完的苦水。

东风村所在的位置属于死角,只有一条从凤溪村过来的沿河公路,遇到暴雨,河水就会上涨淹没公路,短时间内,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村子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1999年,龙山全县发特大洪水,通往凤溪的公路全部冲毁,全村人被关在村里长达一个月时间。当上了村支书的那一天我就定下目标,必须为村里除掉这个隐患。”提起曾经的灾害,张兰平仍心有余悸。

2018年,张兰平多方协调,数次与洗车河镇天井村、洛塔乡泽果村的村支部书记沟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通往两村的毛路修通,今年开始硬化,路的修通连接起三个死角村,贯通了三个乡镇。如今的东风村上连洗车镇,下通苗儿滩镇,结束了全村只有一条路进出的历史。

修路的过程虽说充满苦难,但更难的是与村民协调占地的事。“在修路占地方面,部分村民总是以修路占了他家好田好地为由不肯同意,我必须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入情入理说服他们。”面对群众工作难以开展的时候,张兰平用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化解了遇到的每一个难题。

一种身份,全力履职尽责

自当上村支部书记,张兰平想在前,做在前,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2016年,获得群众信赖的他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身份的叠加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人民办实事的愿望也就更强了。

东风村是土家族聚居区,几年前,山间各处矗立着土家族的独特建筑转角楼,古朴而宁静。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村民开始推倒转角楼,在原址建起了水泥砖房。见过世面的年轻人看到这些变化,纷纷向张兰平提出要保护好寨子。张兰平虽没读过多少书,却也深知这些转角楼的珍贵。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张兰平与村干部商讨提出“古村寨”保护的建议

2017年,他在县人代会上提出苗市片区古村寨保护的建议,当时县里因经费紧张没能获批。这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这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

张兰平看到了机会,并下决心定要办成这件事。此后,他和村支两委干部在县住建部门的指导下整理申报材料,包括村落基本数据、村落历史、自然环境、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情况,历经数日的核查、比对和整理。2018年,东风村成功进入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听到这个消息,我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激动得不行,想着我当人大代表干成了这件事,这一生也就值了。”张兰平的激动不无道理,成功入选意味着每年上百万的国家经费支持,寨子保住了,离十年规划最后一个旅游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一声“书记”,甘愿一生辛劳

“书记,麻烦你帮我到镇里办个事。”东风村村部的办公大厅里,这样的话经常听见。每次,张兰平都是笑嘻嘻地答好。

一声“书记”甘愿为民辛劳——记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苗儿滩镇东风村书记张兰平

张兰平和村民们谈心

东风村离镇远,村民去镇里办事不方便,张兰平便当起了业务员,村民有诉求他随叫随到,风里来雨里去。旁人笑他憨傻,谁都叫得动,没半点脾气,他便呛回去,“人家叫我一声书记是对我的认可,当书记不为民办事,还当什么书记,再小的忙我也得帮。”

几年的时间,张兰平要帮的大忙小忙从未间断。村里有位老年五保户,86岁高龄从没有过户口,派出所也没有关于她的存档证明,大家只知道她叫彭狗妹。张兰平忙前忙后地找证明人,来来回回去十几次,终于给老人办理了户口。

村民曾吉富的两个孩子要去上学,学校离得远,上下学必须乘车。两个孩子每月车费需要800元,他只出得起400元,没有办法打算只送一个孩子去上学。张兰平知道后每月私人垫付400元,解决了他的困境。

“孩子还小,不去上学以后怎么办,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呀!”张兰平的待遇并不是很高,400元不算小数字,但他宁愿自己苦点。

2018年,张兰平连续两年获评龙山县优秀人大代表。几载辛劳,都在这份荣誉和一声声“书记”的呼唤声中融化。他有过泪,有过痛,却从未有过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