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汪集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轄區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汪集村民汪某是某公司一名司機,日前,因一起工傷事故,汪某家屬與該公司產生糾紛。汪集街調解委帶著街道法律顧問一同前往調解。眼看要升級的矛盾被順利化解。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處,是汪集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舉措之一。走訪汪集街,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令人印象深刻。

武汉新洲汪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辖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汪集街陶咀村村民互幫互助,成為和諧新農村樣板。(吳毅 攝)

“銀行直達”,盯牢農村微腐敗

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棉花村委會前不久在村灣環境整治中產生農用車租車費3120元,按照規定的報賬程序,該筆費用日前通過銀行直達車主王國平手中。像這種報銷後的費用直接到達服務提供方的資金撥付方式,被稱為“銀行直達”。這種方式在汪集街已經全面推行。

“銀行直達”數額從幾十元到上百萬元,都必須嚴格執行申請款和票據審議審核制度,即資金撥付事前審計制度。村委會使用資金除了小額零星開支使用備用金(以一萬元為限)之外,其他開支均實行“銀行直達”。

實行“銀行直達”之前,村委會要向街道“三資”監管中心提供兩套完備的資料。一是《村級撥付代管資金申請單》。該申請單不僅要有村主管財經負責人審籤蓋章,而且還要有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審籤蓋章。二是待報支出憑證。支出憑證既要要素完備,又要落實“三審三籤”,即村主管財經負責人、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村紀檢委員審核簽字。以上資料經街道農村“三資”監管中心代理會計、中心主任以及街道分管領導審批合格之後,方可“銀行直達”支付相關費用。

汪集街紀檢委負責人介紹,農村“三資”管理是容易出現“微腐敗”的重點領域。實施資金撥付“事前審計”“銀行直達”制度後,有效杜絕了違規操作和漏洞。自2017年全面推行資金撥付事前審計和“銀行直達”制度以來,汪集街已受理各村委會申請“銀行直達”支付資金近1232筆,駁回不合格申請182筆,金額640萬元。

大調解機制,村灣矛盾不上交

今年7月,新洲區汪集街,兩親兄弟因為宅基地糾紛,繼而發生打鬥,雙雙受傷。村幹部上門調解,雙方卻都認為錯在對方,互不相讓,親人勸說也收效甚微。汪集街派出所邀請街道綜治、土地、司法等部門一起,分別上門做兩兄弟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雙方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握手言和。

“小事不出灣,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汪集街根據轄區實際,將各類矛盾糾紛劃分成簡單糾紛、一般糾紛和大糾紛三個層級,並制定了相應預案:簡單糾紛由治保主任組織相關人員調解處理;一般糾紛由派出所民警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大糾紛由街道牽頭,組織綜治、民政、土地、司法、教育和公安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處置。通過三級矛盾化解機制,各單位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力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目前,汪集街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隱患矛盾排查機制、綜合協調處理機制、指導督查機制、培訓交流推廣機制,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2019年以來,汪集街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0餘起,轄區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0%,命案、槍案、“兩搶”案件零發案,轄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攀升。

抱團做事,特殊自治模式受好評

在汪集陶咀村,無論是崗上苗木花卉種植、崗間水田種養結合,還是1500畝淡水魚養殖經營,一家忙不過來,幾家伸出援手,解決生產生活難題,人們形成了抱團做事的傳統。

村裡現有60歲以上老人265人,堅持用抱團做事的思維解決農村老人物質生活、精神需求等多方面問題。退休幹部高海苟回村後倡導成立了老年協會,在全省首家創辦了鄉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抱團養老模式得到省市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

村裡為中心修建了庭院式幸福院,配備2名服務人員,日常支出由國家、村級、個人三方分擔,現有11名老人長年居住在幸福院,65名老人白天來中心吃飯、洗衣和開展活動,晚上仍回自己家裡休息。

充分發揮抱團這種特殊自治模式的積極作用,村婦聯成立“巾幗幫扶隊”,共同解決“留守婦女”在家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等問題,積極參與村灣環境整治志願行動,主動配合做好精準扶貧的信息採集工作。

精準扶貧戶餘永東家種植面積大,“巾幗幫扶隊”平時就注意向他家提供市場信息和種植指導,忙時幫他家解決用工不足問題,讓他家於2017年提前實現脫貧目標。(程紅梅 蔡大么 葉志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