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汪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辖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汪集村民汪某是某公司一名司机,日前,因一起工伤事故,汪某家属与该公司产生纠纷。汪集街调解委带着街道法律顾问一同前往调解。眼看要升级的矛盾被顺利化解。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是汪集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之一。走访汪集街,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令人印象深刻。

武汉新洲汪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辖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汪集街陶咀村村民互帮互助,成为和谐新农村样板。(吴毅 摄)

“银行直达”,盯牢农村微腐败

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棉花村委会前不久在村湾环境整治中产生农用车租车费3120元,按照规定的报账程序,该笔费用日前通过银行直达车主王国平手中。像这种报销后的费用直接到达服务提供方的资金拨付方式,被称为“银行直达”。这种方式在汪集街已经全面推行。

“银行直达”数额从几十元到上百万元,都必须严格执行申请款和票据审议审核制度,即资金拨付事前审计制度。村委会使用资金除了小额零星开支使用备用金(以一万元为限)之外,其他开支均实行“银行直达”。

实行“银行直达”之前,村委会要向街道“三资”监管中心提供两套完备的资料。一是《村级拨付代管资金申请单》。该申请单不仅要有村主管财经负责人审签盖章,而且还要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签盖章。二是待报支出凭证。支出凭证既要要素完备,又要落实“三审三签”,即村主管财经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纪检委员审核签字。以上资料经街道农村“三资”监管中心代理会计、中心主任以及街道分管领导审批合格之后,方可“银行直达”支付相关费用。

汪集街纪检委负责人介绍,农村“三资”管理是容易出现“微腐败”的重点领域。实施资金拨付“事前审计”“银行直达”制度后,有效杜绝了违规操作和漏洞。自2017年全面推行资金拨付事前审计和“银行直达”制度以来,汪集街已受理各村委会申请“银行直达”支付资金近1232笔,驳回不合格申请182笔,金额640万元。

大调解机制,村湾矛盾不上交

今年7月,新洲区汪集街,两亲兄弟因为宅基地纠纷,继而发生打斗,双双受伤。村干部上门调解,双方却都认为错在对方,互不相让,亲人劝说也收效甚微。汪集街派出所邀请街道综治、土地、司法等部门一起,分别上门做两兄弟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

“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汪集街根据辖区实际,将各类矛盾纠纷划分成简单纠纷、一般纠纷和大纠纷三个层级,并制定了相应预案:简单纠纷由治保主任组织相关人员调解处理;一般纠纷由派出所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大纠纷由街道牵头,组织综治、民政、土地、司法、教育和公安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处置。通过三级矛盾化解机制,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目前,汪集街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患矛盾排查机制、综合协调处理机制、指导督查机制、培训交流推广机制,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2019年以来,汪集街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辖区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命案、枪案、“两抢”案件零发案,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攀升。

抱团做事,特殊自治模式受好评

在汪集陶咀村,无论是岗上苗木花卉种植、岗间水田种养结合,还是1500亩淡水鱼养殖经营,一家忙不过来,几家伸出援手,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人们形成了抱团做事的传统。

村里现有60岁以上老人265人,坚持用抱团做事的思维解决农村老人物质生活、精神需求等多方面问题。退休干部高海苟回村后倡导成立了老年协会,在全省首家创办了乡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抱团养老模式得到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村里为中心修建了庭院式幸福院,配备2名服务人员,日常支出由国家、村级、个人三方分担,现有11名老人长年居住在幸福院,65名老人白天来中心吃饭、洗衣和开展活动,晚上仍回自己家里休息。

充分发挥抱团这种特殊自治模式的积极作用,村妇联成立“巾帼帮扶队”,共同解决“留守妇女”在家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等问题,积极参与村湾环境整治志愿行动,主动配合做好精准扶贫的信息采集工作。

精准扶贫户余永东家种植面积大,“巾帼帮扶队”平时就注意向他家提供市场信息和种植指导,忙时帮他家解决用工不足问题,让他家于2017年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程红梅 蔡大幺 叶志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