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對策與思考

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對策與思考

油茶又叫茶子樹,泛指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種子油脂含量較高且具有經濟栽培價值的植物總稱,與油棕、油橄欖、椰子並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其適生範圍廣、經濟價值高、生態功能強,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的優良鄉土樹種,在主產區經濟林產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地位。我國現有油茶種植面積4500多萬畝,年產茶油總量約27萬噸。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對於增加食用油料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緩解耕地壓力、保障糧油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長期以來,油茶種植在我國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其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油茶的價值認知不足,重視不夠;現有油茶林樹齡老化,品種混雜,管理粗放,單位面積產量偏低,比較效益差;優良品種應用比重低,油茶造林初次投入成本高,又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農民積極性不高;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和有效的發展機制,很難形成規模效益。

目前,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支撐為保障,以良種壯苗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創精品名牌為抓手,大力推行良種良法,積極穩妥地推進油茶產業發展。

1.以科學規劃指導油茶產業發展

油茶產業發展切忌一哄而起,盲目發展,必須堅持統籌規劃,科學佈局。

一是要認真做好近期規劃和遠期規劃。近期規劃主要是打基礎,抓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儘快多出苗、出好苗,為遠期規劃大面積發展油茶提供優良種苗。同時,要加強對成林油茶樹的撫育、墾複、嫁接、施肥和更新改造,提高現有油茶產量。

二是要按照規劃辦事,規劃一經確定,必須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努力實現規模效益。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還要配套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為油茶產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要以規劃整合扶貧資金、移民項目資金、農業開發資金等政策性資金,重點投入油茶開發。要擴大信貸投入,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對油茶產業化經營傾斜。要創新投入機制,鼓勵實行以獎代投、以補代投等方式,帶動社會力量參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進社會各種要素向油茶產業聚集,促進油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2.高度重視油茶良種基地建設工作

種苗是營林工作的基礎,良種壯苗對油茶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抓種苗必須從優良品種抓起,只有抓好油茶良種採穗圃等良種基地的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油茶的產量、質量和效益。種植基地是產業的基礎,科學種植的關鍵是要做到“良種良法”。

加強基地建設的科技支撐工作,一是要圍繞產業建設超前進行良種培育和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科研工作,不斷研究出新良種和改進栽培技術,尤其是要把良種培育工作作為支持的重點,良種培育單位應是有實力的科研部門;

二是及時建設良種展示、新技術應用的示範基地,起示範、引導、輻射作用;

三是通過制定獎勵使用“良種良法”建設基地政策,執行標準化栽培技術標準,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等行政、技術措施,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實現“良種良法”種植。

3.建立油茶科研協作體系,開展油茶良種培育、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應整合科研力量,組成科研、教學與生產三結合的油茶科研協作體系,協同開展油茶科技攻關工作。

一是抗逆性強、高產穩產優質的優良品種培育研究。

二是良種壯苗的規模化無性繁育技術研究。

三是以品種配比、平衡施肥、整形修剪、人工輔助授粉、無公害病蟲害防治為主的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四是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實現標準化栽培,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油茶的綜合效益。

4.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廣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油茶生產的認識。

二是科研、推廣、經營、貿易聯手,建立科技推廣網絡,形成科研+基地+農戶+銷售的經營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是著力加強示範樣板林和基地建設,發揮示範樣板林和基地的帶動作用,輻射推廣科技成果。

四是重視培訓林農技術骨幹,通過科技下鄉、科技諮詢、科技培訓等形式,將科技意識、手段和具體技術措施直接交到農民手中。

五是大力加強種植業主技術培訓,組建強有力的油茶科技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加速油茶產業發展。

5.著力培植龍頭企業,爭創精品名牌

按照“扶大、扶強、扶優”原則,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資油茶產業。開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改善加工工藝研究,提升產品的特性。開展油茶副產品的加工研究,進一步提高油茶經濟效益。應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投資油茶產業發展。結合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地流轉,逐步將零星分散的油茶林向民營企業轉化。大力推進油茶產業化經營,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對現有的油茶加工企業進行整合,爭創名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