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油茶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在主产区经济林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4500多万亩,年产茶油总量约27万吨。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对于增加食用油料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油茶种植在我国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油茶的价值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现有油茶林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偏低,比较效益差;优良品种应用比重低,油茶造林初次投入成本高,又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民积极性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保障,以良种壮苗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创精品名牌为抓手,大力推行良种良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1.以科学规划指导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发展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一是要认真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主要是打基础,抓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尽快多出苗、出好苗,为远期规划大面积发展油茶提供优良种苗。同时,要加强对成林油茶树的抚育、垦复、嫁接、施肥和更新改造,提高现有油茶产量。

二是要按照规划办事,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配套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油茶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以规划整合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政策性资金,重点投入油茶开发。要扩大信贷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对油茶产业化经营倾斜。要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社会各种要素向油茶产业聚集,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高度重视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工作

种苗是营林工作的基础,良种壮苗对油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抓种苗必须从优良品种抓起,只有抓好油茶良种采穗圃等良种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油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种植基地是产业的基础,科学种植的关键是要做到“良种良法”。

加强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工作,一是要围绕产业建设超前进行良种培育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科研工作,不断研究出新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要把良种培育工作作为支持的重点,良种培育单位应是有实力的科研部门;

二是及时建设良种展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起示范、引导、辐射作用;

三是通过制定奖励使用“良种良法”建设基地政策,执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等行政、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实现“良种良法”种植。

3.建立油茶科研协作体系,开展油茶良种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应整合科研力量,组成科研、教学与生产三结合的油茶科研协作体系,协同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工作。

一是抗逆性强、高产稳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培育研究。

二是良种壮苗的规模化无性繁育技术研究。

三是以品种配比、平衡施肥、整形修剪、人工辅助授粉、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为主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四是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实现标准化栽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茶的综合效益。

4.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油茶生产的认识。

二是科研、推广、经营、贸易联手,建立科技推广网络,形成科研+基地+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着力加强示范样板林和基地建设,发挥示范样板林和基地的带动作用,辐射推广科技成果。

四是重视培训林农技术骨干,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形式,将科技意识、手段和具体技术措施直接交到农民手中。

五是大力加强种植业主技术培训,组建强有力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速油茶产业发展。

5.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油茶产业。开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改善加工工艺研究,提升产品的特性。开展油茶副产品的加工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应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油茶产业发展。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流转,逐步将零星分散的油茶林向民营企业转化。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争创名牌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