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在大多数人的常识中,枪械打靶按照瞄准器瞄准就能正中靶心。但是大家有没有细想,按照枪械构造,准心轴线与枪管设计轴线不重合,子弹飞出后就应该在瞄准点下方,为什么还能按照瞄准轴线还能正中目标?

那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枪的瞄准线和枪管轴线是平行的,子弹落点绝对是在瞄准点下方,再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大家都知道考虑子弹飞行受重力作用,当子弹飞出枪口之后,子弹凭惯性飞行,不再加速,竖直方向上又受到重力作用,同时还有空气的阻力,那么子弹的轨迹大致就是一个平抛运动。那么对枪来说,意味着只要子弹一出枪口,就开始加速下坠,轨迹比瞄准线低,子弹肯定会落在瞄准点的下方,而且距离越远,子弹落点还要更靠下方,这显然打不中目标。瞄准并不能打中,难道要射手在瞄准射击时候还要把枪口往上抬,且打得越远抬得越高?所以怪不得神枪手那么稀少(PS:开个玩笑,神枪手少可不是因为这个)。

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瞄准轴和枪管轴线

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自己的心,先入为主的条件误导了自己,我们靠肉眼判断而得出枪的瞄准线和枪管轴线平行的结论是错误的,实际上两者并不平行,具有小角度夹角,且随着目标越远,两者之间的夹角还可以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假定视线瞄准轴是水平的,那么枪管其实就是微微向上抬起的,子弹飞出枪口后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只不过这个微微抬起幅度很小,大家很难察觉,所以误认为两者平行。

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子弹轨迹和瞄准轴线图

这张图中,黑线是子弹的轨迹,红线是瞄准轴线,也就是眼睛-照门-准星-目标的延长线。可以轻易看出,在这个图中子弹和瞄准轴有两处重合的地方,30m和200m处,即实际射击情况,瞄准轴水平且和枪管夹角都满足上图,那么子弹在30m和200m处落点就和瞄准位置重合,就可以实现准确瞄准射击目标。众所周知,射击目标不可能永远在30和200米距离上,实际战场射击目标距离不定,那么枪如何保证在有效射程内射击不同距离的目标,弹着点都落在瞄准点上,不偏高不偏低呢?从子弹抛射的轨迹可以想象得出,假设要射击300米的目标,那么枪口肯定要比图中,也就是射击200米目标时抬得更高一些,枪管和瞄准轴的夹角更大一些,让子弹飞出枪口时上升角度更大一些,抛得远一点,这样等子弹落下时,正好在300米处与瞄准线交汇,射中瞄准点。如果要射击100米目标,那就让枪口上抬角度低一点,枪管和瞄准轴的夹角更小一些,子弹飞出去的轨迹上升角度小一些,抛得近一些,这样子弹下落时在100米距离上就和瞄准线交汇,射中瞄准点。但是这个瞄准轴和枪管夹角调整总不可能让射手凭感觉吧,如何能够做到量化的呢?这就提到瞄准表尺。

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竖立标尺

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毛瑟步枪上的弧形表尺

机械瞄准标尺有竖立式和卧式,那么瞄准表尺是怎样工作的呢?上面我们已经说明只要调整枪管和瞄准轴的夹角大小,让子弹飞出枪口时上升角度合适,抛物线合适,这样等子弹落下时,正好在相应距离处与瞄准线交汇,射中瞄准点。简单来说就是假如以水平线作为参考并调整瞄准轴始终水平,照门-准星-目标始终水平,那么能调整枪管和瞄准轴夹角的方法就是调整枪管向上的倾斜度,那么照门和枪械相对位置就相应变化。而枪管是固定住的,唯一能调整的瞄准轴,只要依据枪械有效射程,制造出最大高度照门,通过计算和大量实战设计修正设计不同距离对应照门瞄准高度位置并制作刻度标尺。然后通过相应标尺高度的照门瞄准目标射击,就能命中目标了。

枪械知识,按照瞄准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标吗?

基本的原理就是这样,不同的瞄准器(镜)都是和上述通过调整瞄准轴和枪管的夹角达到两者重合的方式一样。所以,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来,只要准确调准枪械瞄准器(镜),按照瞄准器打就能准确命中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