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文娛求變記

在上世紀50年代,當電腦還是一臺重達28噸的龐然大物時,沒有人奢求它能夠「說話」,更沒有人想在嘈雜的運作環境中和它聊天,語音技術在那個年代還是空白。

時間來到70年後,電腦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然從龐然大物變得小巧玲瓏,而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漫長變身中,語音技術也隨著電腦和互聯網的發展持續取得突破。

語音文娛求變記

圖片來源:《語音識別域名技術興起 中文域名成隨大受益者?》

自動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語音技術的搭載成為了一臺智能手機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款好的語音助手甚至能夠實現與手機主人有效溝通的功能,足以見得語音技術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當中關鍵的一環,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不僅影響著電子科技產業,對傳媒業的影響也極為巨大,語音播報、語音助手等在傳媒領域功勳卓著,並不斷推動著傳媒產業的發展。


語音技術助傳媒「三點開花」

在語音識別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傳媒產業正藉助著其獨有的文字、語言傳播特點增強語音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力。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裡曾說:「最輕微的運動可以影響整個自然,一塊岩石可以使大海發生變化。」

如果把語音技術比作海邊的岩石,那它翻騰起的便是傳媒行業的整片大海,它所翻騰出的不僅傳媒業淺海的細沙,也翻騰出了海底的萬種寶藏,讓傳媒行業在語音技術的介入下變幻莫測。

語音文娛求變記

語音技術正在媒體中發揮巨大作用 . 圖片來源:《從Nuance現狀分析中國語音識別技術市場》

而在諸多的變化中,傳媒行業中最具代性的變化體現為三方面,接下來筆者將為大家一一贅述。

變化一:新聞行業改頭換面

傳媒行業當中時效性最強、變化性最小的新聞產業成為了語音技術介入的第一高地。

作為傳統媒體關注的重中之重,新聞行業也在逐漸脫離傳統媒體意義下的系統性播報,而是轉而由新媒體、短視頻、音頻和車載電臺來提升其影響力,由此,更具變化性的語音技術在新聞播報產業落地生根。

語音文娛求變記

語音交互式新聞正在影響人們的生活 . 圖片來源:《交互式新聞發短信和接觸和互動與技術接口盤區的商人》

首先求變的是新聞語音服務類產品,語音深度新聞+語音助手的模式成為近幾年的新聞播報的熱點。

現代人閱讀新聞的模式已經轉變成「跳躍式」,因為網絡新聞內容既沒有固定時間,也沒有固定數量,同一條新聞源會經過加工在千百個網站上播發,所以,讓用戶選擇自己想看的新聞變成為了待需解決的痛點。

智能手機的智能語音助手通常只會播放非常簡短的新聞摘要,如果在用戶很忙的情況下,比如做家務,健身,做飯的時候,而語音深度新聞即可以讓用戶成功解放雙手,又可以讓用戶有選擇性的聽取內容,可謂是一石二鳥。

最為典型的語音新聞服務便是亞馬遜計劃在美國推出的Alexa的深度新聞功能,它可以提供來自彭博、CNBC、CNN、Fox news、Newsy和NPR的長篇新聞。當用戶說出「Alexa,告訴我新聞」或用其它渠道播放新聞時,就會從所有提供商那裡得到詳細的音頻,甚至可以從CNBC和Newsy那裡觀看到新聞視頻。

語音文娛求變記

亞馬遜旗下產品Echo Show . 圖片來源:Amazon Echo Show

新聞音頻可以在任何裝有Alexa驅動的設備上工作,而視頻則需要配備顯示屏的智能設備,比如Echo Show。如果用戶不願意仔細閱讀每一篇,可以選擇語音控制跳過,只聽自己感興趣的新聞。

這種語音助手能夠實現人機互動,同時讓新聞的聽眾具有通過語音選擇所聽內容的權利,發揮了語音技術在識別和人機互動上的功能。

新聞載體從報紙到電視到網絡,隨著智能音箱的優化發展,眾多傳統媒體推陳出新,利用AI技術和算法為用戶提供圍繞⽣活場景的整合資訊服務,構建「語音頭條」聯合運營體系,把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探索發揮到極致。

語音文娛求變記

天貓精靈

在中國,也已經有如此人性化的服務了,天貓精靈攜手傳統媒體推出了「語音頭條」智能資訊產品,用戶只需要發出「早上好、晚上好」或類似「來段新聞」這樣的語音指令,即可獲取本地資訊信息。

在AI語音交互不斷進步的⼤環境下,天貓精靈的「語音頭條」技術不僅實現了新聞收聽用戶量的增長,還提升了用戶收聽新聞的完整度,實現了新聞作品在受眾中的有效傳播,語音智能終端也與轉型中的傳統媒體展現出了跨界合作的巨大可能性。

在軟硬件結合上,語音技術發揮了巨大的優勢,而在傳統媒體的新聞播報上,語音技術更是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展現出了強大的「搶飯碗」實力。

近幾年,國內AI主持人的興起讓很多人刮目相看,紛紛讚歎我國在AI主持人技術上的突出成就。而對於傳統新聞播音從業者來說,新聞播音似乎不再是香餑餑,而是成為了人工語音技術試水的新天地。

語音文娛求變記

虛擬智能主持人「康曉輝」 . 圖片來源:CCTV13

2018年5月,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智聲平臺的AI語音合成技術對康輝老師的聲音進行合成模擬,打造出全球第一個虛擬主播形象「康曉輝」。在CCTV 13的特別報道《直播長江》中,「康曉輝」憑藉繞口令、記者對話連線等表現深受大眾喜愛。

除了模仿聲音以外,科大訊飛還在智能硬件結合方面做著積極的探索,藉助個性化的語音合成技術能夠模仿任何一位主持人的聲音,而通過AI賦能,科大訊飛可以使機器擺脫機械化發音,發出和真人一樣抑揚頓挫的聲音,這對於傳統的人工主播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職業「威脅」。

語音文娛求變記

語音合成技術越來越精進 . 圖片來源:《科大訊飛陷AI同傳造假疑雲:從機器朗讀到機器翻譯還有多遠?》

而在國外開發的智能語音硬件上,語音合成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比如,亞馬遜的關聯小程序中有多家致力於為智能音箱市場提供解說新聞的公司,而且基本都使用感情充沛的人工播音代替冰冷的Alexa標準聲音。

在未來,傳媒產業的新聞領域將是和語音技術連接最緊密的,未來的語音技術也會更多運用到新聞產品的軟硬件及播報當中,促進傳統媒體轉型下新聞業的發展。

變化二:互動語音時代的媒體娛樂

如果說語音技術進軍新聞界綽綽有餘的話,那麼語音技術進軍媒體娛樂則需要研發者和媒體從業者動一番腦筋。

在娛樂行業,率先嚐試加入語音技術的是老牌傳媒巨頭BBC。BBC在深思熟慮下推出了適配亞馬遜Echo和谷歌Home互動廣播《檢查室》,一個卡夫卡式的科幻題材有聲戲劇,區別於傳統聽書節目。《檢查室》的最大亮點在於其極高的自由度,聽眾可以聽一段故事,然後在給出的諸多選項中選擇自己的故事情節。

在這段20分鐘時長的故事裡,故事大框架不變,細節從用戶與語音助手的一問一答產生。換句話說,每個人收聽出的故事不一定相同。互動式的語音戲劇給了聽眾極大的好奇感,也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讓聽眾能夠緊跟故事發展。

2017年12月,BBC又宣佈了一項醞釀5個月的語音計劃,Alexa用戶可以直接發出指令,收聽BBC 56個廣播頻道內容,把包括《阿澈一家》《女性時間》等在去年一年下載量超2.4億的節目搬到了語音設備上,但是,智能語音原生內容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語音文娛求變記

BBC的互動音頻已經初具規模 圖片來源:不確定

BBC和其它品牌一樣,也面臨著同類化的激烈競爭,以求建立起品牌認知。據高級編輯Devichand說:聽眾群的建立能幫助他們蒐集到用戶的日常指令,收聽內容和時長,以便創作原生內容。至於商業化,剛剛涉足語音領域的BBC或許還來不及考慮。

此外,BBC還計劃今年創作一些兒童節目,這也是BBC公共服務職責的核心部分。不過,語音設備會如何影響兒童身心發展,衛報作者Stuart Heritage有自己的擔憂:「現有的語音識別形成了固有理念,即我們必須禮貌對話,逢句必說『請』和『謝謝』,但當孩子意識到哪怕大喊大叫也能讓語音設備執行指令時,可能會對兒童產生新的影響。」

語音文娛求變記

兒童互動音頻劇也成為方向之一 . 圖片來源:不確定

在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基礎上,更多的利用語音的可操控性可以增強受眾的沉浸感,也會拉近受眾與作品的距離,加快受眾吸收知識的速度,也是互動劇之後語音技術所創造出的娛樂新方向。

相信在未來,如果互動劇能夠加入語音識別技術的話,觀眾便可以語音參與劇中,體驗更真實的互動感。

變化三:語音智能大屏背景下的媒體

5G將至,智慧家庭新時代正在撲面而來。從以單品為中心的單品智能階段,到以家庭為中心的互聯智能階段(一家一景),再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智慧家庭階段(一家多景),隨著技術的演進,智慧家庭已幾經更迭。

對於家庭來說,電視的形態沒有因為新媒體、流媒體的發展而改變,變化的是電視所具有的功能。大屏,依然是家庭智慧聯動的入口,所以未來的電視大屏展示和語音技術的關聯度是最高的,也是語音技術在智能互聯家庭背景下影響媒體最深刻的。

語音文娛求變記

智能家居讓語音技術更進一步 . 圖片來源:不確定

在國內媒體當中,率先做出語音技術結合大屏嘗試的還是科大訊飛。

早在2018年4月,廣東廣電網絡已與科大訊飛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基於電視大屛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平臺開展合作,用戶拿著語音遙控器按住語音鍵,語音的需求任務被採集、解碼、識別並操作。經過近一年的深度運營,廣東廣電已擁有超過百萬的電視語音用戶,用戶整體活躍率高達82%,用戶的反響也不錯。

語音文娛求變記

廣東廣電與科大訊飛強強聯合 圖片來源:《廣東廣電網絡與科大訊飛達成戰略合作》

而在2019年,科大訊飛和廣東廣電再度合作,雙方聯合發佈融合更多人工智能技術的AI電視助手2.0,帶給電視用戶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將科大訊飛手中的語音技術資源和廣東廣電手中的用戶資源有效整合,這種方式也能更快速的推進語音大屏普及,使更多觀眾能夠適應和習慣新時代電視的發展。

此次廣東廣電全新發布的AI電視助手2.0可以實現「通過聲音猜你喜歡」,通過對用戶年齡、性別的聲紋識別,準確判斷家庭成員角色,再結合大數據和用戶搜索習慣,基於用戶畫像與內容的個性化推薦協助廣東廣電實現增值業務內容包的精準推送。

AI電視助手2.0還可實現「方言輸入隨心切換」,該語音識別技術可實現普通話和粵語雙引擎隨心切換,同時首發上線被網友評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的客家話識別,助力傳統文化的保護,方便當地用戶使用。

語音文娛求變記

除了上述功能外,AI電視助手2.0還實現了語音多輪對話識別、明星角色識別等特色能力,例如說「孫儷老公的電影」,系統即可快速找到鄧超所參演的影片,用戶說法更自由。

在語音技術的加持下,媒體的發展競爭會更加激烈,在語音智能電視的環境之下,觀眾的選擇更多變、目的性更強,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片庫當中讓觀眾選擇一個欄目、一個影片考驗的是製片方的製片能力和創造力;多種選擇下,當紅娛樂明星和爆款綜藝、娛樂、影視IP也會成為媒體市場的寵兒,從而倒逼影視媒體行業的質量升級、創意更新。


未來語音技術給傳媒產業帶來的革新

在媒體領域,語音技術已經與傳統的媒體傳播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媒介作為人的延伸,語音交互技術與人工智能的進步無疑創造了媒體與用戶接觸的更多場景,也通過語音技術在媒體的內容生產、經營、運營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那麼,在未來的發展中,語音技術還會如何影響媒體發展呢?

顛覆傳統傳播模式是語音技術給未來傳媒產業帶來的革新之一。

在語音技術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其相輔相成,語音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就是未來實現人與電子產品交流的目的。而在人與電子設備交流的過程中,便產生了以用戶為核心的內容推送和選擇服務。

在傳統媒體時代,用戶進行內容消費的邏輯是隔斷式的「確認—閱讀」,而智能語音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互式內容消費方式,即連續性的「詢問—聆聽」。

語音文娛求變記

未來媒體變化多種多樣 圖片來源:《法科畢業生畢業要不要進入法律自媒體工作》

一方面,這意味著用戶可以發揮主動性,通過語音交互隨時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它讓用戶與智能語音產品之間進行新聞內容的討論成為可能,從而提升了內容消費的深度。這得益於智能語音技術在「整體邏輯」上的進步。

在未來,更多為用戶服務的內容將被生產,更具爆點、有社會影響力、具有專門性的節目會被推出,未來節目的製作也會更多為用戶考量、為選擇讓路。

為媒體內容生產和經營賦能也是語音技術背景下傳媒生產方式革新的體現。

目前,智能語音中的語音轉文字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應用水準。以科大訊飛為例,新版訊飛輸入法在語音輸入上的準確率已經提高到98%,方言準確率均已達到80%以上,且支持中英語音混合輸入,這為推動智能語音技術在新聞內容採寫上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期間,人民日報就是通過引入類似的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實現了對直播音頻的中英文同步文本翻譯,極大地提高了新聞採寫速度,減少了人工耗時,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率。國家級媒體的示範作用也推動了智能語音技術在新聞媒體行業中的應用。

語音文娛求變記

人民日報的AI寫稿 .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推出AI創作平臺》

而在運營和經營方面,人機語音對話數據能極大地豐富用戶畫像,人工智能+營銷、人工智能+用戶調研等方向前景廣闊。未來的媒體欄目在語音技術數據的支撐下,可以創造出更貼近用戶需求,更能吸引大眾眼球的節目,大大提升廣播、影視等作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最後,增強傳媒產品的互動性是語音技術與傳媒結合的更高層次要求。

在英國BBC推出的語音互動廣播劇率先垂範語音技術與傳媒產品結合後,筆者認為,近幾年風頭正勁的互動影視劇未來也有與語音技術結合的機會。

在國內的教育領域,互動影視與智能語音已經開始結合並應用。

今年,百度智能雲利用AI技術幫助教育平臺立思辰打造虛擬名師。藉助虛擬視覺能力和語音合成技術,打造特定真人或動漫形象的聲音、表情作為名師形象,通過親切的語音、動作、文字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

語音文娛求變記

語音互動劇市場潛力巨大 . 圖片來源:不確定

這款虛擬名師,通過定製專屬的智能語音對話系統,配合知識圖譜網絡,可實現更智能的課前預習和課後答疑,讓課前、課中、課後的教學機制真正有機融合、互相賦能。

而在國內的互動劇市場,例如《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他的微笑》等等,完全可以利用語音互動的方式讓觀眾體驗更加真實的互動場景,讓互動劇在未來被更廣泛的接收。


1號結語

可以看到,語音技術和語音交互產業正在快速的發展,在這趟快車當中,傳媒行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未來,無論是在影視娛樂硬件開發,還是媒體內容製作營銷上,語音技術都將成為未來傳媒影響未來受眾的關鍵一環,相信在未來,語音技術一定會推著傳媒向前走,也會倒逼產業升級,提升媒體發展的質量、增強媒體的影響力,為媒體的蓬勃發簪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