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辦公廳印發《意見》促進“幹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幹部擔當”良性互動

幹部為事業擔當是前提,組織為幹部擔當是保證。記者近日從省委組織部獲悉,省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幹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幹部擔當”良性互動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重要論述精神,推動幹部擔當與組織擔當有機結合。《意見》提出著力構建擔當實幹的選人用人機制、擔當實績的考核評價機制、擔當履職的精準賦能機制等7大機制,推出20條舉措,打出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組合拳。

《意見》鮮明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指出要建立健全乾部擔當實幹的選人用人機制。大力選拔使用敢擔當善擔當的優秀幹部,注重從幹部擔當作為表現識別評判幹部的政治忠誠,樹立重實幹重實績導向,大膽選拔使用政治素質好、制度意識和治理能力強、敢於擔當作為、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堅決推動不擔當不作為幹部“下”,持續開展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動真碰硬調整不擔當不作為幹部,使幹部能“下”成為常態。統籌推進交流激發隊伍活力,推進市縣與省直單位之間、市縣之間、省直單位之間、黨政機關與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之間幹部交流,不斷改善隊伍結構,激發整體活力。

《意見》對建立健全乾部擔當實績的考核評價機制提出具體要求。加強幹部擔當作為實績考核,把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作為識別幹部、評判優劣的重要標準。完善經常性立體化考核方式,強化平時考核,常態化開展“走進班子、走進領導幹部、走進實踐一線”活動,近距離了解幹部擔當表現。加大考核結果分析運用力度,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職級晉升、培養教育、管理監督、問責追責、薪酬分配等結合起來,嚴厲治庸治懶,促進擔當作為。

《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乾部擔當盡職的權責優化機制。進一步釐清權責邊界,全面梳理縣鄉共同承擔且層級間職責不清事項,明晰縣鄉“屬地管理”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完善協同高效的基層治理機制,推動職能部門力量、資源在鄉鎮(街道)聚合,構建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的基層管理模式,增強上下共同擔當、協同作戰合力。

《意見》從激發思想動能、提升專業能力和強化實踐鍛鍊等方面為幹部精準賦能,提出要運用“三個地”特色資源激發思想動能,推動廣大幹部從紅船精神、浙江精神中汲取力量,扛起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政治擔當、責任擔當。以供給側思維提升幹部專業能力,開展針對性強的專業化培訓,為幹部精準賦能。強化基層和實踐一線鍛鍊,大膽把幹部放到基層實踐第一線、改革發展主戰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最前沿等摔打磨鍊,推動幹部在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實踐中錘鍊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意見》明確,要建立健全乾部擔當負責的激勵保護機制。科學精準實施函詢、問責,函詢前應當視情徵求幹部所在單位黨委(黨組)、業務部門等的意見,對同一問題不重複函詢、多頭函詢,嚴格控制和慎用“一票否決”。探索建立容錯裁定機制,推動容錯糾錯從“事後補救”到“事前預防”,在作出重大部署前充分論證,加強風險評估和備案,提升容錯糾錯時效性。及時開展澄清保護,對檢舉控告類的信訪舉報,及時查清事實,澄清是非,切實為敢於擔當、受到不實反映的幹部撐腰鼓勁、消除顧慮。

此外,《意見》還對建立健全乾部擔當負重的壓力調節機制和幹部擔當奮鬥的環境營造機制提出具體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