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話把姨姨叫“丫丫”,姨夫不能叫丫丫夫

天水話裡的“丫丫”指姨姨,也經常惹外地人笑話,但姨夫還是叫姨夫,不能叫丫丫夫。我家樓上的鄰居就特別喜歡聽我兒子這麼叫,感覺比阿姨聽著親近,不太生分。我兒子小時候,這個丫丫每次下班路過我家,都要先進門看看小傢伙乖不乖,問寒問暖。她在醫院工作,我兒子的頭痛腦熱幾乎全包在她身上了。她的女兒比我兒子大,她養育孩子更有耐心和經驗,每次燉了排骨湯、羊肉湯之類有營養的東西或者包了餃子、做了韭菜盒子,都會記著給管她叫“丫丫”的孩子端一碗。

天水話把姨姨叫“丫丫”,姨夫不能叫丫丫夫


  我們小時候我媽說襯衣叫汗衫,“衫”發“TAN”的音,外套叫“衣裳”,我爸的中山裝我媽叫“制服”。我媽穿的都是大襟衣裳,是自己縫製的、帶盤扣的立領衣服;我們穿對襟衣裳,則是翻領的、有機玻璃釦子的衣服。棉襖就叫“襖”,長褲叫“褲”,短褲叫“褲衩”。天水話裡還有個“救救孩子”的笑話,是說有人的一隻鞋掉河裡了,他大叫“救命!我的鞋掉到河壩了,快幫我撈下鞋子”,外地人一聽急了,以為他的孩子掉河裡了,撈了半天哪有孩子的影,只有一隻臭鞋子。哈哈,“HAIZI”,其實是鞋子的發音。四川話也管鞋子叫“HAIZI”,不過天水話兩個字都是發二聲音,四川話好像第一個發三聲音,第二個發輕聲。天水話罵人說“給NIE提鞋去都不要”,那就是很侮辱的話了,意思是給人家提鞋都不配,還能幹什麼?
  “酒盅”當然是酒杯,可是“酒碟”卻是指涼菜,“碟”發“TIE”的音,這大概是因為以前只有大戶人家喝酒才會備涼菜吧?窮人家哪有那麼多講究?端一碗散飯(苞谷面熬成的稠飯)或者臊子面就不錯了,哪會有熱菜、涼菜的區分?我們小時候去學校拿的早點,大多數是甜饃(苞谷面蒸的發糕),偶然吃上蒸饃(白麵饅頭)或者鍋盔(餅子),那就像過年了。我記得冬天的時候教室裡有個火爐,下課後我們幾個比較討老師喜歡的“好學生”會把冷冰冰的饃饃放到爐邊烤得黃燦燦(發CONG的音)的,和老師圍爐閒話,也是那時候的一點小小樂趣。其他吃食比如麻食(貓耳朵)、鍋掫(漏魚)、米湯、拌湯、扁食(餛飩)、扯麵、涼粉、麵皮(釀皮),這些都可以從字面理解,但天水最有名的小吃“呱呱”,我想大概就是“鍋巴”、“鍋底子”的原意吧,最後特指蕎麵做的特色小吃。我小時候媽媽盛完散飯,剷掉鍋巴,切碎用油一炒,原本無味的苞谷面飯又成了一道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