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安國——美食篇

藥都安國——美食篇

燒餅

藥都安國——美食篇

天下名燒餅者芸芸,安國燒餅一枝奇葩。此物並非至臻美味,但出了安國,別無此風味。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在安國諸般吃食當中的地位,也是眾多委身異鄉的安國父老一份思鄉的情感寄託。據傳,舊時祁州有店曰“復昌號”始創此物,風味獨特,膾炙人口,以至流傳至今。至於安國燒餅之名號,或曰“馬蹄燒餅”,或曰“吊爐燒餅”,皆是借人名諱,並不準確,我便姑妄就稱其為“安國燒餅”。安國燒餅有兩種,一為方,一為圓,製法與吃法略不同。方燒餅以油和麵,間中揉進一些調料粉。揪出約拳大小麵糰,擀成手指般厚。然後如疊被子般將面片兩頭往中間對摺,摺好後在平整的一面抹水粘芝麻,把折過的一面貼在爐壁烘烤。燒餅爐為桶狀大鐵爐,內壁是厚厚的膠泥,中部是炭火。燒餅就是貼在內壁直接面對火烤。待熟後,用一長鐵夾深入爐內將餅揭下,放入一同塞進爐內的鐵勺或鐵笊籬中撈出,置於案板,待售。這種燒餅如今似乎只有石橋還有賣的,緊靠橋北原是一老嫗打這種燒餅,後來又有一對夫婦,回民,也做此營生,老嫗靠裡,夫婦靠外,漸漸的,老太太生意就有些不好做了,最後索性封爐不幹了,如今只剩下了那對夫婦還在打製。離燒餅攤兒往西不盈十步就是一公共廁所(原來老太太的攤兒就緊靠公廁外牆),雖然說這廁所基本上荒廢的,但守著做“出口”生意的幹“進口”買賣,還幹得分生水起,這也算得上安國一大奇觀了。這鐘燒餅,白中略帶焦色,外脆而裡嫩,但易口乾,且面硬,一般牙口不好的不甚喜食,譬如貧僧。每回買回去我都把它放在塑料袋裡紮好口,靠著它自身熱氣形成一個充滿水蒸氣的空間,慢慢把它悶軟再吃,誰教我佛天生不賜我一副好牙口,這也是無奈之舉。

另一種燒餅為圓形,有類馬蹄,這也就是有人稱之為“馬蹄燒餅”的原因。製法是將一面團擀成圓餅,一面貼芝麻,將另一面貼在爐壁。圓形燒餅的烤爐為小爐子,置於高處,此即“吊爐”。爐子形似於蒙古包,頂有煙囪,壁有開口。用手背託擀好的麵餅從此口深入,貼於爐壁,恐懼熱之人難為此工。或言,爐火正經應為鋸末所燒,但今多是木炭。這種燒餅熟後可掰開,分成蓋兒與底兒,中間可塞上肉、腸等佐物,滋味甚佳。安國民諺曰:“燒餅卷肉,吃了沒夠”即指此。除此外,還有一種油酥燒餅,通體金黃,酥脆鹹香,與方形燒餅長相近似,只是中部鼓脹,做法不詳。

(補述:安國有“燒餅”與“火燒”之分,只有這種外表酥脆略硬的稱之為“燒餅”,其它一切表皮軟的燒烤餅類皆稱“火燒”。)

燜子

藥都安國——美食篇

說燒餅便不得不提燜子。保定第一名吃便是驢肉火燒,但一是驢肉甚貴,二是安國無食驢肉之風,所以安國燒餅之中多夾燜子。燜子為保定食品,煙臺亦產。來煙後我曾吃過兩回,豈是“難吃”二字可形容。我一直有種想法,找個賣燜子的地方,買上一碗,小吞一口,然後誇張的吐出來,把剩下的半碗狠狠的潑在賣燜子的臉上,大喝:“這他媽也敢叫燜子?”然後從懷中掏出保定的燜子扔給他,“丫嚐嚐什麼叫燜子”言畢大笑,揚長而去。後來去多個燜子攤兒打探,但見攤主皆是虎背熊腰,此計劃遂作罷。保定燜子主要產於保南地區,尤其定州燜子,赫赫聞名,故安國所產燜子多冠定州之名。安國之燜子,精選瘦肉,略添肥肉,和以山藥面(澱粉有多種,山藥面為其一,安國方言統呼“糰粉面”),用肉湯熬製,然後蒸熟。燜子制式多為圓柱形,長約一尺,粗約五六寸,淡粉色。除夾在燒餅中之外,亦可直接吃,或涼拌、熱炒,基本上燒餅攤兒皆可購到。

餄餎

藥都安國——美食篇

餄餎拼音發“河勒”,保定口語呼之“河嘮”。餄餎名為北方面食,但據我所問,多不食。保南一帶,以安國餄餎為盛。安國餄餎為蕎麥麵所制,也有雜以白麵的。並有一種專門工具叫餄餎床,造型不一,描述起來比較麻煩,大概即在一個樁子上有一碗粗小鐵桶,桶底密佈圓洞,將和好的面放進桶裡,蓋上鐵蓋兒,蓋兒連鐵管,用力往下壓鐵管,蓋兒也在桶裡下壓,面就從桶底的圓洞露出,一根根有若麵條,落進下邊的鍋中。煮熟後,過水,撈進碗中澆上醬和辣椒油或各種滷子,即可開吃。原來安國餄餎攤兒遍地,如今似乎數量少了不少,西關和舊藥市往北還密佈幾家。因餄餎床子之限,故家中難為此物。前兩年,市有兜售一種家庭小餄餎機的,一小桶,桶有蓋兒,蓋兒連柄,用手轉柄,蓋兒即下壓。桶底可拆卸,不同的底兒有大小不同的眼兒。此機今鮮見。

扒糕

藥都安國——美食篇

扒糕為冀中名吃。或言扒糕為京城風味,此大謬,北京原為河北屬地,所謂北京名食,往往產於河北,扒糕即如此。據說,扒糕以深澤高廟扒糕為上品,我沒吃過,不談。安國扒糕為蕎麥所做,也有說為蕎麥麵和榆皮面所制,我只見過成品,未見過原料,所以不甚明瞭。扒糕好做,將蕎麥麵與少許水相和,拍成一個個小餅,上屜蒸熟。吃時,將圓餅切成條,有蒜泥,辣油,醋所做的佐汁,或澆,或沾。也有再配以蘿蔔絲或黃瓜絲的,或加菜熱炒。扒糕攤兒不供匙、箸,只有一種小木叉,這大概也是國產食品中唯一以刀叉為主要餐具的吧。掐指一算,自己也是多年沒吃了,除了石橋和破爛市逢集偶有一賣,他地似乎無常售之點。

涼粉兒

藥都安國——美食篇

涼粉遍佈全國,但吃法做法有別,惟同名而已。安國涼粉究竟原料何物,至今我不敢確定,打電話考證於我奶奶,說是為綠豆麵澱粉所做。大概一份粉五份水,入鍋,邊加熱邊攪拌,待成透明糨糊,倒入碗或盆中,晾涼即可。吃時,把涼粉倒在案板上,此時涼粉已是半透明的塊狀,刀切成小塊入碗再根據不同喜好拌調料,一般多是放蒜泥、麻醬、香油、醋、辣椒等。據說也可以熱炒,沒吃過。說實話,涼粉這東西我真沒覺得它怎麼好吃,家裡買則吃,不買也無慾望,所以對於哪有賣的,不是很清楚,印象中賣調料和涼菜的地方似乎有,但是都是一大塊,需買回家自己弄。正經賣涼粉的只有一個老太太,不知何處人氏,每到夏天便騎著個自行車,後有一箱,箱中裝著涼粉,沿街叫賣,遇購者則停車現拌現賣,沒買過,不知其味如何。

假菜

藥都安國——美食篇

此物究竟大名是什麼,不太清楚,街頭未見售,別家未見做,但絕非我家獨有,我奶奶稱之為“假菜”,姑妄聽之。為做此文,我也曾將其做法考證於我家老太太,但身懶筆輟,時久遂忘,依稀記得是將糰粉面(此處所用應為土豆的)加水,大概比例也就是一份澱粉,四、五份水,再根據口味加茴香、大料、花椒泡的水,我家一般還放肉汁,攪拌好後倒入箅子上蒸,熟後即可食。與涼粉、扒糕不同,此物熱食為佳,一般為做菜時放入幾小塊兒以增菜香。

苦累

藥都安國——美食篇

“苦”發三聲,“累”發輕聲。此物應該獨有於河北,今多不食,家中偶做,圖新鮮、換換口兒而已。苦累亦飯亦菜,舊時糧少填肚所用。所以原來苦累的原料多是野菜,如今野菜不好找,也懶得去找,真就去找,找到也不敢用啊。所以現今家中所做苦累多是用蘿蔔、豆角等菜。將菜洗淨後切碎,先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泡一會後再撈出捏幹水份。然後將菜放入盆中勻撒麵粉,邊撒邊攪拌,直到幾乎每一塊碎菜都粘上了一層薄薄的麵粉。將弄好的菜放在箅子上蒸,蒸熟後放入碗中略點香油,拌蔥、姜、蒜、油、鹽、醋,可也。家中若有老人食此物,難免睹物思情,苦湧心頭,揮淚點點。所以建議如果家中吃苦累,最好邊吃邊看新聞聯播,起鎮痛之用。

豆腐絲

藥都安國——美食篇

豆腐絲原產於保定高碑店,安國亦有製售。此物都為店坊售賣,所以做法不甚清楚,大體上應該和豆腐差不多。只不過在豆腐即將成型時壓片、切絲,然後根據不同口味用不同的滷煮,一般有香辣、五香、或單純鹽味的。豆腐絲條股柔韌,色澤乳黃,食用方便。或單吃下酒,或涼拌、熱炒。因種種原因,國人有素食之需,譬如我佛門弟子,夜半偷偷食肉,白天需吃點素食,一為清腸二為裝逼。豆腐絲素制而味佳,故能廣佈四方,尤為齋飯所重。安國賣豆腐絲的,別處不知,惟橋南五十米有一條東西走向之路,往東約百步,路南有攤兒號“高碑店豆腐絲”,生意不錯。此家誠為高碑店人,手藝也的確是從高碑店帶來,但建議您勿購其貨,看過他們家的作坊你就懂了。

鹹士(音xianshi)

藥都安國——美食篇

鹹士者,薄油餅也,應為安國獨有的稱呼。和好的面中加少許菜葉或不加,打蛋攪拌,略放鹽,放入鍋中攤制,軟香宜口。

糖耳朵

藥都安國——美食篇

糖耳朵源於何處不知,安國只產於東城村,為清真食品。將面發酵,和以紅糖。將面揉成條,切成小段,用兩小段相擰,把兩頭摁在一起。然後放入油中炸制,瀝油,晾涼。也有說撈出後放入飴糖中泡的。鬆軟綿潤、奇甜無比,即便好甜食如我者亦不敢多吃。

茶麵

藥都安國——美食篇

鍋上火加熱燒乾,鍋壁抹油,倒入適量麵粉用鏟翻炒,直至炒熟。將芝麻、花生炒熟,碾碎,放入面中,或在翻炒時即加入。喝時用沸水衝之,酌量加糖。稠厚醇香,粥中我之至愛。

麻山藥

藥都安國——美食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天下不同物而同名者頗眾,而同物不同名者更甚。譬如紅薯,叫法有十多種,冀中一帶多稱其“山藥”。而他地所指“山藥”冀中呼曰“麻山藥”。當然,究竟“山藥”與“麻山藥”是否相同,有人稱是,有人曰否,據我所考,略有不同,二者應為同種而不同品。若言山藥,天下遍佈,若言麻山藥則只產於保定。尤以蠡縣、清苑、安國、安平(隸屬衡水,但緊鄰保定)為盛。麻山藥之佳品曰“小白嘴”,只產於安國、安平,可入藥。口感綿軟、香甜面麻。一般多為煮熟後即食,或切成餡兒汆丸子。個人拙見,山藥最妙的做法便是做糖葫蘆。糖葫蘆遍佈各地,京城呼曰“冰糖葫蘆”,天津稱為“糖堆兒”,關外叫“糖梨膏”,青島一帶名“糖球”,做法、口味、叫賣聲皆不同。而山藥所做糖葫蘆似乎主要興盛於京津冀。既爽口腹,且補脾胃,實在好東西。(相比之下,煙臺有一種用山藥豆串的糖葫蘆,看著就TM小家子氣)

打狗棒

這還真算食品,還是特色食品。但估計諸位都沒吃過,因為它壓根就不是給人吃的,家有喪事上供之用。將面加水和好,抓一把攥在棍上(以前棍子要求從掃帚上折下的,今安國多用筷子),此時的形狀極似插籤烤腸。持棍把麵糰放在火苗上略烤,有黑糊,有焦黃,還有沒烤熟的白色,此即打狗棒。遺像前放碗,碗中有多半小米,將打狗棒插在碗中,上供多為三根或七根。初步打算,期末考試,哪科讓我掛我就給哪科老師送兩根。

安國即為藥都,豈能不談藥。遍觀旅遊介紹有關安國之文,多以藥膳為噱頭。貧僧在安國活了十九年,恕我孤陋寡聞,只知個別飯店偶有一售外,未聞安國有食藥膳之風。凡藥都人多知“是藥三分毒”之理,況藥膳之中多有生猛大補之藥,誰會天天拿著當飯吞?所謂藥膳,蒙人扯淡,而已。藥膳雖無,藥酒倒有,藥酒製法多種,一般家中多為冷浸法,即將藥直接泡浸酒中。藥酒品種不啻千百,家資厚薄、功用各異,喜好相殊,酒不同藥亦不同。平常人家多是健身之用,所以酒中所浸無非海馬、人參、當歸、枸杞、葛根、黃芪之類。安國本土酒廠也有藥酒生產。樂飲開懷,哀飲不傷,藥酒當稱妙品。一般藥都人家家中也多少有些菊花、連翹、枸杞、金銀花等泡茶之用。至於山楂、香椿、山藥等,已經沒人稱其為藥了。

根大菜

藥都安國——美食篇

“大”發輕聲。只是寫到這就想到它了,順道提一提。根大菜,河北一種常見菜,出河北似乎無人知曉。根大菜究竟學名為何,遍查網絡,廣問四方,皆未果。根大葉若菠菜,莖似芹菜。吃法多是去葉取莖,用線將莖劈成細條,拿熱水焯後剁成段兒,多涼拌後與麵條相佐。根大生長週期短,產量高,易得病蟲害,故河北俚語云“臭韭菜,爛根大,吃不完了送親家”。因不知其準確資料,所以記之,以期博學者相告。

嘻嘻 饞了吧 那就來藥都安國來享受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