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那些事兒
在藝術上,是天賦重要?還是後天的努力重要?
不得不承認,天賦很重要,那些為後人所熟知的藝術大師們,大多都有著突出的天賦和才能,比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魯本斯、畢加索……
天賦非常重要,有時甚至起到了至關決定的作用,但後天付出的努力,同樣必不可少。
這裡,默默就選取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為例子,談談淺見:
關於天賦
文藝復興頂級巨匠,米開朗基羅,自小天資過人,在年僅23歲時,他就創作出了、令世人驚歎不已的作品——《聖母哀悼基督》。如果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排個名的話,《聖母哀悼基督》應該能位列前三名。這件《聖母哀悼基督》雕像,讓世人都認識到了,米開朗基羅精湛、高超的技巧。
米開朗基羅在29歲時,就創作出了《大衛》這件震撼世人,和以往所有藝術家、都截然不同的《大衛》。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在同一題材作品中,都是無人能及的絕世佳作。
如果不是有著拔群的天賦,和與生俱來的、對藝術的敏銳的感知能力,是絕對達不到這樣高的程度的。
關於努力
然而,縱使天資超群,米開朗基羅終其一生,在藝術上還是付出了極致、拼了命般的努力。
米開朗基羅從最開始學藝之始,到他閉上雙眼離世之時,一輩子都在不間斷地勤奮創作、練習,挑戰、超越自己。
比如說他那件,堪稱人類文化藝術史上、創世傑作的西斯廷天頂壁畫——《創世紀》,在畫這件作品時,米開朗基羅只接受過一年正式的繪畫教育,單論繪畫功力,他可能比不上當時的專業畫家,但米開朗基羅硬是憑著自己的超人天賦,和做雕塑時打下的過硬功力,一頭扎進天頂畫的工程中。
米開朗基羅畫西斯廷的天頂畫,用了整整4年多的時間。從1508年到1512年,他每天仰著頭,舉著胳膊,進行著高難度的作畫姿態,從日出到日落,年復一年,持續堅持了1000多個日夜。在這4年期間,米開朗基羅斷絕和外界的一切聯繫,他幾乎是獨自一人,單槍匹馬完成這幅畫的。搬梯子、調顏料,在高空中作畫,顏料滴淌在臉上、流進眼睛裡,脖子太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嚴重到變形,經年累月的的創作,與苦思冥想。
在歷經4年、1000多個日夜後,在花費了無數的汗水與心血後,米開朗基羅終於完成,他以一介雕塑家的身份,創作出了令專業畫家,都自嘆弗如的曠世傑作。
這也無怪乎,除了“文藝復興三傑”之外,世人們還將米開朗基羅,稱之為“千古第一藝術家”。在藝術上,天賦是很重要,但後天付出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喜歡的話,歡迎點贊關注我是默默,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默默看藝術
在藝術上,天賦是不是勝過努力?這是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是個怎麼回答都不會圓滿的問題。你說天賦勝過努力,這讓那些在藝術之路上孜孜以求發奮努力的人會不會感到氣餒和頓挫?你說努力勝過天賦,可為什麼拉斐爾、喬爾喬內、梵高、莫迪裡阿尼等同時期的畫家畢其一生致力於藝術創作卻在這些30多歲就辭世的天才藝術大師面前仍然只能望其項背無法企及呢?
筆者一向以為,天賦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天賦,只是表現在不同方面。而且有些人的天賦比較外露,有些人的天賦比較含蓄。有些人的天賦得到了最好的開發,有的人的天賦可能會被埋沒。
尤其是在藝術領域,天賦的體現似乎更為突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藝術家在很年輕時就創作出經典傳世的作品,成為頂級的藝術大師。而有些人一生一直也在努力,卻表現平平,無所成就。
有些人把天賦和努力分開來看,我覺得是不對的。其實努力也是天賦的一部分,天賦正是通過努力才顯現出來,也只有通過努力才能顯現出來。細數所有的天才藝術家,哪一個不是對藝術如痴如醉如狂勝過愛生命一般的愛藝術併為之付出極限的努力呢?
一方面,有天賦而不努力,天賦不可能展現。另一方面,欠缺或不具備某一方面的天賦,可能你再努力收穫也不一定理想。這就如同很多運動員訓練比博爾特刻苦,流的汗水比博爾特多,可怎麼也跑不過博爾特一樣。學藝術也是,你沒有達利那樣的天賦,想成為達利是很困難的。
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對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對什麼最感興趣而且最有天分都有一定的認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揚長避短”等講的都是這個意思。
燈影書畫
是,絕對。天賦是人的與生俱來,是人生命的屬性。它潛藏在人的生命深處,如一顆混沌的璞玉,只要經過後天的打磨,必然會發出璀璨的光芒。因之,沒有天賦的人,後天即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在藝術上,一個有天賦的人,他在藝術上學習三個月,可抵沒有天賦之人三年。而一個沒有天賦的人,即使再努力,大多最終都是渾渾噩噩,沒有成就。而一個有天賦的人,他的來處自是有著上天的安排,是帶著使命而來的。所以,一個有天賦的人,絕對勝過沒有天賦之人的後天努力,也絕對比沒有天賦的人,更加的有大成就。
如果有天賦的人,再加上名師的精心點撥,必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露出頭角。我見過幾位有天賦的年輕人,腦中所蘊藏的想法,往往是天馬行空的,在他的畫面中,許多人類世界沒有的物像,在他的畫中,得以體現,而且筆墨之嫻熟,構圖之和諧,色彩之豐富,真讓人歎為觀止。但是,他們的性格或是張揚,或是內斂,或是狂躁,或是抑鬱,但內心的蘊藏都是豐富的,表現在架上或宣紙上的感覺,更是奪人眼目。只是,有的因為年齡的關係,而走向僵化,缺失了以前的本真,讓人嘆息。
可見,天賦雖然重要,但後天的環境也很重要,個性的本真更是重要。一個能永遠熱情而擁有自己本真的人,絕對是有創造力的人,而一個天賦很好,但在繁重的生活過程中,本真被打壓的人,是很難保持純淨的心態去創作的。所以,環境塑人,絕對不假。但現在的環境,文化的消失殆盡,絕對是壓抑天賦,難以成就的時代。即使有些人在青少年時天賦很好,但到了中老年,就成為時代的殉葬品了。
用戶62081517873
題主所問“藝術方面的天賦是不是會勝過後天的努力?”這的確是一個引發人深思的問題,但該如何解釋呢?或許大多數的人印象中都有那麼一句屬於成功的公式,成功是依靠1%的天賦+99%的努力,我們就根據這公式來展開討論吧,從天賦和努力兩者的百分比來看,努力更加重要,
我們都容易理解,當人的某項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了藝術,比如繪畫的技術、舞蹈的技術、音樂的技術,當“寫、跳、唱”的技能熟練到一定程度境界時,就成為了繪畫藝術、舞蹈藝術、音樂藝術,然而,技術是和天賦沒有關係的,靠的只是努力、努力、努力,最終把技術變成了藝術,
那麼藝術的天賦又該怎樣解釋呢?或者說天賦是否真的存在呢?這麼理解吧,兩個從來沒接觸過繪畫的人,面對同一幅畫作時的不同反應,其中一個人對畫作的色彩很敏感,另一個人對畫作的色彩毫無感覺、甚至分辨不清楚,所以說,對色彩敏感的人具備了藝術的天賦,
當然了,對色彩分辨不清楚的人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識別瞭解不同色彩的屬性,只是剛開始這過程會比較費勁些,但是最終也會非常瞭解色彩的屬性的,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從色盲變成了色彩專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依舊靠的是後天的努力、努力、努力,
努力的思考、努力的想象、努力的觀察,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力的強與弱就是藝術的天賦的高與低,但是如果你不努力思考、觀察、想象的話,這些能力都會逐漸變弱,甚至消失掉。綜上所述,藝術方面的天賦是不可能勝過後天的努力的,確切的說,天賦要由後天的努力來維持著,比如一個天才藝術家連續十年不動畫筆畫畫,也不認真思考想象觀察物象的話,試想一下會是什麼後果呢?絕對是“江郎才盡”。99%的努力正好說明了,努力的重要性,大於1%的天賦。
詩夜城主
1,我在教學生時,告訴他們,天賦不重要,天賦只決定起點和終點,也就2%而已,中間98%是靠勤奮。起點慢一點沒關係,勤奮一點就能趕上。至於終點嘛,又不是人人都要當大藝術家,要那麼好的天賦幹嘛😂。所以天賦不重要。
2,大部分的所謂天賦,都是可以以訓練出來的。繪畫主要是手、眼、心三層功夫。
手頭功夫最簡單,全靠練,多畫手熟,完全控制工具,控制畫面效果!
眼睛上的功夫,一半好練,一半練。好練的是觀察力,也就是認認真真仔細看的能力。難練的是主觀體會能力,帶著“心”去觀察,去感受。
3,心裡的功夫最難,修養,性情,繪畫的理論經驗等等。但也能練,多看書,多畫,多思考,鍛鍊心性,加強修養等等。
4,總之,心裡體會不到,眼睛就看不到,眼睛看不到,手裡就畫不出。高明的藝術家,必然是心,眼,手三者合一的,心裡怎麼想,眼睛就怎麼看,手裡就怎麼畫!達到此境,那麼可以恭喜你了,你是個成熟的藝術家了。
袁河蝦說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很多人也信奉這句話而努力著。
但無月知道,不是什麼事都可以靠努力達成的。
比如做投資、比如體育競技。
也比如藝術。
問無月什麼是藝術,無月會簡單的回答說:藝術是一種表達。
這就是無月對藝術的理解,也許很膚淺,但在無月看來,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一種表達方式。
所謂藝術家,便是那些將“表達”做的很好的人。
藝術家是需要天賦的,有天賦的藝術家在藝術造詣上會進行創新和突破。
而努力,只能提高技藝,只能在可學習的領域進行提高。
努力的結果,只能是達到一個看的到的頂峰。
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個頂峰,那麼藝術也變成千篇一律,不成為藝術了。
藝術是靈動的。
藝術就是需要天賦,像無月這樣沒天賦的,欣賞藝術都欣賞不來,即使再努力,也不會在藝術上有所造詣的。
雖然很殘酷,但不得不承認,藝術不是一個努力就能做好的領域。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首先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訴你:天賦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是至關重要、尤為重要、特殊重要的天下第一要務。
任何離開了天賦這個根本而去奢談什麼努力和汗水以及勤奮不過是無可奈何的藉口和說辭,到什麼時候都無法取代天賦之於人的最主要決定性作用。
無論是音樂還是舞蹈,亦或是其他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要想取得驕人的成就,天賦無論如何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更是主宰一個人未來藝術成就的最大基因。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鮮活的例子。就拿題主說到的音樂來說,想在音樂領域出類拔萃贏得成功的人士如過江之鯽,數都數不過來,而最終通向成功的,只是鳳毛麟角的那麼幾個人,大多數都被攔截在了半路上,也叫藝術生命夭折,一瞬間戛然而止,再無生機。
郎朗是個聞名世界的鋼琴大師。而和他同期或先於他、後於他的無數琴童,都湮沒在了芸芸眾生之中——這就是最好的天賦說明。
這也和寫文章一樣,有的人窮盡畢生心力,最終也不過是個門外漢,至多算一個文學票友,而最終脫穎而出的只是站在塔尖上的那麼幾個天資卓越的人。
我們總是願意相信那些搖唇鼓舌的勵志說辭: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才換來的。這話聽起來是努力和汗水決定了一個人的藝術生命走向,殊不知這是被動的陷入到了極大的誤區之中,是被人生生洗腦了的結果,也是望子成龍迫不及待的最大陷阱,那個被忽略甚至無視的天賦才是決定你最終能飛多高、能蹦多遠的關鍵因素。勤能補拙固然精神可嘉,但用白花花的銀子去養一個一事無成的半途而廢者,那還不如留著錢乾點兒其他的,保不齊可以躥身富貴,躋身名門望族,或者日進斗金,富甲一方。
於藝術來說,您還是歇了吧。這話初聽傷人,卻是最由衷的至理名言,即便你不信這個論斷,撞到南牆以後,翻回來還是這個感悟,不由得你不信。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首先說一說天賦的外在表現,天賦通常表現為一種學習和感知的能力,擁有某種天賦,你在某方面的學習就會比一般人進步快,甚至是一點就透,無師自通。因此,有天賦的人能持續地表現優秀,沒有天賦的人只是能通過努力一時表現優秀,無法持續地表現優秀。
在藝術上,天賦的作用比其他行業的作用要明顯。對審美的感知能力往往是與生俱來的,在審美上有天賦的人,可以很快就跨過藝術創造所需要的審美門檻,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面對創造的法門。
家父董萍實一直任教於大學,教授國畫,桃李滿天下。我有幸看到眾多師兄弟多年的發展和繪畫創作。客觀的講,必需承認在藝術上,天賦勝於努力。有些人畫了幾十年,依然停留在提升審美的階段,無法摸到創造的法門。他們對繪畫,不缺熱愛,不缺努力,唯一缺的就是一點兒天賦。
閒時舞文忙時弄墨
面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解讀的。藝術領域"天賦”非常重要!天賦可以讓你在某一項藝術領域成功事倍功半。
但是我的解讀是,某一個藝術領域“天賦”=“天才”,就是說某一領域不需要學習就已經高於常人了。但是天才真的太稀少了。
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來說,大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一個人的天賦,幾乎都是原生態家庭環境,以及教育環境,影響的結果。我們相信有天才和天賦存在,但是我們更相信環境,對一個普通人的影響。
所以在藝術上,天賦是否能勝過努力,在平凡的社會人中討論這個問題,我更傾向於努力。
但是需要提醒的一點,比如原生態家庭無法提供的成長環境,我們過於苛求,或者加倍努力,有時候也抵不過痛苦,無可奈何。例如從小父母對你的運動能力不是很在意。那麼你肯定會肢體不協調,這樣的你特別喜歡舞蹈,這時就不是簡單得天賦,阻礙了你,而本身的一些條件限制了,如果你真心喜歡,將要付出更多才能得到常人一半的結果,若你覺得值得。能夠接受失敗或者,一般的結果。
那麼管他是天賦還是天才,或者是後天努力呢!🌹🌹🌹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賴以生存的。如果雙向並行,人生就無憾了!
月芽兒sa的孕媽輕生活
無論學習什麼都一定是天賦+努力在起作用,天賦確實可以讓人躺贏,但是都是極少數人擁有的,而努力是最廉價的,人人都可以。無論對於藝術還是任何的一門課程來說,都是有很有天賦的人存在的,但是如果沒有努力的加持也很快就會“泯然眾人矣”。個人認為藝術的學習是對個人性格塑造、氣質提升、幸福傳遞、自我表達都有好處,有天賦固然是很好的,但是興趣與努力才是藝術學習中真正需要的。
正如天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說:如果人們知道我是多麼努力地工作換來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沒什麼了不起了。天賦的真相就是:你花上一天練畫或者練音樂,有天賦的人覺得好玩上癮有趣根本停不下來。能從藝術創作和學習本身源源不斷的享受到快樂。在學習中的持續知識積累和刻意練習是學習藝術所必要的。而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夠運用自己的努力去追上那些有天賦的人。
美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提到一個觀點:精深練習×一萬小時=世界級技能。意思是,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天才,天才歌手也好,天才作家也罷,都需要練習一萬小時就能達到行業內的天才級技能。
書裡提到一個案例:一家鞋廠的工人雷.賴蒙堂,在他22歲那年突發奇想,做一名歌手兼作曲家。賴蒙堂沒有接觸過多少音樂方面的知識,也沒有什麼天賦,也沒有錢,於是他採用了一個簡單的學習方法:買回了數十盤唱片專輯,有斯蒂芬.斯蒂爾斯(.Stephen.Stills)、奧蒂斯.雷丁(Otis.Redding)、艾爾.格……然後閉關練習兩年。每天他都花幾個小時練習跟唱。“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對,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喉嚨一直是啞的。”賴蒙堂說,“我練了很久,終於知道了怎麼用腹部唱歌。”之後,賴蒙堂的第一張專輯賣了近50萬張。《滾石》雜誌評價說,他的聲音聽起來像是教堂裡的讚美詩。大家都認同,賴蒙堂的聲音得天獨厚。但真正得天獨厚的,也許是他的勤奮練習塑造那種聲線的練習方法。
一萬小時練習法則的關鍵在於: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天才到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也沒有人在達到10000小時以後還毫無所成的。所以,一個技能,你只要練習到10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無論你是誰。儘管你很平凡,你的天賦也不突出,只有一點繪畫的才華,只有一點歌唱的天賦。但只要持續刻意練習,有耐心,有自我管理的好辦法,以一萬小時的長度去練習,定能成才。
世上沒有那麼多幸運兒,沒有那麼多天才,所謂平凡人不過是幾分鐘的天賦者,所謂天才也不過是勤奮的天賦者。 那些能在藝術行業內有地位,有影響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用勤奮打磨天資,把沒有的天賦打磨成自己最強的利器。那些沒有勤奮的天賦終會成過往煙雲,一無是處。所以我認為,學習藝術是一個人的選擇,與努力有關與天賦並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