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為什麼被有的人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

小夥子別放棄啊


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太子本身的權勢十分大,如果皇帝再捨得放權,那麼太子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權臣。朱元璋對嫡長子朱標十分重視,可以說是大權盡放,普通政務只要太子朱標簽署了,老朱都是照準。太子雖然是儲君,跟皇帝是父子關係,但由於權力太大,威脅到皇權,因此皇帝也猜忌太子,廢立太子,誅殺太子的事不絕於史。老朱對太子朱標十分放心,只有恨鐵不成鋼之意,從無猜忌或者廢除之想。

1355年九月,朱標出生,當時老朱正在攻打應天府,聞長子出生,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1360年,老朱請名儒宋濂給朱標當老師,傳授經典文化;1364年,老朱受小明王冊封為吳王,同時冊封朱標為世子。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入主東宮,並配備了豪華的文武輔助。

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基本上朝中的高職重臣均是東宮的幕僚,朱標的太子府跟朝廷相類似。1377年,22歲的朱標開始監國,老朱下詔: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老朱外出征戰,則太子朱標鎮國;老朱臨朝理政,則太子朱標必在左右;老朱處理政務,殺伐果決,必然會給朱標講原因,說帝術,以期朱標將來的成就高於老朱。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位好父親,他把他自己的所有知識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朱標,權力也是給得最大,可以說朱標是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胡唯庸案牽連到了宋濂,在朱標的力保之下,方才虎口脫身。秦王朱樉多有過失,在朱標的力勸下,才沒有被老朱責罰。朱元璋稱帝后,朱標為太子,一直到他去世,朱標幫助朱元璋處理朝政,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

朱元璋殺伐過烈,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他深知太子朱標仁弱,驕兵悍將和淮西勳貴是朱標處理不了的,老朱要將這些帶刺的勳貴替朱標拔除。老朱認為,惡人他來當,好人朱標來當,威由老朱立,恩由朱標給,如此方可保證朱標當仁君。可惜朱標仁弱過度,在父親強大的壓力下,在政見不合之下,他精神壓力過大而薨。朱標死後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


大秦鐵鷹劍士


朱標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

說朱標的權力最大,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朱元璋讓幾乎全部的朝廷大臣,都擔任東宮的大臣。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歷史上的皇帝,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東宮交通大臣。漢朝唐朝宋朝對這件事有比較重視,有嚴格的要求,清朝康熙帝的時候,本來皇八子胤禩是極好的皇位繼承人選。但就因為大臣們鼎力推薦他,因此,康熙帝覺得胤禩交通大臣的嫌疑,對他一通臭罵,同時堅決不把皇位給他。

古代皇帝為什麼害怕東宮交通大臣呢?因為東宮是潛力股,所有大臣都希望提早和東宮搞好關係,為將來謀一個好職位。這樣一來,他們對“今上”就不會盡心盡力了。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大臣迫不及待想掌權,於是便常常慫恿東宮提前奪位,讓“今上”當太上皇。玄武門政變中,長孫無忌等人為什麼比李世民還積極?就是因為他們想提前走上高位。

朱元璋當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是他竟然不怕,而把大臣都交給朱標。由此可見,朱元璋給了朱標多大的權力。

(朱標劇照)

其二,朱元璋要求大臣們有事情都向朱標彙報,不用向自己彙報。

古代皇帝提前培養東宮,也是經常有的事情。目的是要東宮提前熟悉政務,以備將來有很好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不過,皇帝對東宮的培養都是有講究的。要麼是自己外出巡遊的時候,或者御駕親征的時候,讓東宮代為攝政。要麼是自己在處理政務的時候,讓東宮站在旁邊,學習他是怎麼處理的。

而且,皇帝這樣做,也是有預防措施的,就比如皇帝出遊了,東宮需要隨時把情況向皇帝彙報。如果有些事情隱瞞了下來,被皇帝知道了,東宮是會受到懲罰的。

但是朱元璋卻讓大臣們直接向朱標彙報,不用考慮他。這是一種最高的信任,也體現了朱元璋給予朱標巨大的權力。

(朱元璋劇照)

其三,朱元璋的家庭事務,都交給朱標來解決。

當皇帝還在的時候,不管是朝中事務,還是家庭事務,一般都是由皇帝來決定,東宮太子是絕對沒有發言權的。

有時候,甚至東宮已經成為皇帝了,只要他爹還活著,很多事情他也不敢做主。比如宋高宗把皇位禪讓給宋孝宗了,但是宋孝宗的很多朝中大事,都必須得到宋高宗同意,才能實施。朝廷官員的任命,事先也要徵求宋高宗的意見。事後,那些被任命的官員,也要先向宋高宗報到,向他表達感恩。

還有,乾隆皇帝把皇位禪讓給嘉慶皇帝了,但朝中事情基本上還是乾隆在處理。有時候在朝堂上,乾隆笑的時候,嘉慶才敢笑。乾隆發愁的時候,嘉慶也必須做出發愁的樣子。

但是朱元璋家裡的事情不一樣,很多都是朱標出面落實的。比如朱標的兩個弟弟:朱樉和朱棡。他們經常荒唐行事,都是朱標把他們揪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也很聽朱標的話,對朱標很畏懼。

(藍玉劇照)

說到這裡,我們其實就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朱元璋給予朱標這個大的權力,難道他不害怕朱標會提前奪了他的皇位嗎?

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肯定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朱元璋是一個很愛自己兒子的人,包括他重新恢復了藩王制度,就可以看出,他有多麼愛他們的兒子們。實際上,藩王制度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制度,與中央集權是背道而馳的。而朱元璋本身是非常注重中央集權的人。他一邊加強中央集權,一邊又實施違背中央集權的藩王制度(以至於後來造成了靖難之役),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有多麼愛他的兒子們。

正因為朱元璋很愛他的兒子們,他才會給予朱標那麼大的權力,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給朱標。

應該說,朱元璋是非常幸運的。朱標的性格柔和、仁愛,而且並不是太有野心,因此,自始至終,他並沒有奪權的行為。而且,不久朱標就去世了。

不過,如果朱標不死,他對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威脅。比如藍玉這樣的大臣,其實心是很野的。他本身是朱標的人,如果他因為不滿朱元璋,在朱標面前反覆攛掇,朱標心思活了,那樣的話,朱元璋確實就危險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孩子,還是一個兒子,屬於嫡長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28歲,古人結婚生子早,28歲生子的朱元璋絕對是晚育了,終於香火有繼,既對得起祖宗,也承載了他太多的希望。

至於朱標為什麼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其實不難理解,不在乎三點原因:

一,朱元璋的全力栽培和寵愛偏愛。

1355年朱標出生,此時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府,雙方激戰正酣。聞聽長子出生的消息,朱元璋身為一軍統帥,竟難以自持,喜極而泣,在當地一座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1360年,朱元璋請到明初大儒宋濂(也就是方孝孺師傅)為才幾歲的長子朱標教授知識學問。1364年,朱元璋自立吳王,立刻封朱標為世子。1367年,朱元璋派才13歲的朱標回鄉代他祭祖,臨行前曾多次教育他:“孩子,你生於富貴,習於安樂,當多體察民間疾苦,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且要認真訪求父老鄉親,以知我創業不容易”。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和期望。




二,身邊諸多能臣重臣的輔佐。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洪武,並立刻加封朱標為皇太子,以朝中重臣能臣兼領東宮,以輔佐太子。封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常玉春為太子少保,馮勝為右詹事,劉伯溫為贊善大夫。一批功勳能臣皆入太子府,朝上大半精華盡入太子東宮。雖然經過李善長案和胡惟庸案,重臣凋零不少,但後期依然有大將軍藍玉全力支持。因為藍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長女是朱標原配,論輩分朱標該叫藍玉舅舅,所以藍玉是個堅定的太子黨。後期朱標的過世,加上藍玉自己的驕橫,朱元璋才不能再容他。

三,朱標德才兼備,能力出眾。

朱標從小就得到大儒宋濂的親身教導,多年下來飽讀詩書,德才兼備。朱標才二十歲左右,為了鍛鍊他處理政事的能力,朱元璋就令所有政事均交於太子先行處置,然後再奏稟朱元璋。並讓朱標跟隨左右一起上朝,日臨群臣,聽群臣奏事,以鍛鍊其國政能力。經過不斷磨鍊,朱標德才兼備,能力出眾,將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讓朱元璋深感滿意。

古來太子被廢被殺並不少見,如漢武長子太子劉據、唐太宗太子李承乾。而朱標既能得到他的父皇朱元璋全力信任和栽培,又能得到重臣能臣輔佐,自身能力也十分出眾,加上在諸藩王中威望甚高,被稱為史上地位最穩、權力最大的皇儲豈是浪得虛名,唯一能威脅他的對手只有他的身體。洪武二十五年,因感風寒,這位傳奇的皇太子結束了他的一生。


龍武驍衛


朱標為什麼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原因很簡單,因為朱標在太子位上,自始至終都既不受父皇猜忌,同時也不受皇弟們威脅的太子。而縱觀中國曆朝歷代,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太子,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朱標!



太子,國之儲君,未來的皇帝,理論上在朝中的地位就僅次於皇帝老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置,確是天底下最折磨人,也是最受煎熬的。為什麼?

因為,太子之位,作為封建皇權的更迭的關鍵,可是各方政治勢力角逐的焦點所在。



首先,皇帝老子也會提防自己;

在皇帝老子看來,雖然太子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當在至高無上皇權面前,親情也是可以置之不顧的,父子之情很可能說翻船就翻船。而這在歷史上似乎並不少見,比如隋煬帝楊廣就幹掉了自己的父皇隋文帝楊堅;又如太子李承乾也想發動兵變幹掉唐太宗李世民,只不過實力不夠,失敗了而已。



所以,皇帝老子也是苦命人,雖說君臨天下,但打從即位起,就得處處提防別人造反。不僅要提防身邊那些文武大臣,或是鎮守邊疆、手握重兵的大將,甚至還得提防自己的親兒子。這點我們可參考下《琅琊榜》中那個疑心重重、玩弄權術的梁帝。

因此,歷史上,當太子在位置上坐久了,形成一定勢力後,皇帝老子就不得不處處提防太子,甚至扶持其他皇子來制衡太子,最終往往與太子漸行漸遠......



其次,自己皇弟們個個都盯著太子之位;

而作為太子,除了要應對父皇老子對自己的忌憚和提防外,還需要時刻面對有奪嫡野心的皇兄皇弟們和相關聯朝中敵對勢力的政治攻擊。

因此,歷史上就有很多太子被自己的兄弟們拉下馬,而且是太子做得越久,被幹掉的幾率就越高,像楊廣、李建成、胤礽等,最後都被自己的弟弟拉下馬了。



所以,歷朝歷代很多太子在這個儲君之位上,幾乎每天都是過得如坐針氈。太子如果太聰明能幹,就會被皇帝老子猜忌;而如果太窩囊無能,又會被自家兄弟拉下馬……

然而,這兩項危險,朱標都沒遇到過。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嫡長子,自幼就備受朱元璋的寵愛和信賴。而朱元璋即位後又是堅決要奉行嫡長子制度的。因此,朱標的儲君之位可以說是無法動搖的,打從建國起被朱元璋確立為皇位的繼承人,並接受系統的政治培養和歷練。



於是乎,在明朝初年,朱標這位太子的權力就僅次於朱元璋,而且是獲得朱元璋的完全信任,眾兄弟的敬畏和文武百官的擁戴,並且不受時間的推移而變弱。而所有這些,其實都使得朱標成為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這些歷史要讀


太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奇特的存在,作為國之儲君,他具有超凡的政治號召力。但由於封建王朝的權力結構,以及專制制度,太子從某種程度是對當權帝王威脅最大的人物,是帝王家庭的悲哀也是事實。就算太子沒有提前登基的想法,他身邊的政治勢力就很難保證了。所以,封建帝王對太子都是作為防範重點,防範太子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限制他的權力或樹立一個可以與之爭鋒的權力集團,帝王從中平衡,方能立足於不敗之地。太子一旦稍有差池,將萬劫不復。

這樣中國歷史上就充滿了各種悲情太子,他們的垮臺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那就是他們的父皇。如楊勇,李建成,李承乾、胤礽。這些太子都有一個英武非凡的父皇。但朱標是個例外朱元璋不但英雄而且霸道,死在他屠刀下的功臣名將無數,唯獨對朱標偏愛有家。朱標柔軟,反對他殺功臣,他都從未對朱標產生不滿。具體原因有:

1、朱標才能卓著。朱標儲君之位很早就確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學習處理政務,加之有宋濂等名師輔導,政務軍務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認可的。

2、朱標的人品。朱標雖然反對朱元璋殺人,但他從未有過搶班奪權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對待弟弟也是十分寬容。

3、朱元璋的經歷。前面說過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親人,對親情十分渴望,朱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可想而知,朱標在感情上對朱元璋的重要性。

這樣一位無野心,有能力,有人品的太子自然能夠獲得一個重親情父皇的認可和信任。有了皇帝的信任,加之太子本身具有的影響力,朱標很容易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


滄海一粟7528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封建社會時期,皇太子這個位子不好做,尤其是皇帝還在世的時候,並且子嗣眾多的時候,皇太子為了維護自己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當中的形象,亦或者為了穩住自己的位子能順利登頂王位,從而做出一些背叛皇帝、殺戮朝臣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皇太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皇帝健在的時候,賦予太子的權力很小,頂多管理六部當中的一部,順便跟著皇上上朝,站在皇帝身邊學習治國理念,但是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可以說是一個例外,可以說權力很大。



大明王朝的接班人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所謂嫡長子,在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的封建時代,朱標的太子之位天然不可動搖。何況他的母親馬皇后還是朱元璋一生之中最愛的人,馬皇后在朱元璋尚且貧賤的時候嫁他為妻,陪著他歷經風雨,給了他所有的溫馨與愛,馬皇后的地位不動搖,朱標的地位自然也不會動搖,而朱元璋恰巧又是一個很念舊情的人。

朱標13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帶在了身邊, 朱元璋自立吳王的時候,令13歲的朱標赴臨濠祭拜祖墓,臨行前,朱元璋教導他說:"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此次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並且,朱元璋給朱標請了名臣宋濂等人為他傳授文學經典,又有徐達等武將傳授兵法要訣。在教學中,朱標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按禮法行事。朱元璋也常常和教導太子的老師說:“我的孩子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可見,在朱元璋心裡,朱標就是他心裡最完美的接班人。因此,朱元璋也從來沒有猜忌過他這個兒子。

朱標漸漸成長為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漸漸聚攏在朱標身邊,認定他日後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君王。例如,朱標的老師宋濂牽扯到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想要處死宋濂,但是在朱標的力保下,宋濂才得以保全性命。長大後的朱標,溫文儒雅、恭儉謙讓,極具“儒皇”風采。


地位很高的朱標

洪武四年,太子朱標大婚。洪武七年,朱標長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朱標次子朱允炆出生。這一年朱標22歲,朱元璋見他年紀不小了,便將朝堂之事交於朱標打理,然後朱元璋奏聞。有意讓朱標"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由此看出,朱標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歷朝歷代,能放心的讓太子處理政務,並且很堅定的將其作為接班人的,少之又少。並且朱棣在處理政務上,可以說是秉承了他寬厚仁慈的風格,但是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就不一樣了,朱元璋作為大明第一狠人,他在處理一些朝廷大事的時候,怎麼可能心慈手軟?這些對於朱標來說,一些政務的確很難落實。


友愛的哥哥

朱標除了對朝廷官員極其仁慈,對自家弟弟也是極其友愛。

以燕王朱棣在內的多個諸侯王,曾經犯錯要被朱元璋懲處的時候,由於有了朱標的求情才得以倖免於難,所以眾多的諸侯王對於朱標也極為信服,也沒有對朱標造反的,朱標的兄弟也都聽他的話。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老朱的命令,去巡視陝西,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的秦王朱樉多有過失,被朱元璋召喚回京師,目的就是讓朱標查一下朱樉在陝西的言行。朱標巡視歸來後,除了獻上陝西地圖,還踢秦王朱樉說情,朱樉這才能回陝西。

朱標在巡視陝西歸來後,不多久就去世了。

一說法是清張廷玉編寫的《明史》中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感染風寒去世。寥寥幾筆就把一個溫良敦厚,頗具“儒皇”之風的太子的死因草草帶過。另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傅維麟撰寫的《明書》記載,朱標早逝是因為和朱元璋發生爭吵,精神壓力過大,鬱悶而死。

其實不論什麼原因,朱標的去世給朱元璋帶來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


一家之言

朱標做皇太子期間,得到了皇帝朱元璋、文臣武將、皇室宗親等等勢力的支持,他的地位其實是堅不可摧的,可以說是整個朝廷上除了朱元璋之外,就是朱標了。可惜,天不假年,朱標年紀輕輕的早逝了,如果朱標正常繼位,未來大明朝如何,大明是什麼走向,還未可知。


參考文獻:《明史》、《明書》、《明實錄》等。


上國史鑑


錦衣衛:報,太子朱標企圖謀反。正在招收兵力。朱元璋:哈哈哈,好,太好了,什麼,兵力不夠,把皇宮的兵力撤走,再借他兵,咱終於等到他讓咱退位了。

朱標繼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標也不負父母厚望,憑藉自己的學識,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認可,皇位非他莫屬!藍玉,驕兵悍將,自己玩火,不死也廢,老朱其實早就有動他的心思,只不過老朱認為他只是狂妄,恃軍功而驕橫,況且朱標完全可以壓制他,只要他不謀反,就可以留他一條命,只要有一點不臣之心,即使朱標活著,老朱照樣不容他!


當然,朱標也不會容他,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容他!老朱父子之間是有默契的,幾十年儲君不是白當的!老朱在,他老老實實,老朱就留給朱標處理,老朱不在,如果他擺資格,不老實,朱標照樣可以輕鬆收拾他,殺他立威,敲打驕兵悍將!朱標只是仁德,不是懦弱!以前父皇在,不必強出頭,父皇不在,自己正位,殺伐決斷,估計不會比老朱手軟!以仁德治天下,不代表沒有鐵腕手段,只是不輕易用!可惜了,朱元璋嘔心瀝血培養了一個完美的君王,英年早逝了!可惜!可嘆!也許是天妒英才吧!對朱標愛的太深……繼而,轉成了對皇孫朱允文的深情厚望!哪朝哪代有皇帝像老朱這樣死命的給兒子拉勢力的?別的皇帝都怕太子勢力太大,唯獨老朱怕太子勢力太小。老朱幾乎把手底下武將都給拉朱標那去了!朱標自己軍中威望都不下於常遇春!說實話,如果朱標真等不及,老朱完全不介意把帝位讓他的。

歷朝歷代儲君最終不能龍御天下的大有人在,而這個朱標確實不一樣,朱元璋利用自己的鐵腕手段,將朱標力挺於朝堂上,即使是朱標死了仍然堅持扶皇太孫上位,這期間從不猶疑!可以說朱元璋對於朱標既有君臣之義又不脫離父子之愛,稱的上是千古第一人。就說朱標一件小事,朱元璋一個妃子死了,朱元璋要朱標穿孝服。哪朝哪代的太子敢這懟皇帝的,人朱標直接說她不是我老孃,我不穿,你死了我就給你穿!歷朝歷代敢這麼說皇帝的起碼得罰吧,朱元璋沒罰,直接抄傢伙要打朱標。朱標捱打?不存在的,朱標拔腿就跑,邊跑還邊嘲諷他老爹,把朱元璋氣的上氣不接下氣!這事不止一次了!朱元璋和朱標相處其實更像民間父子關係!

老朱心中其實早就把皇位給朱標了,說白了老朱無非在給朱標鋪路和背鍋。老朱在朱標死之前想的無非是把文官貪腐這些問題自己解決了,因為殺人多,罵名自己背!哪朝哪代皇帝有死命給太子拉軍權的?老朱幾乎把自己的老本嫡系全給朱標了!想的就是亂起來兒子手裡有兵權也不怕。

朱標能力,德行都能當好一個合格的皇帝,對於農民出生的朱元璋,他的思維就是長子繼承。長子在他眼裡,比他其他兒子加起來都重要,朱標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恨。也就是他的不夠狠仁厚,朱元璋才會喜歡他。

歷史深度揭秘


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為朱元璋最寵愛、最敬重的馬皇后所生。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時,朱標便是世子。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第一年,朱標便被立為太子。他是朱元璋指定的,也是其心目中唯一的皇位繼承人,但若要說朱標是權力最大的太子,可能並不準確。



一、朱標太子地位不可動搖

在大明之前的元朝,蒙古人對於皇位傳承很混亂,多位皇帝都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而朱元璋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最終一步步走到權利巔峰的勵志典範。對於好不容易得到的皇權,自然不可能輕易讓給別人。因此,朱元璋對於皇位傳承一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嫡長制”。並且朱元璋給朱標配置的老師堪稱頂配。文以宋濂為首,武以常遇春等開國功臣為首,可以說是傾盡了當時大明朝最強的教學陣容。相比較之下,其餘包括朱棣在內的皇子顯然天差地別,重視程度之懸殊令人咋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朱元璋對於朱標的肯定以及寵愛。其餘皇子對於皇位歸屬也心知肚明,即便有想法也絕不敢表露出絲毫。



二、朱標太子性格與朱元璋完全不同

朱元璋對於朱標太子的重視和培養是毋庸置疑的,也從未想過將皇位傳給別人。朱元璋也願意放權給他,他曾多次讓朱標太子監國,並且將許多國家政事交給朱標處理。朱標太子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但朱標太子的性格與朱元璋的霸道不同,他溫文儒雅,仁厚待人,對於兄弟姐妹也是很和善。這種性格上的特質註定了他的治國方針與朱元璋不同,在處理一些國事政務上與朱元璋會有截然不同的方式。太子畢竟只是儲君,在真正涉及到國家重要核心大事上時,還是會以皇帝朱元璋的意見為準。所以說,朱標太子的權力雖然很大,但僅限於一些普通的政務,重要的政務還是由朱元璋說了算。



朱標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其勢力及權力在整個明朝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但朱標太子只不過是朱元璋培養的繼承人,真正的核心權力依舊掌控在朱元璋手上。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感謝大家閱讀。


月關略萌



朱標擁有的權力的確不小,但是說他是權力最大的太子,就有點言重了吧?

像唐太宗李世民當父親李淵禪位之前,還當了兩個月太子呢,大家說當時李世民權力大不大?

還有唐代宗李豫在成為太子之前,因為平定安史之亂的需要,就已經是當時的天下兵馬元帥了。

光是這二位,權力怎麼著也比朱標大吧。

當然說朱標是擁有最大權力的太子之一還是可以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一般來說王朝的開國初期因為還有局部戰爭,加之屬於是百廢待興,所以屬於亂世用重典的情況。

而皇帝自然最信任自己的家人,所以太子和藩王的權利相應最大。

朱標身為明朝開國以後第一位太子,權力自然很大,當時朱標受命負責宮禁警備,掌握著宮廷禁衛。

同時我們再看看朱標被立為太子以後的豪華教師陣容,當時朱元璋將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開國功臣都任命為東宮輔佐官,太子的政治資本可謂是豐厚的很。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其的栽培可謂是煞費苦心,同時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很是相信太子朱標。

所以太子朱標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權力呢,總結來說一是他是開國太子,在開國之初的歷史背景之下,自然權力很大;二是父親朱元璋很信任他,不只是讓他有了兵權,還有著豐厚的政治資本,所以朱標的權力自然更大了。

不過可惜的是朱標英年早逝,不然的話,這位仁厚的太子登基,說不定明朝會發展的更好,可惜歷史並沒有如果,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宋安之


朱標太子的權利源自於兩個方面:

1,老爹朱元璋對他寄予的厚望。朱元璋雖然心狠手辣,但對於自己的後輩是很看重的,尤其是這第一個兒子。朱元璋後期處心積慮剷除功臣,也是為了替兒子鋪路(後來喪心病狂殺更多的人是為孫子鋪路)。還把各個兒子封到各地,還有手握重兵的,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朱元璋認為別人都是不可信的,兒子是可以信任的。

後來朱允炆為什麼要對付各個叔叔,因為他知道這些是最大的威脅。但是朱元璋並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他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兒子不會造反。總的來說,朱元璋是很信任兒子的。他並沒有對兒子過多的設防,更何況是朱標。哪像乾隆那老小子,退位了還要死抓著權利不放,防兒子和防別人沒區別。

朱元璋執政之嚴厲駭人聽聞,動不動就殺,其實他這麼牛逼的人物,道理他難道想不通麼。朱標為人仁慈,待人寬厚,又是長子,即位之後正好彌補自己執政過嚴。老朱簡直大呼一聲:上天賜給了朕一個好太子。

所以,朱元璋是會主動放權給朱標的,為了將來更好的繼承大統。當然了,朱標的執政能力也是一等一的,但這不是他權力大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老爹肯放權。

2,朱標個人的威望,他是長子,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生得早又經歷戰火洗禮,和開國那幫狠人都很熟,大家都服他。加之人品一流,能力又強,大家簡直又想大呼一聲:標哥上位我們也算熬出頭了,可以過幾天安生日子,跟著老朱太尼瑪讓人睡不好覺了。

總的來說,老朱信任朱標,並且願意放權給他。朱標威望高,能力強,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所以他在太子裡面是很舒服的,權利是很大的。可惜死的早。強如朱標,得天獨厚,還是鬥不過命運。讓人不得不感慨,命運才是最牛逼的存在,珍惜當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