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進入高鐵時代,一家四代見證大同鐵路百年發展

2019年年底,大同即將進入高鐵時代,這一刻,大同人期待了許久。出身鐵路世家的大同市民任彥龍內心非常感慨,因為他們一家四代與鐵路結緣。從任彥龍的祖父任有剛1926年開著火車沿大張線一路向西來到大同,到任彥龍的父親任政,到任彥龍自己,再到他的侄子任磊,任家四代人先後進入大同鐵路工作,90多年的時間裡,共同見證了從最初蒸汽機車的每小時35公里,到“復興號”時速350公里的巨大變化。

大同进入高铁时代,一家四代见证大同铁路百年发展

圖為任彥龍拍攝的聯調聯試中的“復興號”大張高鐵

“當鏡頭裡的‘復興號’像一條蒼龍翻山越嶺從眼前呼嘯而過時,我幾乎激動得要跳起來了。”12月18日,在大同鐵聯實業有限公司任職的任彥龍回憶起拍攝到京張高鐵上聯調聯試的列車時,仍然激動不已。為記錄京張高鐵的建設和開通曆程,任彥龍常常揹著“長槍短炮”探訪線路、深入隧道,早出晚歸,用影像記錄大張高鐵的建設過程。

“作為鐵路職工,我對速度充滿了渴望的同時,心中還有一份別樣的情懷,這也是幾代鐵路人共同的心聲:從家史看見路史,從路史看見未來!”任彥龍說。

追溯大同鐵路的歷史,繞不開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京張鐵路。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通車,從此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鐵路建設的局面。1914年1月,大張鐵路建成通車,大同人的生活隨著鐵路的開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26年,任彥龍的祖父任有剛,開著時速35公里的蒸汽機車,沿大張鐵路驕傲地從張家口向大同駛來。作為第一代跑大張線的火車司機,當時人們羨慕之餘,還送了他一個雅號“任大車”。

1949年,大同和平解放後,百廢待興。這一時期,任彥龍的父親和叔叔都參加了工作,積極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大同鐵路建設中,他們是任家第二代鐵路人。

進入上世紀80年代,處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大同鐵路,為祖國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源,同時,自身的發展也駛上了史無前例的快車道。18歲的任彥龍1982年考入大同鐵路分局,成為第三代鐵路人。

1992年,大秦鐵路全線通車。大秦鐵路是中國新建的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承擔著“西煤東運”“北煤南調”的國家戰略任務,煤炭運輸量佔到全國鐵路煤運量的三分之一。2005年,任彥龍的侄子任磊成為大秦線兩萬噸重載列車司機,是任家第4代鐵路人。

“祖爺爺當火車司機時開蒸汽火車,一列才拉一千多噸煤,行車速度35公里,到張家口就得換司機,開的是不同型號的外國蒸汽機車,就是沒有開過中國人制造的機車。我現在開的電力機車,一列拉煤兩萬噸,行車速度80公里,一口氣能跑到秦皇島,中國人自己製造的重載機車與祖爺爺當年開的蒸汽火車有著天壤之別。”任磊說。

2019年底,歷時5年建設的大張高鐵即將投入運行。這是貫通京、津、冀、晉、陝的客運咽喉工程,也是晉北地區對外交流的“生命線”,大同將全面融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

從1914年第一列蒸汽機車駛入大同,到2019年底,“復興號”奔馳在廣袤的晉北大地上,大同鐵路在經歷了蒸汽時代、內燃機時代、電氣時代後,即將跨入高鐵時代。伴隨著每一次速度的提升,大同人的生活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任彥龍一家四代人的經歷,像一個縮影,展現了大同鐵路的百年發展史,也體現出鐵路人的工匠精神。正是一代代鐵路人的奉獻與傳承,才有了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的今天。

北京上空出現一朵“神仙雲”,朋友圈轉瘋!馬上咱大太原有人驕傲認領…

通訊員 鄧琳 周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