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叶问4》的电影发布会上,主演甄子丹透露他以后可能不再拍动作片,而是尝试探索其他类型电影。这意味着《叶问4》将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

虽然有人认为《叶问》早该急流勇退,但仍有不少观众评为最好看的一部《叶问》,“有大义,有温情,对得起收官之作,是完美的一次谢幕。”

叶问千里为子求学,来到美国唐人街,意外卷入当地军方势力与华人武馆的纠纷,从太极拳到空手道,上乘功夫的真实较量,六场重点打戏看得人热血沸腾,最后一场咏春对抗自由搏击的戏份,更是让影厅内紧张兴奋的气氛到达最高。

《叶问》十年,尽管这个系列存在着不少的瑕疵,但依然能称得上这10多年最好的功夫片,观众为荧幕上这位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一代宗师所感染。

虽然这期间衍生了很多叶问宇宙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比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不过都比不上甄子丹的叶问深入人心。

对于我来说,《叶问》系列电影放下了主角的高大上,真正回归到叶问人物和家庭本身,显得更加人性化。他是根植于平凡人信念中的英雄,表达着我们的儿女情长和家国情怀,更讲述着我们的迟暮与孤独。

在《叶问4》中,温婉的妻子已离世,负责牵引起人物感情线的角色就是儿子叶正。今天我想从《叶问4》出发,通过回顾夹杂在民族情义之中亲子关系的变化,谈谈在最新的这部影片中,英雄叶问的普通平凡的一面。

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一.《叶问4》中英雄迟暮,回归普通平凡的父亲,也面临着和我们很多家庭一样的冷淡僵硬的亲子关系问题

延续了系列电影的人物设定,叶问是一个以家为重的人,离开了乱世战祸,离开了温婉贤妻,影片开场,叶问的生活重心除了开武馆谋生,就是与儿子叶正的相濡以沫。

叶正进入了青春期,性情冲动,不甘被同学欺负,时常打架,被校方退学。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他一心只想学拳,然而叶问希望儿子能到美国读书,接受好的教育。

此时的叶问,表现出了旧式家长的强势,他不顾儿子反对,执意前往美国寻找学校,临行托朋友肥波照顾儿子,但父子发生冲突,叶问气急之下,在外人面前打了儿子一巴掌。

这件事情在叶正心中一直无法谅解,叶问每天准时打回家的昂贵越洋电话,叶正不愿接听。

他并不知道,父亲已身患头颈癌,今日不知明日事,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最后为他某一个好前程。

也许有人会问,学武不好吗?叶问自己一身绝学,谋于生计,为民出力,皆靠武学,为什么不愿亲自栽培儿子呢?

我认为恰恰是这个设定,才让叶问这个人物真实而有温度。

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无论是史实中,抑或回顾系列电影第一部,叶家都是传统的大户,在清末时期,叶问受儒家思想熏陶教育,搭乘着十九世纪的末班车驶入膏粱之家,温室中的他耳濡目染皆为锦衣玉食,甚至对于清廷积弱的概念都比较淡泊,谋于生计、为民出力从来不是他所担心的事。

战乱摧毁了他安逸悠闲的生活,让他不得不为家人的温饱谋生,做苦力,开武馆,习武之人自然不怕劳其筋骨,为了民族大义也不惜牺牲性命,但是我相信他最憎恶的,就是靠武术绝学谋生的同时,还要面对同行之间的嫉妒和排挤。

《叶问2》中,香港的各个武行宗派不承认咏春拳,武行以洪拳宗师洪师傅为代表,向叶问发起圆桌挑战,如果一炷香时间叶问不倒,武行就接受叶问。比武的结果当然是叶问赢得了开馆的资格,但叶问却拒绝缴纳所谓的武行会费,再次得罪了洪师傅他们,于是洪师傅的弟子去叶问的会馆闹事,展开了街头火拼,弄得街巷鸡犬不宁,叶问只能无奈闭馆。

《叶问3》中,同为咏春派的张天志,梦想成为代表正统咏春拳的第一人,所以他把叶问当成最大对手。他为人收买,绑架了叶问的儿子,逼得叶问下跪认错。

到了《叶问4》,叶问远赴美国为子求学,校方要求出具中华总会的推荐信。唐人街的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连同众武馆师傅一同为难他,只因为不满李小龙教外国人武术并且出书,认为此举是轻视了其他武学门派。

试想拥有儒侠气质的叶问,还会认为靠武学谋生是给自己儿子最好的出路吗?以过往的经历,代入自己的思考逻辑,并坚信其正确。这是身为普通人,尤其是为人父母,最容易犯下的错误。

但是儿子,却未必会认可父亲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这样的关系得以转变呢?

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一.身患绝症之后,亲历会长父女关系的转变,让英雄叶问明白了家庭的温馨与美好,这是最普通的幸福

叶问赴美为子求学,卷入当地军方势力与华人武馆的纠纷,目睹了中华分会会长与女儿之间的关系转变。在经历着这些之后,叶问对儿子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叶问远赴美国,因为不肯答应中华总会会长的条件,拿不到推荐信,儿子入学一事遭遇阻滞。但偶然的机会,叶问从校园霸凌事件中救下了中华总会会长的女儿万若男。

万若男与叶正年龄相仿,也同样经历着亲子关系的角力。她不愿意习武,父亲强迫其每日练习;她不愿意忍受校内西方孩子的欺凌,父亲却力主极力忍让。

因在啦啦队长的选举中胜过了同学,对方率领同伙拦截殴打,正当万若男寡不敌众的危急时刻,叶问及时赶到。

为确保女孩安全,叶问亲自护送回到家中,没想到万宗华看到遍体鳞伤的女儿非但没有体贴和关怀,反而责备女儿不应该打架生事,若男情急之下出口顶撞了父亲。相似的一幕出现了,万宗华伸手打了女儿一巴掌。

叶问此时的心境,如翻江倒海,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他清醒地认识了一些事实,开始反思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其一,他亲眼目睹了校园欺凌,哪怕一些本来不经意的小事,也会在恶意的孩子手中演变为剧烈的冲突,总有些情形,“不能忍的时候,就不要再忍了”。而自己的儿子表达过同样的观点,自己却置若罔闻。

其二,万宗华强迫女儿学习武术,在中秋晚会上表演武术,原因是身在美国,总是会受到欺凌,必须防身。这就与他强迫叶正必须到美国念书,不能学习拳法一样,都是一种毫无道理的控制。表面上看,是为其着想,实际上,投射的是自己因过往经历产生的担忧。

但是,如果仅仅这么一点触动,就让叶问打消原有的念头,也未免太轻率了。这就要说到“最后一战”的缘起。

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万宗华被移民局扣押,眼见美国人的无端挑衅,女儿为其跪地求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接受了美国海军陆战营军官,空手道高手巴赫的挑战。

临行前,他对女儿说,“不能忍的事,就不用再忍了”,这一刻,他理解了女儿的困境与感受。

万宗华被打成重伤,躺在医院生死不明,万若男伤心欲绝地陪伴在父亲床前。这一幕对叶问而言起到了转折的作用。

一贯逼女儿忍让的万宗华,在民族情义的大是大非面前都毫不退让,尊严和自信才是生而为人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不正是为人父母最希望给予子女的吗?这与是否赴美读书,将来如何谋生,并无直接关系。

于是,叶问拨通了长途电话,这一次,他告诉儿子自己已身患绝症。情势所迫,决意找巴赫讨回公道的叶问,不得不提前面对这场本该还有时日的道别。

在我看来,至此,英雄叶问终于意识到为人父母,还有什么比和儿女生离死别更重要的事呢?生命已经摇摇欲坠,所有的执念都不值一提。作为《叶问》系列的终结,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英雄平凡普通的一面。

纵观《叶问》系列: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三.叶问最后一战:英雄也终将和普通大众一样面临着生离死别

这一通对儿子透露病情的短暂对话,比起当初与妻子的诀别,更加无奈,也许来不及弥补,来不及抱歉,来不及见最后一眼。

叶问寡言,换成寻常人的心声,那就是——我已来日无多,只是放心不下你,希望我还有机会回家,好好道别。

叶正在电话另一头泣不成声,全场泪目。

叶问决意去找巴顿挑战,他对万若男说了一句话,“叶叔叔是习武之人,面对不公义的事,是一定要站出来的,这也是我现在喜欢做的事”。

这句缓缓道出的肺腑之言,作为《叶问4》点睛之笔,对比十年前那句“我要打十个”的凌厉眼神与杀气,带给观众极大的反差情绪。

英雄真的老了。

影片并没有忽略刻画这一事实,曾经无所不能、拳如雨下的叶问打得慢了,连手指的小细节都反应着人物的衰老,面容,眼神,语速,无一不透露着英雄迟暮的苍凉。

我认为,他心中并无胜算,他已经将此行视为可能一去不复返的“最后一战”,但正是对衰老的细腻刻画产生了剧情所需的情绪感染力。

一世英雄,人生落幕,他会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呢?

这是每一个平凡人终将面对的问题,我相信也是这部系列电影在最终局希望传递给观众的共鸣。

江湖后浪推前浪,每个人都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去工作去拼搏,却往往忽视了自己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总有一天会发现,名利都是过眼烟云,亲情是最温暖的守护。

最伟大的英雄,从来没有把自己当英雄,他只是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事”,这件事情对他人而言或许意义深重,但对主角而言,不过是奉行一生的做人准则而已。

如果就此与这个世界告别,他的行为会无怨无悔地依然选择遵从信念,而内心深处,他宁可做一个最平凡的人,在亲人面前低头。

总结一下:

《叶问4》逆转了这个系列一路下滑的口碑,它塑造的晚年叶问,在生老病死面前一样无可奈何,也同样会被社会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它延续了系列电影的内核,写出了英雄的卑微和不堪,因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就从亲子关系、家庭、生离死别这三个角度,结合《叶问》系列,为大家解读了一个英雄的普通平凡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