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葉問4》的電影發佈會上,主演甄子丹透露他以後可能不再拍動作片,而是嘗試探索其他類型電影。這意味著《葉問4》將是甄子丹最後一部功夫片。

雖然有人認為《葉問》早該急流勇退,但仍有不少觀眾評為最好看的一部《葉問》,“有大義,有溫情,對得起收官之作,是完美的一次謝幕。”

葉問千里為子求學,來到美國唐人街,意外捲入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從太極拳到空手道,上乘功夫的真實較量,六場重點打戲看得人熱血沸騰,最後一場詠春對抗自由搏擊的戲份,更是讓影廳內緊張興奮的氣氛到達最高。

《葉問》十年,儘管這個系列存在著不少的瑕疵,但依然能稱得上這10多年最好的功夫片,觀眾為熒幕上這位弘揚中華武術精神,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一代宗師所感染。

雖然這期間衍生了很多葉問宇宙相關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不過都比不上甄子丹的葉問深入人心。

對於我來說,《葉問》系列電影放下了主角的高大上,真正迴歸到葉問人物和家庭本身,顯得更加人性化。他是根植於平凡人信念中的英雄,表達著我們的兒女情長和家國情懷,更講述著我們的遲暮與孤獨。

在《葉問4》中,溫婉的妻子已離世,負責牽引起人物感情線的角色就是兒子葉正。今天我想從《葉問4》出發,通過回顧夾雜在民族情義之中親子關係的變化,談談在最新的這部影片中,英雄葉問的普通平凡的一面。

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一.《葉問4》中英雄遲暮,迴歸普通平凡的父親,也面臨著和我們很多家庭一樣的冷淡僵硬的親子關係問題

延續了系列電影的人物設定,葉問是一個以家為重的人,離開了亂世戰禍,離開了溫婉賢妻,影片開場,葉問的生活重心除了開武館謀生,就是與兒子葉正的相濡以沫。

葉正進入了青春期,性情衝動,不甘被同學欺負,時常打架,被校方退學。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他一心只想學拳,然而葉問希望兒子能到美國讀書,接受好的教育。

此時的葉問,表現出了舊式家長的強勢,他不顧兒子反對,執意前往美國尋找學校,臨行託朋友肥波照顧兒子,但父子發生衝突,葉問氣急之下,在外人面前打了兒子一巴掌。

這件事情在葉正心中一直無法諒解,葉問每天準時打回家的昂貴越洋電話,葉正不願接聽。

他並不知道,父親已身患頭頸癌,今日不知明日事,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想最後為他某一個好前程。

也許有人會問,學武不好嗎?葉問自己一身絕學,謀於生計,為民出力,皆靠武學,為什麼不願親自栽培兒子呢?

我認為恰恰是這個設定,才讓葉問這個人物真實而有溫度。

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無論是史實中,抑或回顧系列電影第一部,葉家都是傳統的大戶,在清末時期,葉問受儒家思想薰陶教育,搭乘著十九世紀的末班車駛入膏粱之家,溫室中的他耳濡目染皆為錦衣玉食,甚至對於清廷積弱的概念都比較淡泊,謀於生計、為民出力從來不是他所擔心的事。

戰亂摧毀了他安逸悠閒的生活,讓他不得不為家人的溫飽謀生,做苦力,開武館,習武之人自然不怕勞其筋骨,為了民族大義也不惜犧牲性命,但是我相信他最憎惡的,就是靠武術絕學謀生的同時,還要面對同行之間的嫉妒和排擠。

《葉問2》中,香港的各個武行宗派不承認詠春拳,武行以洪拳宗師洪師傅為代表,向葉問發起圓桌挑戰,如果一炷香時間葉問不倒,武行就接受葉問。比武的結果當然是葉問贏得了開館的資格,但葉問卻拒絕繳納所謂的武行會費,再次得罪了洪師傅他們,於是洪師傅的弟子去葉問的會館鬧事,展開了街頭火拼,弄得街巷雞犬不寧,葉問只能無奈閉館。

《葉問3》中,同為詠春派的張天志,夢想成為代表正統詠春拳的第一人,所以他把葉問當成最大對手。他為人收買,綁架了葉問的兒子,逼得葉問下跪認錯。

到了《葉問4》,葉問遠赴美國為子求學,校方要求出具中華總會的推薦信。唐人街的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連同眾武館師傅一同為難他,只因為不滿李小龍教外國人武術並且出書,認為此舉是輕視了其他武學門派。

試想擁有儒俠氣質的葉問,還會認為靠武學謀生是給自己兒子最好的出路嗎?以過往的經歷,代入自己的思考邏輯,並堅信其正確。這是身為普通人,尤其是為人父母,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但是兒子,卻未必會認可父親的安排。是什麼樣的契機,讓這樣的關係得以轉變呢?

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一.身患絕症之後,親歷會長父女關係的轉變,讓英雄葉問明白了家庭的溫馨與美好,這是最普通的幸福

葉問赴美為子求學,捲入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目睹了中華分會會長與女兒之間的關係轉變。在經歷著這些之後,葉問對兒子的感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葉問遠赴美國,因為不肯答應中華總會會長的條件,拿不到推薦信,兒子入學一事遭遇阻滯。但偶然的機會,葉問從校園霸凌事件中救下了中華總會會長的女兒萬若男。

萬若男與葉正年齡相仿,也同樣經歷著親子關係的角力。她不願意習武,父親強迫其每日練習;她不願意忍受校內西方孩子的欺凌,父親卻力主極力忍讓。

因在啦啦隊長的選舉中勝過了同學,對方率領同夥攔截毆打,正當萬若男寡不敵眾的危急時刻,葉問及時趕到。

為確保女孩安全,葉問親自護送回到家中,沒想到萬宗華看到遍體鱗傷的女兒非但沒有體貼和關懷,反而責備女兒不應該打架生事,若男情急之下出口頂撞了父親。相似的一幕出現了,萬宗華伸手打了女兒一巴掌。

葉問此時的心境,如翻江倒海,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上,他清醒地認識了一些事實,開始反思和兒子之間的關係。

其一,他親眼目睹了校園欺凌,哪怕一些本來不經意的小事,也會在惡意的孩子手中演變為劇烈的衝突,總有些情形,“不能忍的時候,就不要再忍了”。而自己的兒子表達過同樣的觀點,自己卻置若罔聞。

其二,萬宗華強迫女兒學習武術,在中秋晚會上表演武術,原因是身在美國,總是會受到欺凌,必須防身。這就與他強迫葉正必須到美國唸書,不能學習拳法一樣,都是一種毫無道理的控制。表面上看,是為其著想,實際上,投射的是自己因過往經歷產生的擔憂。

但是,如果僅僅這麼一點觸動,就讓葉問打消原有的念頭,也未免太輕率了。這就要說到“最後一戰”的緣起。

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萬宗華被移民局扣押,眼見美國人的無端挑釁,女兒為其跪地求饒,激發了民族自豪感,接受了美國海軍陸戰營軍官,空手道高手巴赫的挑戰。

臨行前,他對女兒說,“不能忍的事,就不用再忍了”,這一刻,他理解了女兒的困境與感受。

萬宗華被打成重傷,躺在醫院生死不明,萬若男傷心欲絕地陪伴在父親床前。這一幕對葉問而言起到了轉折的作用。

一貫逼女兒忍讓的萬宗華,在民族情義的大是大非面前都毫不退讓,尊嚴和自信才是生而為人最為寶貴的財富,這不正是為人父母最希望給予子女的嗎?這與是否赴美讀書,將來如何謀生,並無直接關係。

於是,葉問撥通了長途電話,這一次,他告訴兒子自己已身患絕症。情勢所迫,決意找巴赫討回公道的葉問,不得不提前面對這場本該還有時日的道別。

在我看來,至此,英雄葉問終於意識到為人父母,還有什麼比和兒女生離死別更重要的事呢?生命已經搖搖欲墜,所有的執念都不值一提。作為《葉問》系列的終結,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英雄平凡普通的一面。

縱觀《葉問》系列: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也有普通平凡的一面

三.葉問最後一戰:英雄也終將和普通大眾一樣面臨著生離死別

這一通對兒子透露病情的短暫對話,比起當初與妻子的訣別,更加無奈,也許來不及彌補,來不及抱歉,來不及見最後一眼。

葉問寡言,換成尋常人的心聲,那就是——我已來日無多,只是放心不下你,希望我還有機會回家,好好道別。

葉正在電話另一頭泣不成聲,全場淚目。

葉問決意去找巴頓挑戰,他對萬若男說了一句話,“葉叔叔是習武之人,面對不公義的事,是一定要站出來的,這也是我現在喜歡做的事”。

這句緩緩道出的肺腑之言,作為《葉問4》點睛之筆,對比十年前那句“我要打十個”的凌厲眼神與殺氣,帶給觀眾極大的反差情緒。

英雄真的老了。

影片並沒有忽略刻畫這一事實,曾經無所不能、拳如雨下的葉問打得慢了,連手指的小細節都反應著人物的衰老,面容,眼神,語速,無一不透露著英雄遲暮的蒼涼。

我認為,他心中並無勝算,他已經將此行視為可能一去不復返的“最後一戰”,但正是對衰老的細膩刻畫產生了劇情所需的情緒感染力。

一世英雄,人生落幕,他會如何與這個世界告別呢?

這是每一個平凡人終將面對的問題,我相信也是這部系列電影在最終局希望傳遞給觀眾的共鳴。

江湖後浪推前浪,每個人都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去工作去拼搏,卻往往忽視了自己與家人的情感聯繫。總有一天會發現,名利都是過眼煙雲,親情是最溫暖的守護。

最偉大的英雄,從來沒有把自己當英雄,他只是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事”,這件事情對他人而言或許意義深重,但對主角而言,不過是奉行一生的做人準則而已。

如果就此與這個世界告別,他的行為會無怨無悔地依然選擇遵從信念,而內心深處,他寧可做一個最平凡的人,在親人面前低頭。

總結一下:

《葉問4》逆轉了這個系列一路下滑的口碑,它塑造的晚年葉問,在生老病死麵前一樣無可奈何,也同樣會被社會現實撞得頭破血流。它延續了系列電影的內核,寫出了英雄的卑微和不堪,因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現實意義。

本文就從親子關係、家庭、生離死別這三個角度,結合《葉問》系列,為大家解讀了一個英雄的普通平凡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