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觀察」破解懸念:合成營“問路”水際灘頭

「軍報觀察」破解懸念:合成營“問路”水際灘頭


第72集團軍某旅合成一營官兵在實兵對抗演習中突擊登陸。王偉慶攝

特情不斷,放手讓營自主指揮到底行不行——營長配上“智囊團”

演習時,合成一營被編為某方向奪控隊,擔負主攻任務。營長李偉擔任奪控隊隊長。

時間回到突擊上岸的當天清晨——

艦船搖晃,戰鬥在即,李偉一夜未得安睡。天色剛剛微亮,他就急著鑽出登陸艇。

放眼望去,李偉不禁吃了一驚:大霧瀰漫、海浪洶湧,海況比之前預想的還要複雜。加之將要下海的兩棲裝備數量比以往多了近一倍,對於能否按時安全登陸,他心裡沒底。

想想前期的臨戰訓練準備、千餘臺次裝備上下登陸艦訓練、數千個摩托小時消耗,官兵們個個摩拳擦掌,李偉也決心按照上級既定部署組織泛水,“即使是龍潭虎穴也要闖一闖!”


上級不時通報偵察情報。搶先登陸的偵察隊向“敵”縱深挺進,個別方向已經與“敵”交火。

李偉命令首席參謀與上級實時對接水文氣象情況,作戰參謀到觀通站對海況加強觀察,副營長做好隨時指揮裝備下水的準備,副教導員帶牽引車隨時做好裝備搶修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李偉通過電臺下達指令:奪控隊所屬的各攻擊隊、兩棲裝備,從各登陸艦、艇依次下水,在霧中依靠定位導航系統直插岸灘。

指揮車泛水後,李偉在指揮席位上實時掌控各攻擊隊、各單車行動。

一組組特情密集報來:“接上級通報,左翼海上通路封閉”“戰鬥預備隊3臺車輛偏離航線”……面對這些突發情況,參謀人員各司其職、高效運轉,實時掌控態勢,主動研判情況,提出決心建議。李偉果斷定下決心,啟用應急預案,調整左翼部署,臨時改變航線……突發情況被一一化解,奪控隊順利向岸灘開進。

營指揮員能夠實施如此高效指揮,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過去,營長一人承擔指揮、決策、處置工作,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即使全程對著電臺吼,指揮控制不順暢、情況處理不及時的問題也難以避免。

李偉告訴筆者:“指揮員配上了‘智囊團’,營長、教導員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判態勢、定下決心這個核心環節上,指揮控制相對更從容了、更精準了。”

通信失聯,靠自身兵力能不能打——“車馬炮”不再“走單騎”

經過遠距離直航,海霧逐漸淡了。紅方正在加速向岸衝擊時,藍方實施火力打擊,企圖阻紅方於海上。

火力參謀向上級召喚航空兵火力支援,奪控隊成功登陸,且戰且進。

“雖然雙方互有損失,但作為紅方主攻力量,總體上己方兵力、火力佔優。”李偉說,合成營自身要素齊全,而且背後有上級在偵察、火力上的體系支援,戰鬥初期進展順利,“敵”一線據點被逐個突破。


但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隨著向“敵”縱深挺進,戰場上電磁環境愈加複雜,電子干擾如影隨形,目標信息真假難辨,對手動向捉摸不定……作戰參謀突然報告:向旅指揮所反覆發信,均未得到回覆。原來,通信聯絡已中斷。

指揮車內氣氛陡然緊張。

奪控隊擔負主攻任務,沒有上級指揮和支援,如何拿下目標?李偉額頭急出了細密的汗珠。

“老李,這次我們只能靠自己放手一搏了!”教導員湯超在一旁說道。

李偉鎮定下來,綜合前期上級的情況通報和前方偵察組回傳的情報,判斷“敵”電子干擾站可能位於6號高地。

6號高地是“敵”防守區域前沿制高點,也是奪控隊向縱深進攻的必經地。

“‘敵’必爭,我必奪。”李偉重新調整部署:偵察組繼續向6號高地附近滲透;各隊按照任務向6號高地及附近高地突擊;下車載員與裝甲車輛交替掩護,注意搜索“敵”反裝甲火力點;火力隊注意控制彈藥使用量,確保用到關鍵處;戰鬥預備隊要加強後方觀察,防“敵”包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果不是編有偵察力量,合成營單打獨鬥,就是在下‘盲棋’;如果不是擁有強大火力,不能對‘敵’火力反擊,全營都要成‘炮灰’;如果不是編有支援保障力量,單獨依靠步兵破障‘傷亡’定會很大。”回顧失聯後的戰鬥,李偉心有餘悸。

越向前進越艱難。當奪控隊攻至6號高地前沿時,藍方居高臨下,多種火器同時開火,紅方“傷亡”陡增。

6號高地配有藍方重兵,尤其是山頂的2座碉堡,控制著整個岸灘一線。雪上加霜的是,紅方進攻受挫之時,藍方還出動兵力實施逆襲。李偉試圖加大兵力進攻,但仍撕不開口子,奪控隊的“傷亡”數字不斷上升……

李偉再次調整進攻部署。隨著一波接一波的火力反擊,逆襲藍方大部“被殲”,碉堡的火舌也被壓制下去。李偉接著下令:“作戰參謀,令裝甲火力實施正面壓制,步兵載員側後迂迴……”

隨著奪控隊接連打出“組合拳”,藍方陣地被紅方蠶食。經過導調組4次裁決,奪控隊逐漸佔有兵力優勢、態勢優勢、戰鬥力指數優勢,最終奪下6號高地。


戰鬥至此,奪控隊與旅指揮所恢復通聯,受領與其他奪控隊合圍藍方核心陣地的任務,繼續向前挺進。

最終,各個奪控隊對“敵”核心陣地形成合圍態勢,取得勝利。

“合成營‘車馬炮’俱全,失聯不失戰鬥力。”李偉說。

背水攻堅,最嚴峻的考驗是什麼——“精神合成”至關重要

雖然贏得了對抗,但走下演兵場,李偉心情依舊難以平靜——

未來戰爭不僅是武器裝備等物質因素的抗衡,還有作風意志等精神層面的較量。假如戰爭真的來臨,官兵在陌生戰場與敵短兵相接,能否衝鋒向前、刺刀見紅?一旦戰損過大,能否不畏犧牲、拼殺到底?

實兵對抗中,儘管“90後”“00後”青年官兵沒有經歷真正的戰火洗禮,但合成營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扛住了重重考驗——

某攻擊隊隊長侯陽陽,帶隊連續奪佔2個高地後,接到參加合圍藍方核心陣地的命令。他不顧體力透支,強忍身體不適,帶領步兵載員迂迴穿插,攀崖壁、過障礙,成功衝上藍方核心陣地後暈倒,被直升機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偵察排排長童亦蒙,夜間孤身一人,手劃竹筏滲透上岸,在藍方陣地前沿潛伏兩天兩夜,躲過藍方士兵和軍犬多次搜索。他渴了喝溪水、餓了啃乾糧,忍受著蚊蟲叮咬,給營指揮所傳回5條重要情報。

步兵班班長邵衛,輕傷不下火線,在連隊決定讓他退出演習時,堅決請戰,穿插時不慎跌傷膝蓋,血水滲透褲管,他仍然帶領全班戰士猛衝猛打,跟隨連隊連克2個高地。

上等兵衛生員馮嘉鼎,搶救戰友5人,在某高地五上五下,最終自己累倒在地,被抬上救護車……

一幕幕戰鬥場景、一個個有血性的故事浮現眼前,李偉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合成營絕不是兵種合成、武器疊加那麼簡單,而是“實力合成”與“精神合成”的相融。


覆盤檢討,合成營的戰鬥力短板究竟在哪兒——把問題解決在“那一天”來臨之前

戰火硝煙剛散,覆盤檢討又起。

合成營的戰鬥力短板究竟在哪兒?他們從這場演習中細細查找、逐一剖析。

李偉介紹說,合成營組建以來,每年都要組織一次實兵實彈戰術綜合演練,但在上級的編成內參加體系對抗還是首次。

在奪控隊的覆盤檢討會上,各級按照戰鬥階段劃分,採取自查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逐級檢討。

“裝載訓練平時沒少搞,為啥到了‘見真章’的時候卻效率不高?”

“人車協同是看家本領,為啥置身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卻發揮不出優勢來?”

“配屬的陸軍航空兵火力迅猛,為啥有的指揮員卻把他們忘在了腦後?”


“單車戰術在訓練場上個個都能過關,為啥到了‘戰場’上卻不善於利用地形、缺少了交替掩護?”

……

一連串的“問號”,問得參演官兵頭皮發麻!

他們說,幸虧這只是一場演習,要是真的上了戰場,如此這般都可能帶來血的教訓。

講問題不遮不掩,查短板直擊要害。奪控隊從實戰意識、指揮素養、兵種協同、單兵素質、情報共享、綜合保障等方面梳理出15個主要問題。

拿著“沉甸甸”的問題清單,李偉說:“這裡既有合成的問題,也有各兵種、各專業、各人員戰術素養參差不齊的問題,都是合成營在日後訓練中亟待解決的。”

對抗結束了,對打贏的求索還在繼續。李偉給自己提了幾個問題,用他自己的話說:“每一個問題都能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如果藍方電子干擾切斷的不僅是旅營通信,還有營連通信,營連依靠電臺之外的其他通信手段,會不會降低指揮效率?各級指揮員該如何有效指揮控制部隊?

——演習之前,奪控隊就得到了電子對抗力量的加強,但演習中始終未能指揮所屬電子對抗力量對“敵”實施有效反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合成營指揮員的指揮素養究竟該涵蓋哪些方面?

——失聯以後,如果藍方組織若干架次武裝直升機對奪控隊居高臨下突擊,打亂奪控隊戰鬥部署,事先準備的幾招防空“絕殺計”還能不能奏效?

“這些問題,或許會在下一場實兵對抗演習中找到答案。但事關戰鬥力的事等不得,現在就得研究對策,拿出招法!”李偉說。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