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熱度不減 創投大咖看好本土藥企

□本報記者 吳瞬

12月19日,中國證券報主辦的“大時代 大變局 大未來——2019股權投資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大健康時代 醫療健康投資新機遇”圓桌論壇上,眾多大咖共論大健康時代的投資機會。在他們看來,雖然2019年醫療大健康產業融資環境面臨挑戰,但很多細分領域依舊熱度不減,同時他們非常看好中國本土藥企未來的發展。

細分領域投資熱度分化

清科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受香港市場上市政策利好、行業逆週期特性以及AI技術加持等因素影響,醫療健康產業獲得較大市場關注。但整個醫療大健康領域的投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19年前三季度,生物科技/醫療健康行業發生了729宗投資事件,位居行業排名第三,同比下滑35.5%。整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熱度仍然是市場關注焦點。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表示,整體來講,今年上半年的融資環境不太理想,很多企業以前可能花3至6個月就完成融資,現在卻需要9至12個月乃至更長時間。“我們有一家企業從啟動融資到最後結束花了15個月,過程面臨許多挑戰。但是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大家看到項目賺錢,我明顯感覺到準科創板的IPO企業估值又開始出現反彈。”

景林股權投資CEO&合夥人高斌表示,大健康是一個朝陽產業,投資存在很多機會,但“多看少下手”是景林股權投資的策略。“行業確實有泡沫化跡象,比如創新藥,我們看了很多創新藥的企業但下不了手。有些剛開始實驗的數據還沒有出來的時候,估值就上來了。景林純粹是做價值投資,所以我們非常看重的還是企業的持續發展。”

在華泰紫金投資總經理曹群看來,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熱度分化。“醫療細分領域在分化,在細分的賽道也有分化。比如說生物製藥,頭部的生物製藥企業非常熱,像初創型的生物製藥企業融資則非常難。從整個醫療健康領域的細分領域中其他賽道來看,醫療器械比較熱,今年融資規模非常大,價格也居高不下。在一些細分的賽道里,融資還是比以前困難。當然頭部企業,那些優秀的企業永遠是受追捧的。”

看好中國本土藥企

儘管整體醫療大健康企業的融資環境出現變化,但一些細分行業依然受到投資人的熱捧。

九峰醫療董事長兼CEO吳文輝表示,九峰醫療當前正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醫療資源下沉、分級診療基層的應用,他從市場客戶需求、資本端、客戶端等方面感受到市場正在迅速發展。“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方面,2019年我們實現技術落地,收入已經過千萬,實打實的純基層。我們有幾百家醫院,幾百萬人次的服務,所以我從客戶端、使用端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

高斌同樣看好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中國某個醫院的一年門診次數是430萬人次,而芬蘭整個國家人口才500多萬人,我們一個醫院的門診人數相當於芬蘭的人口。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在這個方面實際上有幾個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比如,我們現在門診有430萬人,但是95%的人看病實際上根本就不需要這麼麻煩,醫生真正看的疑難雜症也就是5%左右,95%都可以靠數據輸入以後自動讀片、自動開藥。針對這一塊領域,對醫生的輔助診斷,以後能不能發展到AI醫生,我覺得應該是能做到的。”

王俊峰則表示,他最近與幾個跨國藥企的高層有過交流。“他們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話題,即他們堅信在未來的5到10年,中國會出現本土創新藥企,他們一直在尋找,希望能夠跟我們有更多的交流。我對這個話題也是充滿了信心,所以如果談到最具潛力,我相信創新藥領域還是很有機會的。”

曹群表示,醫療健康產業未來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尤其是中國在生物製藥方面一定會出現非常領先的企業。“回看美國過去十年的股市,大牛股有70%是來自於生物製藥。我很看好中國未來的一些頭部生物製藥企業,未來會得到非常大的增長。在資本市場上,我非常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的巨大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