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热度不减 创投大咖看好本土药企

□本报记者 吴瞬

12月19日,中国证券报主办的“大时代 大变局 大未来——2019股权投资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大健康时代 医疗健康投资新机遇”圆桌论坛上,众多大咖共论大健康时代的投资机会。在他们看来,虽然2019年医疗大健康产业融资环境面临挑战,但很多细分领域依旧热度不减,同时他们非常看好中国本土药企未来的发展。

细分领域投资热度分化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香港市场上市政策利好、行业逆周期特性以及AI技术加持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产业获得较大市场关注。但整个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9年前三季度,生物科技/医疗健康行业发生了729宗投资事件,位居行业排名第三,同比下滑35.5%。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热度仍然是市场关注焦点。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表示,整体来讲,今年上半年的融资环境不太理想,很多企业以前可能花3至6个月就完成融资,现在却需要9至12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我们有一家企业从启动融资到最后结束花了15个月,过程面临许多挑战。但是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大家看到项目赚钱,我明显感觉到准科创板的IPO企业估值又开始出现反弹。”

景林股权投资CEO&合伙人高斌表示,大健康是一个朝阳产业,投资存在很多机会,但“多看少下手”是景林股权投资的策略。“行业确实有泡沫化迹象,比如创新药,我们看了很多创新药的企业但下不了手。有些刚开始实验的数据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估值就上来了。景林纯粹是做价值投资,所以我们非常看重的还是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华泰紫金投资总经理曹群看来,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热度分化。“医疗细分领域在分化,在细分的赛道也有分化。比如说生物制药,头部的生物制药企业非常热,像初创型的生物制药企业融资则非常难。从整个医疗健康领域的细分领域中其他赛道来看,医疗器械比较热,今年融资规模非常大,价格也居高不下。在一些细分的赛道里,融资还是比以前困难。当然头部企业,那些优秀的企业永远是受追捧的。”

看好中国本土药企

尽管整体医疗大健康企业的融资环境出现变化,但一些细分行业依然受到投资人的热捧。

九峰医疗董事长兼CEO吴文辉表示,九峰医疗当前正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基层的应用,他从市场客户需求、资本端、客户端等方面感受到市场正在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方面,2019年我们实现技术落地,收入已经过千万,实打实的纯基层。我们有几百家医院,几百万人次的服务,所以我从客户端、使用端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

高斌同样看好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中国某个医院的一年门诊次数是430万人次,而芬兰整个国家人口才500多万人,我们一个医院的门诊人数相当于芬兰的人口。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实际上有几个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比如,我们现在门诊有430万人,但是95%的人看病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医生真正看的疑难杂症也就是5%左右,95%都可以靠数据输入以后自动读片、自动开药。针对这一块领域,对医生的辅助诊断,以后能不能发展到AI医生,我觉得应该是能做到的。”

王俊峰则表示,他最近与几个跨国药企的高层有过交流。“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话题,即他们坚信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国会出现本土创新药企,他们一直在寻找,希望能够跟我们有更多的交流。我对这个话题也是充满了信心,所以如果谈到最具潜力,我相信创新药领域还是很有机会的。”

曹群表示,医疗健康产业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尤其是中国在生物制药方面一定会出现非常领先的企业。“回看美国过去十年的股市,大牛股有70%是来自于生物制药。我很看好中国未来的一些头部生物制药企业,未来会得到非常大的增长。在资本市场上,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