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它像地狱一样飞翔,像黄蜂一样战斗,像蝴蝶一样降落。”

这句话是美国著名的试飞员本杰明·本·凯尔西对P-38“闪电”战斗机的第一架原型机XP-38在试飞后的总结,也许没有比这更好的总结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P-38战斗机与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战斗机及北美航空的P-51“野马”战斗机是美国在二战中三架杰出的陆军战斗机,像那个时代制造的大多数军用飞机一样,它们的机身和引擎的设计寿命不超过几年,幸存下来的数量较少。P-38战斗机的历史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故事,它给出了很多关于“第一”的记录,如:它是第一架时速超过400英里的战斗机;它是第一架广泛使用不锈钢和平头铆钉的战斗机;它是美国参战后第一架击落敌机的飞机;它是轴心国投降后在日本降落的第一架美国飞机等等。P-38战斗机是一架设计参数非常出色的飞机,采用了创新技术,经历了痛苦而漫长的开发阶段,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真正成功的双引擎战斗机。1943年4月18日,P-38战斗机执行了最著名的绝密飞行任务,在空中拦截并击毁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事实证明这是战争的转折点,自此日本海军士气被击溃,同盟国士气飙升,为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二战中的P-38“闪电”战斗机

双引擎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争相研制的一种飞机,它提供了速度、航程、多功能性、可靠性、火力以及许多其他出色的品质。德国人研制出梅塞施密特Me-110战斗机进行了尝试;英国人研制出蚊式战斗机,但它本质上是一架轻型轰炸机;日本人的双发夜间战斗机Ki-45-KAI令人印象深刻,但为时已晚;在所有的努力中,洛克希德公司的P-38“闪电”战斗机取得了最接近的成功,尽管它尺寸很大,但机动性很好,可以与敏捷的单引擎单座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P-38是一架双引擎单座全金属单翼战斗机,它的多功能性和坚固性堪称传奇,它既是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也是战术轰炸机和侦察机。在1942年到1945年之间,全世界的各个战场上都能看到P-38“闪电”战斗机的身影,从冰冻的阿留申群岛到北非阳光普照的沙漠,从惨烈的欧洲战场到史诗般激烈的太平洋战场,再到支持同盟国夺取海上交通线的地中海战场,美国陆军飞行员们共执行了13万架次战斗任务,P-38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击落的日本飞机超过了其他美国空军的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分最高的美国王牌飞行员都驾驶P-38获得了成功,作为侦察机在欧洲战场执行了90%的侦察任务。二战期间共制造了10037架P-38战斗机(其中包括500架侦察机),美国飞行员称它为“空中最甜蜜的飞机”,日本飞行员称它为“两架飞机和一个飞行员”,而德国飞行员称它为“叉尾魔鬼”。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1944年12月,停在机场的P-38L

P-38战斗机的设计故事令人着迷,也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何著名战斗机中最丰富的一个。1937年1月,美国为了保持与其他欧洲大国在航空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美国陆军航空部向领先的飞机制造商发出了购买“拦截和攻击高空敌机”的新型高性能、短距离拦截机的规格书,不仅要求飞机必须在6分钟内爬升至海拔高度6096米,还要求在此高度上的时速达到580公里,政府预计订购50架。当时很少有公司能开发出这种规格参数的飞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哈尔·希伯德坚信没有任何一个可用的发动机能够提供满足时速、航程、爬升速度、火力和其他指标所需的动力,因此决定使用两台刚刚经过测试的可在150小时内提供745 kW功率的爱利森V-1710发动机。希伯德给出飞机整体架构设计的6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单座、双机身、双尾翼的轮廓,正是这双引擎的设计使得P-38战斗机的远距离航程成为战争中的传奇。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首席设计师哈尔·希伯德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哈尔·希伯德最初提出6种设计方案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最初的爱利森V-1710发动机

1937年6月,陆军授权洛克希德公司制造一架原型飞机,命名为XP-38。XP-38具有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可抵消扭矩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许多现代战斗机,例如德国的Bf 109战斗机;为了满足高海拔要求,采用了涡轮增压器;中央机身的前端为安装机枪和机炮这样有效的武器提供了理想的位置,可使火力范围达到915米,相比之下,英国喷火战斗机的机翼炮的火力范围只能达到275米;不锈钢在结构中被广泛使用,由齐平铆接的外部面板对接而成,成为当时最精简的飞机外观;配备了三轮起落架,与传统起落架相比,起飞和降落变得更加容易和安全。这架极为激进的战斗机于1939年1月首次试飞,水平飞行时速为665公里,爬升速度很快,实际上在整个战争中P-38都是美国爬升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之一。不幸的是,第一架原型机XP-38仅存在了16天。尽管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但陆军还是决定在1939年2月11日从加利福尼亚州的马奇菲尔德到纽约的米切尔菲尔德进行横贯大陆的创世纪飞行,在飞行过程中,平均时速为548公里,在德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和俄亥俄州的代顿进行了两次加油。然而,在接近米切尔球场时,由于化油器结冰而导致的发动机故障使得飞机坠落到距跑道610米处的冷溪高尔夫球场的一个沙坑中,飞机全损。虽然发生了坠机事故,陆军还是觉得飞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洛克希德因此获得了13架型号为YP-38的战斗机合同。直到1940年8月,洛克希德公司还没有交付过一架YP-38型战斗机,实际上XP-38型并非为量产而设计,为了建造空军要采购的YP-38型,必须解决许多生产问题以及一些严重的工程问题。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第一架原型机XP-38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广泛使用不锈钢和平头铆钉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第一架原型机坠毁

第一架YP-38型战斗机于1940年9月16日试飞,并于1941年春季交付陆军,它们在武器装备、散热器以及发动机方面与XP-38型不同,武器包括1门37毫米口径机炮、2挺7.62毫米口径机枪和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发动机改为845 kW功率的爱利森V-1710-27型。早期的YP-38型战斗机是首批在高海拔下进行高速俯冲时遭遇“激波失速”问题的飞机,主要表现为:从高空持续高速俯冲过程中在机翼的上表面上的气流达到了超音速,从而破坏了机翼部分的升力,这也导致从机翼流出的空气以异常的方式影响到机尾,它增加了机尾的升力,使得飞机机头下降,增大的俯冲角使速度进一步增大,当飞行员试图将操纵杆拉回时,操纵杆仿佛已置入混凝土中,此时飞机完全脱离了飞行员的控制,直到飞机到达空气浓度较高的低海拔处时飞行员才开始获得一些控制权。YP-38型战斗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精简”的设计,它的阻力是如此之低,以至于经常出现当飞行员在空气浓度较高的低海拔处进行高速俯冲时,如果没有及时恢复控制,那么飞机就像箭一样直接冲向地面,过大的速度使得机尾部“颤动”,这常常导致尾部脱落。为了试图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洛克希德公司和空军部队失去了许多试飞员和飞机。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原型YP-38正在试飞

欧洲空战的经验使美国空中作战司令部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所有正在建造的战斗机都必须配备某些设备,如:自密封油箱、防弹玻璃和收音机等,这将增强它们的作战能力,还规定所有具有这些设备的P-38战斗机都要加上“D”后缀,因此,第一个生产版本P-38D型诞生了。P-38D型战斗机于1941年8月交付美国空军,这是第一架受益于改变尾翼角度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尾翼颤动的型号,但是P-38D的寿命却非常短,军方并不认为它们能进入战斗,因此它们被更名为RP-38D型,“R”表示“仅限于非战斗角色”,主要用于日常训练。到1941年12月,66架P-38D型交付给美国空军,3架交付给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国皇家空军,P-38D型被赋予了更为著名的绰号“闪电”,随后美国空军正式命名P-38D及其后续版本为“闪电”。

洛克希德公司对P-38D型进行了2000项设计更改,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紧随其后生产了P-38E型。在P-38E型中安装了贯穿整个“闪电”设计历史中的鼻挂式武器包:4挺12.7毫米口径机枪和一门20毫米口径机炮。进一步的改进包括:更大的弹药容量、SCR-274N无线电和柯蒂斯电气螺旋桨等。从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共交付了210架P-38E,多数P-38E仅限于训练。尽管P-38E型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有了更多的改进,但只是帮助并没有完全解决早期所遇到的“激波失速”问题。P-38恰好是最早达到如此高飞行速度的战斗机之一,因此也是最早经历这些问题的飞机。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E型战斗机

美国在1941年12月参战时拥有的战斗机只有P-38D、P-38E、柯蒂斯公司的P-40和贝尔公司的P-39,而P-38只有69架,它们还无法匹敌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和德国的Bf 109战斗机。P-38D型和P-38E型最初部署在阿留申群岛和冰岛,1942年8月,阿留申群岛第343战斗机中队的P-38E战斗机第一次击落了一架日本的川西H6K飞机,取得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

P-38E型之后又生产了P-38F型,P-38F是第一个被认为具有战斗力的“闪电”型号,P-38F型于1942年3月投入生产,共生产了527架,并于12月在太平洋战场参加了战斗,在那里它们将扭转美国空军战斗机面对零式战斗机时的无力局势。P-38F型的发动机功率为975 kW,在7620米高度上的最高时速为635公里,航程为1368公里,配备了用于增加续航能力的储油罐吊架,重量明显高于以前的型号,并且爬升速度较之前稍慢。P-38G型也于1942年末投入使用,共生产了1082架,它与P-38F基本相似,改进了氧气设备并使用了更可靠的无线电设备。P-38H型是下一款产品,并且是第一款具有全自动增压器控制功能的战斗机,从而改善了高空性能,由功率为1048kW的爱利森 V-1710-89/91型发动机提供动力,并且解决了长期的发动机过热问题。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F型战斗机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1942年7月前往英国的P-38F战斗机在中途加油

“闪电”战斗机从XP-38型到P-38H型的所有修改,其发动机机舱的基本轮廓都保持不变。正如P-51“野马”战斗机、P-47“雷电”战斗机和F4U“海盗”战斗机的发展将飞机性能的极限推向了尚未探索的领域一样,P-38“闪电”战斗机的发展也是如此。P-38J型于1943年8月首次出现,它在发动机机舱的轮廓上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变,这使得该型号和后期的型号很容易与早期型号区分开。P-38J是整个“闪电”系列战斗机中速度最快的型号,在7925米高度上的时速为675公里,航程达到了1890公里,如果挂载额外的副油箱,航程可达3637公里,共生产了2970架。P-38J将机尾抬高约76厘米,在每个机翼后缘增加了一个襟翼,这项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闪电”之前一直遇到的“激波失速”问题。P-38J还增加了液压副翼助推系统,副翼由液压驱动的曲柄和推拉杆操作,使飞行员更容易在高空高速飞行时操纵飞机,极大地提高了滚转性能,从而提高了战斗力,P-38J型在当时拥有最高的战斗机滚转指标。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J型战斗机在机尾做了改进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J型战斗机

直到1944年6月,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团队在收集了先前型号的所有反馈后,终于解决了在欧洲战场上飞行员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研制出了“闪电”的最终生产型号P-38L型,在生产数量上是所有“闪电”型号中最多的,共制造了3923架。P-38L型由功率为1085kW的爱利森V-1710111/ 113发动机提供动力,除了功能更强大的发动机外,P-38L型通常与以前的P-38J型非常相似,但飞行时速为667公里。P-38L型在机翼下携带了10枚高速航空火箭弹,还可以携带不到2000公斤的炸弹。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L型战斗机的机鼻火力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L型战斗机编队

P-38“闪电”战斗机的设计体现了美国在二战时期军用航空领域的新工艺水平,它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接受各种惊人的修改而不会降低速度,主要体现为它的多功能性,如:远程高空和低空轰炸机护航;空对空战斗;俯冲轰炸;跳弹轰炸;高空轰炸;昼夜空中侦察等,它的环境适应性也令人赞叹,能在各种可想象的天气条件下运作,如:冰冷的地区(阿留申群岛);炎热潮湿的地区(太平洋、缅甸和菲律宾等);泥泞和尘土飞扬的地区(北非和意大利)。

在北非战场上“闪电”战斗机一直是主要战斗机,最初使用的大多数“闪电”战斗机是P-38F型,正是P-38F战胜了在沙漠上空的德国空军。“闪电”战斗机在北非几乎执行了所有可能的任务,除了承担拦截敌方飞机编队和护送盟军轰炸机的常规职责外,它们还用于对地攻击、扫荡敌方车辆和部队。“闪电”的航程和续航力都很高,这使它成为北非战场上唯一能够执行最远距离任务的战斗机。到1943年1月,“闪电”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确立了自己的“战斗机”地位。

由于英国海军对地中海的控制,北非战场的德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空中力量来补给和增援,因此盟军空军选择将德国运输机作为主要攻击目标。1943年冬末,德国空军依靠100多架运输飞机在Bf-109战斗机和Fw-190战斗机的护送下从西西里海峡起飞将补给提供给非洲军团,P-38战斗机的任务就是拦截并击落这些德国运输机。1943年4月5日,26架P-38战斗机组成的编队拦截了由50到70架德国容克斯Ju-52运输机组成的编队,这批德国编队由30架战斗机护航,其中包括梅塞施密特Me-109战斗机和容克斯Ju-87俯冲轰炸机,最后击落了11架德国运输机和4架战斗机,而仅损失了2架P-38战斗机。5天后,即4月10日,P-38战斗机拦截并击落了20架德国运输机和8架护航的德国和意大利战斗机。4月11日,P-38战斗机找到并击落了26架德国Ju-52运输机和5架Bf-109战斗机。德国空军为非洲军团提供补给的空中通道从而被彻底切断。1943年5月13日,最后一支德国的非洲军团向盟军投降。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在北非战场上的第15航空部队的P-38编队正在执行任务

夺取北非战场后,盟军集中力量准备入侵西西里岛,从北非基地到西西里岛的距离很远,盟军现役战斗机的航程都无法为在马耳他基地的轰炸机提供护航任务,而“闪电”战斗机可以使用额外的副油箱来增加续航力,因此P-38承担了轰炸机的护航任务。每次轰炸任务出动近100架B-17和180架B-26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由近170架的“闪电”战斗机的庞大编队来护送。从1943年7月10日开始的四个星期,盟军通过昼夜不停的轰炸和战斗机扫掠,迅速摧毁了西西里岛上的德国空军的防御力量。失去西西里岛后,德国空军对撒丁岛加强了防空能力,而“闪电”战斗机凭借在速度和可操作性方面的明显优势可以而且随时会出现在任何地方发动袭击,P-38的大型编队对撒丁岛进行了密集攻击,到8月底时盟军占领了撒丁岛,从而使美军于1943年9月14日无阻地登陆意大利南部,不仅导致了意大利的投降,而且还为盟军打开了从南部登陆欧洲的大门。

随着同盟国的军事力量向欧洲内陆转移,在意大利建立了空军基地,精疲力尽的“闪电”战斗机的飞行员因着陆事故而损失的飞机比对敌方行动损失的飞机多得多已成问题,美国不断增强“闪电”战斗机的空军实力,并补充了更新的“闪电”机型,例如P-38H和P-38J,德国空军失去了重夺意大利空中优势的希望。到1944年中期,P-51“野马”战斗机的数量逐渐占据主要位置,因为P-51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只有一个引擎,维护起来也容易。在性能方面,P-51仅在一个方面超过了P-38,那就是在6705米到8230米高度之间的最大时速,而在几乎所有其他高度上,P-38都占据优势,尤其是最新型P-38L。

P-38“闪电”战斗机是太平洋战场上最成功的美国陆军战斗机,当首批P-38抵达澳大利亚基地时,发现它们存在一些设计问题,但是到1942年底,P-38取代了第5航空部队第35战斗机大队中的一些P-39“空中飞蛇”战斗机,并很快在新几内亚的天空中让日军知道了它们的存在。

“闪电”的双引擎和更远的航程使它们成为南太平洋战场的理想战斗机,1942年秋天,盟军努力从日军手中夺回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控制权。美国拥有的亨德森基地不断遭到日本空军的袭击,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所拥有的F4F“野猫”战斗机和陆军的P-39“空中飞蛇”战斗机在性能上都已经过时了,很难与日本战机交战。1942年11月13日,8架P-38“闪电”战斗机离开新几内亚的米尔恩湾直飞到亨德森基地,11月14日开始连同基地上的其他战机对日本海军进行持续一周的空中和海面打击,阻止了日本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企图。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被P-38击落的一架日军战机

1942年12月27日是P-38“闪电”战斗机开始获取西南太平洋地区空中优势的一天,在莫尔斯比港的拉洛基机场驻守着12架P-38(由P-38F和P-38G组成),当他们得知有一支由25架日军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组成的编队飞向他们时,这12架P-38战斗机升空并拦截了这支日军编队,战斗结束后,共击落9架日军战斗机和2架俯冲轰炸机。

1943年初,美国陆军空军总部终于开始陆续将P-38“闪电”战斗机分配给太平洋战场。1943年3月,第18战斗机大队从夏威夷迁至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基地,他们将在那里与第347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一起执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任务之一:截杀日本“战神”山本五十六。4月初,盟军密码破解者获悉,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将对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设施进行视察,美国密码分析家已经确定了山本五十六的确切行程,包括他将于4月18日到达布干维尔岛飞机场的时间为9点45分。美国海军作战负责人下令瓜达尔卡纳尔基地上的空军进行秘密截杀,由于战区中唯一能够进行拦截的盟军战斗机是P-38“闪电”战斗机,因此命令交给了陆军。18架P-38战斗机的编队于18日上午7点25分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亨德森基地起飞,并在近海平面高度上飞行了两个多小时,当他们接近布干维尔海岸时,P-38的编队发现了两架运送山本五十六及其随行人员的三菱G4M“贝蒂”轰炸机,护送的6架零式战斗机试图拦截P-38的攻击编队,P-38编队最终击毁了两架“贝蒂”轰炸机和一架零式战斗机,山本五十六因此而丧生。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截杀日本“战神”山本五十六

欧洲战场的空斗是在陆地上相对短距离上进行的,而太平洋战场的空斗则是在海上很远的距离上进行的,需要战斗机具有较远的航程。P-38“闪电”战斗机的双引擎使其成为海上飞行的理想选择,对于单引擎战斗机来说,引擎故障意味着飞机的坠落,双引擎战斗机可能会损失一台引擎,但仍会继续返回基地。著名的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以他的经验提供给P-38飞行员们如何进行长距离飞行以及延长飞机航程的经验,1943年7月27日,P-38战斗机编队第一次执行了空前的2060公里的任务,护送B-24“解放者”轰炸机攻击日本在新几内亚西北部的基地,如果没有林德伯格的指导,这样的任务在那时根本不可能完成。在增加了有效作战半径之后,P-38战斗机能够进入日本领土作战。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被称为“孤鹰”的林德伯格

当“闪电”作为战斗机承担对抗日本空军和德国空军的职责时,“闪电”的侦察版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战争初期,陆军维修站开始从“闪电”的机鼻上取下枪支,并用照相机取代,“闪电”的侦察机型号被指定为F-5。F-5在欧洲战场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的侦察机版本F-5

1944年初,P-51“野马”战斗机在极大扩展了飞机的航程后进入欧洲战场,P-51很快成为欧洲战场上最受欢迎的战斗机。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P-38“闪电”战斗机一直持续作战到二战结束。1943年5月,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个P-38战斗机大队(第475战斗机大队)在澳大利亚基地成立,第475战斗机大队获得了552次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排名第一的P-38战斗机大队。到战争结束时,P-38已击落了1800多架日军飞机,在此过程中有100多名飞行员成为王牌飞行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美国王牌飞行员理查德·邦格少校在太平洋战场上驾驶P-38“闪电”战斗机赢得了他的全部40场空中胜利,但在战争结束时死于测试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P-38战斗机的飞行员们


二战中力挫轴心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叉尾魔鬼”P-38“闪电”

美国王牌飞行员理查德·邦格少校

许多人将P-51“野马”战斗机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美国陆军战斗机,尽管它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实际上经过改良的P-51是在1944年冬天才在欧洲的天空中崭露头脚。而使盟军获得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空中优势的战斗机是P-38“闪电”战斗机,P-38从战争开始的头两年半一直是美国陆军战斗机大队的中流砥柱,它是太平洋战场上数量最多的陆军战斗机,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是陆军的首选战斗机。P-38“闪电”战斗机凭借着双引擎、高速、远程和重火力,在横跨太平洋的远距离飞行中挽救了许多生命。P-38战斗机从未辜负“闪电”这一绰号,它是二战中首屈一指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之一,直至今日,“闪电”的遗产依旧无与伦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