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老子》裡寫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一個人對事物的瞭解,總是片面的,不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因此不需要說,言多必失;一個人對事物非常瞭解了,還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也就不想說了,反而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或者他依舊覺得自己對事物瞭解不透徹,懂得謙卑。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對某件事一知半解的人,或者是喜歡炫耀自己的人。

“你不說話,沒有人當你是啞巴”。有些話,多說無益;有些人,無需多言。世界本來變化無常,人心也是居心叵測,與人交往,懂得保持距離,才有起碼的尊重。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沒有人和你一模一樣的人生經歷,所以不會有人真正懂你,唯有自渡,關鍵是“渡心”。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成熟的人,就像熟透的稻子,低著頭,沉甸甸。

“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秕子”。一個人越來越成熟,就越來越不起眼,不再張揚,不再炫耀什麼,也沒有了太多的慾望。他總是人群中毫不起眼的那個人,即便身價上千萬,也不會被人一眼認出來。

只有那些不成熟的人,才打扮特別顯眼,希望別人都注意自己,或者他會發表一些不尋常的言論,以此讓別人關注自己,給別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是他不知道,他亂說話的樣子,其實是“出洋相”,別人就像在看“馬戲表演”,不是真的佩服。

曾經看過一個短視頻。一個正在農場裡幹活的人,接到同學的電話,要他參加聚會,他騎著三輪車就出發了,連工作服也來不及換,他太想見到同學們了。趕到聚會地點,同學們見他是開三輪車來的,就一個勁地嘲笑他,讓他坐在最角落裡,還有女同學小聲地說,“幸虧當初沒有愛上他,否則這輩子就完了。”可是吃完飯,才發現這頓飯已經結賬了,騎三輪車的同學已經離開了。服務員說,“剛剛騎著三輪車的人,是 我們老闆,他已經下地幹活去了,這頓飯,他已經簽單了。”這就是現實——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低估任何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年頭,誰都別瞧不起誰,也許今天看到的乞丐,也會變成明天的富豪;也許今天的富豪,就是明天的乞丐。別以為 別人低頭就是弱者,就是沒用的人,往往低頭走路的人,才是走得最遠的人。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成熟的人,喜歡沉思,不再逢人便說。

一個人越成熟,越不想說話,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身上的壓力很大,生活萬般皆苦。你找人訴苦,就是讓別人看你笑話,而不是被人同情。那些“長舌婦”,就喜歡聽你嘮叨,還希望你多發牢騷,以後他們就有了談資。

一個人,安安靜靜待著,可以呆得住,才是智者。唯有安靜的時候,才可以低頭沉思,不要與人分享自己的心路過程,不要把心頭的苦水倒出來。經過思考以後,你會發現思路越來越清晰,心靈越來越乾淨。

我的文友春鳴,十多年以前就認識他。那時候,他不知道如何寫稿,更不知道如何投稿,他輾轉找到我,“要如何才能寫出優質的文章?”我說,“一個人慢慢寫,多寫幾次,就找到方法了。”後來,春鳴寫了三百多篇稿子,也陸陸續續投稿了很多回,但只有一篇稿子在一本雜誌上發表了。他很懊惱,覺得自己的成績太少了。後來,我告訴他,“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沉思,不要聽別人的,把內心真實的想法寫出來,就會引發別人的共鳴。”現在,他已經在報刊雜誌發表一百多篇文章了,一路走來,他越來越喜歡沉思,一個人安安靜靜坐著,不說話,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

當一個人擺脫了內心的浮躁,不再人云亦云,不再逢人就問“怎麼辦?”反而會達到更高的境界,活得灑脫,寫得自由,變得睿智。正所謂,“自己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成熟的人,沒有什麼朋友,不怎麼合群。

一個人越成熟,朋友越少,與人交流的時間也越少。別人都不會幫你,你到處求人幫忙,不是卑微了自己,卻讓別人在你面前趾高氣揚?別人不搭理你,你卻說一堆廢話,是不是也有“備受冷落”的感覺;別人不願意和你在一起,你卻主動依靠別人,你會變成一個沒用的人。

一個人越成熟,發朋友圈也少了,也更加隨意了。發朋友圈就是自己的感受和愛好,與別人無關。你渴望得到更多的點贊,往往會很失望;你渴望有人 留言,那麼你就會因為別人都不留言,感覺很無趣,甚至抱怨“社會太冷漠”。你不在乎朋友圈裡的熱鬧,就越來越活得有味,發朋友圈也越來越自由。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做事,越來越心情好。

你總是看別人的臉色,那麼你就是被別人的“臉色”左右了自己的行動,別人的“臉色”就是礙手礙腳。比方說,你要去旅遊,但是 別人並不看好你,說你很窮,說你太不自量力。那麼你旅遊的想法就終止了,或者你去了旅遊,想著這些話,一路上都悶悶不樂。

那些成熟的人,不合群,但很自由;不愛說話,但活得很通透,內心總是亮堂堂的,為自己的人生,點亮了一盞明燈。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成熟的人,總是沉默,卻很堅強。

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沉默。一方面是成熟了,一方面是經歷的事情多了,就不再 害怕人生的起起伏伏了。

“你不堅強,軟弱給誰看?”這是一個競爭壓力很大的時代,不要指望別人拉你一把,而是你自己變成有用的人,你活得有骨氣,有底氣。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你才是別人的人脈,你自己也會擁有更多的人脈。你應該明白,人與人最好的關係,是互相需要,互相幫助,而不是“誰成為誰的累贅。”

沉默是金,是心靈深處灼灼放光。沉默的人,一直在砥礪前行,即便是懸崖峭壁,也不能阻擋他的腳步,即便是河流也不能讓他停止前進。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即便沒有取得巨大成績,但一定活得堅韌不拔。

一個人,越成熟,越沉默

成熟的人,懂得“沉默也是一種語言”。

當一個人沉默的時候,其實是在無聲地反抗,正是“在沉默中爆發”的真實體現。別人對自己誣賴、詆譭,你越與人爭辯,越說不清,還讓別人說得更加高興。只有沉默的時候,別人反而不會再說下去了。你可以採取狠狠地瞪別人一樣,往往比罵別人一句更有效。

沉默,往往是“此處無聲勝有聲”。不爭辯,你就贏了,心情舒暢了,心靈深處安靜了。那些喋喋不休的語言,社會的喧鬧,都變成了過眼雲煙,都變成了你觀察的對象。你把人生的起起伏伏置之度外,你反而會真正把握住人生。你不說話,但你已經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內心”。

如果你感到迷茫的時候,那就沉默一會,一個人思考,一個人前行;當你想要吐槽的時候,那就努力讓自己變得沉默,學會換一種方式去理解這個社會,去看待別人;當你過得很苦的時候,那就懂得沉默,扛住苦,才會活得更精彩。

沉默是一種修行,當一個人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修行就到了一定的境界。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