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達到一種養心的境界

《道德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達到一種養心的境界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原典: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注:天地相互交融,自然就會普降甘露。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順應自然而不妄加增減,事物自然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這和佛家常說的“不增不減”是一個意思,同時,這也是一種養心的境界。當我們感嘆心累的時候,不要總是抱怨外界的因素,看看是不是我們自己畫蛇添足了?

功到自然成,不要過多的個人感受,達到“無故加之而不怒,瘁然臨之而不驚”的思想境界,尊重事物的本性與客觀發展規律,在你做事的時候,就不會有多餘的思想包袱。

原典: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道德經三十七章》

注:慾望是生命的動力,不欲是指人不要有多餘的慾望,否則多餘的慾望將消耗掉你剩餘的人生,專心致志的做好本職的工作,你的生活與事業自然會得到安定與發展。

《道德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達到一種養心的境界

原典: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道德經二十三章》
注:天地的自然現象尚不能持久,何況人呢?

老子的這句話應該是針對那些杞人憂天的人說的,他們總是感嘆活得太累,殊不知這都是自己造成的,每天胡思亂想,為以後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操心,能不累嗎?
過去的早已過去,歷來的又遙不可及,所以生活不在別處,就在當下,一旦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珍惜現在所有的生活。我們所能做的。無論清閒還是忙碌,無論富貴還是貧窮,只要用心。你就能生活的無比快樂。
在生活中,人們也往往喜歡去追尋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為此忽視了周圍的一切,結果,失去了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珍惜現在也就無法擁有未來。

原典: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注:一個人與道同行,道就會樂於幫助你;與德同行,德就會樂於幫助你;與失同行,失就會樂於幫助你,失即失敗、挫折,當你能夠理解失敗、省察自我,那麼失敗就會成為你邁向成功的階梯。

《道德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達到一種養心的境界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精選推薦:管理高效溝通與自我素質提升(主講:閆明)

精選推薦:神奇的目標管理與計劃實施

精選推薦:卓越領導者用人的三把尖刀:鎮得住、信得過、用得上 精闢

精選推薦:引擎蓋影響力:領導人統御全局之道與創新性系統思維 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