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首詞千古流傳,驚豔世間千年,殊不知卻是他的絕命詞

季節流逝,在詩人詞人那裡有更深刻的感知。李煜最著名的幾首詞,與季節流逝都有很強的聯繫,他在《相見歡》裡寫:“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在《浪淘沙令》裡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在《憶江南》裡有:“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亡國之後的詞作裡,李煜總在嘆春光美好卻太短暫,這就正如葬送在自己手中的國與家,那一世的繁華皆如春花般易逝,充滿了無限的淒涼。

李煜這首詞千古流傳,驚豔世間千年,殊不知卻是他的絕命詞

流水落花春去也

可在他更為人所稱道的一首詞裡,他卻不再對這美好春光的易逝而感到嘆惋、留戀了,開篇七字直接道出對春花秋月的厭倦:春花秋月沒完沒了,到底幾時才了?

這是李煜最為人稱道的一首詞——《虞美人》,也是他的“絕命詞”,可謂是一首血淚之歌,當中隱含著詞人最為刻骨的悲痛。寫下此詞後,李煜便被賜毒酒而死,而這首詞卻千古流傳了下來,成為詞人生命深處的一曲悲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風、花、雪、月本是一年四季之中讓人感到最美的事物,而詞開頭卻不合情理地當頭一問:這一年又一年的春花秋月到底什麼時候是個盡頭啊?可任誰都知,自然萬物循環往復,往來不息;只是人所經歷的一切卻在時光中終成往事,不復再來了。

李煜這首詞千古流傳,驚豔世間千年,殊不知卻是他的絕命詞

春花

詞人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都知道,因為他亡了國,亡了家,作為亡國之君被北宋皇帝軟禁,成為階下囚。昔日人上人,今日不如人,只能苟且地活著,而過往的一切都只能在回憶中出現了。

在此時,他更體會到自然永恆與人事無常的深刻對比,一年又一年,人事多變改,但春往秋來卻一如往昔。那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呢?很難講,李煜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心裡還存著幾分對人世的留念。

前兩句是總起,而到下一句,詞人寫昨夜東風又來。“東風”在詩詞中一般指春風,而詞人寫下這首詞是在七夕,如何會有春風呢?或許是昨夜的一場夢,再一次勾起了對往事的追憶;更重要的是年年有春風,天天都有明月。而抬首看到這一輪明月,頓時又覺不忍回首,因為明月永恆,故國曆歷往事也在它的見證之中。

可儘管說著不堪回首,詞人還是忍不住回首了,他想到了遙遠的宮城之內,精雕的欄杆、玉砌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那裡的人卻換了一副副面孔。欄杆、臺階只是一個代稱,由此而上的,詞人回想到的是他熟悉的宮廷的每一步,那雕欄玉砌自然不變,宮牆之內的一牆一瓦,一草一木,或許都沒變,只是人,卻是換了。

李煜這首詞千古流傳,驚豔世間千年,殊不知卻是他的絕命詞

詞人想起以往所經歷的繁華生活,轉眼都成過眼雲煙,而自己,更是丟了國,丟了家,一切都不復存在了,那縱然,眼前還能看到這美好的春花與明月,又有何用呢?不過是徒增傷情、徒惹愁緒罷了。這滿腔愁緒有幾多?詞人將抽象化的愁緒具象化為一江春水向東流去,無窮無盡,無休無止,沒有一刻停息。

詞人為何而愁?為已成往事的過去,為不復再來的往昔,為亡國亡家的血淚悔恨。李煜空有滿腔才情,卻錯生在帝王家,他沒有當好一個皇帝,但歷史已經寫就,如果他未曾經歷過帝國的繁盛,沒有經歷過從極盛之位到階下囚的轉變,他或也不能寫下這一首首泣血之語,生命悲歌。歷史記錄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敗,卻也留下了他在詩詞史上的絢爛一筆。

李煜這首詞千古流傳,驚豔世間千年,殊不知卻是他的絕命詞

李煜畫像

《虞美人》是李煜站在更高更廣的生命維度,寫下的人類所共通的情感,那由盛而衰,繁華轉眼成空的無盡落寞,無盡悲嘆,我們普通人又何嘗不能感受到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年之後,正如提起提起《水調歌頭》《定風波》人們會想起蘇軾,提起《破陣子》會想起辛棄疾,提起《雨霖鈴》會想到柳永一樣,提到《虞美人》,也忘不了李煜這首字字血淚的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