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銀行的客戶經理那麼大力銷售理財產品,他們自己會買嗎?

8超級奶媽8


我目前就職證券公司,以前在四大行十多年。只要是做服務銷售產品的公司,我相信宣傳本公司的產品,以及維護本公司的客戶,拓展公司的客戶,宣傳推廣公司產品,我相信這一定是重中之重必須要乾的。只要好的理財產品,我相信,無論是銀行客戶經理還是證券公司投資顧問自己都是會購買的,也是合規的。只要合規不飛單,為什麼不做呢?為什麼要大力拓展一下,這其實就是客戶長期服務,以及產品宣傳的一種必要的方式。銀行客戶經理理財經理來宣全自己的理財產品也只不過是讓自己的理財產品能被廣大的客戶數了解所接受,希望他們能持續的投資等行的產品資金不會被外流。證券公司的投資顧問銷售理財產品時,因為客戶接受的程度沒有銀行產品那麼高,實際收益率一般會高於銀行產品,需要宣傳引導,也是為客戶維護與拓展。


K哥揚


之前在證券公司工作過,當時也經常與銀行工作人員一起展業。下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客戶經理,證券公司營業部員工甚至很多總部員工,均會買或曾經買過自己公司的各類產品。

但購買的原因各不相同,下面大致總結一下。

1、產品的確有吸引力,或者有補貼:

此種情況主要集中在固收類產品中。證券公司理財產品銷售前,均會進行內部培訓或至少是通知。

且一些券商會有自己的招牌產品,通常收益會比其他產品高出0.3%-0.5%。假如真有吸引力,一般員工就會購買掉大半。

甚至前幾年工作的券商曾有一款收益較高的產品(5.5%+0.3%補貼),內部員工就已經把額度佔滿,還要搶著買!記得當時早上一去,同事全在刷手機刷電腦搶額度。其他客戶看到產品發佈時就一直是售罄狀態!

另外每家營業部均有一定銷售費用,根據其自身銷售狀況或業績指標,對部分產品進行促銷或補貼。一般對特定產品或限定期限內購買的客戶,額外再補貼0.3%-0.5%的收益。而最先得到信息的肯定是內部員工,因此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購買。

2、為衝業績,或完成指標而購買:

為衝業績或完成指標,客戶經理或內部員工買自己公司產品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此類情況則不僅限於固收類產品,買公募基金也非常常見。

客戶經理至少每三個月考核一次,一般連續2-3次考核不達標就要降級或離職。因此不少客戶經理在考核臨近前會根據業績完成情況,用自有資金買入部分產品衝業績。

原先有個客戶經理家底還不錯,平時根本不出去展業。每次考核就一次不合格,一次用自己的錢衝業績到剛好達標,公司也那他沒辦法。

另外銀行工作人員也有類似情況,比如基金銷售。在行情不好時股票基金非常難銷售,有時甚至是0銷售!這時為了達到最低銷售指標,相關工作人員就會按照崗位與指標按比例申購一部分,通常每人每隻基金1000元-5000元不等。

16年時有次與銀行工作人員一起展業,對方就說行情太差基金根本銷售不出去,自己和同事都已經買了近10只基金了,每隻都虧了10%-20%,在下去真熬不住了!

3、公司指標,所有員工“攤派”:

此類情況主要集中在國企性質的券商中。

本人沒遇到過,不過聽老員工說12年時公司曾發佈一款權益類產品,內部員工除了家庭特別困難的同事可以不買,其他人均需按職位申購一定金額。

不過當時行情太差,但這款產品運作的更差,2年間虧損近30%!別說一般客戶,連員工都一直向上級反映要求退款。後來據說只要街道開具生活困難證明,就可以退還一部分虧損的錢才終止這場鬧劇!

由於這款產品開了非常不好的頭,之後再也沒有類似“攤派”情況發生!


上述為較常見的購買原因,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客戶經理購買自己公司的產品,或自己銷售的產品都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不怕小貓


作為他們,以我周圍的朋友為例,他們不但買,買得還挺多!為什麼?因為利率高啊!比如我們農行的理財產品,只要不是跟貴金屬、外匯跟股市掛鉤的中低風險理財,從來都是按時按量兌付的。比如上面說預期收益率4%,雖然沒有寫保證收益,但是到期就肯定會給你4%,十幾年了一次都沒差過。但是我們銷售的時候不能這麼說啊,說了別人也不信啊,那我們就自己買咯!

銀行員工整體工資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有些銀行的網點行長一年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年薪。他們的錢也會去做一些投資,比如炒股票、買理財、買基金。但是他們投資渠道是和老百姓不同的,他們會找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其次,例如像買基金時,比如公募基金,因為銀行也會推薦客戶購買基金,很多基金都是銀行內部有銷售任務,他們必須得賣。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銀行員工給大家推薦基金時,還是要自己多分析,基金的管理人是誰?歷史業績如何?股市目前點位如何?這些都很重要,還是得需要自己多分析。其次,銀行員工購買基金很多都是在XX基金網購買,因為手續費打1折,相當划算,一般基金在銀行端購買不會打折,因為銀行掙的就是手續費收入,員工提成也是從這個裡面抽取。因此,以後大家買基金可以去XX基金網購買,前提是你自己要懂,不懂的話圖基金手續費便宜,買錯點位,買錯產品。照樣虧你20%沒問題,因為想少出1000手續費,最終買了一個不好的基金,虧了1萬,得不償失。

最後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銀行職員都有存款任務,根本無暇顧及理財產品。有存款任務的職員肯定有錢也存普通存款給自己定任務,完不成要扣錢的,我一分錢也要存上,一分錢怎麼了?一分錢也是錢,也是愛!能頂一分是一分!寧願少拿些利息收入,也不能讓單位扣更多的錢啊是不是!


陝西股民


證券公司銀行的客戶經理那麼大力的推銷理財產品,他們自己會買嗎?

我是證券從業人員,也在銀行做過駐點,這兩方面的理財產品我都接觸過,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無論是證券公司還是銀行的客戶經理,都會購買自己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


首先是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為了吸引新客戶的資金,往往會發行收益率較高的短期理財產品,一般都是五萬起投,期限一個月左右,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5%,甚至有的公司會貼息0.3%,這麼高的收益率,不但客戶購買的非常踴躍,內部職工也會積極購買,而這些理財產品的額度是非常有限的,有的時候只有幾千萬到一個億,到發售的時候,無論客戶還是內部職工,都會搶購,往往不到一分鐘就搶完了,以至於有的客戶抱怨。


同樣的道理,銀行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一般為一年期,五萬起投,年化收益率在四個點到五個點,往往收益率較高的時候,理財經理會通知客戶購買,因為收益率比較高,而風險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客戶也會踴躍購買,這麼做的目的是留住客戶的資金,同時,理財經理也會有銷售提成,而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客戶經理也會積極購買,曾經有個大堂經理,為了向客戶說明理財產品風險極低,讓客戶看了他的手機銀行APP,我看見他購買了60多萬的理財產品,客戶看見以後爽快的下單。


綜上所述,無論是證券公司還是銀行的客戶經理,都會購買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前提是該風險等級是PR 1和PR2級,風險極低,無論是客戶購買還是本人購買,都是非常安全的,而收益率相比存款利息卻高出不少,何樂而不為?


大海侃股


這個得看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和底層資產是否有擔保、還要計算年華利潤率是否合理。首先銷售理財產品營銷人員是有通道費用提成的、其次如果是一些資質比較優良的基金類產品 比如前幾年的東方紅資產管理等一般也會個人適當配比一些。


饞嘴怪獸


他們自己不會買,他們主要靠推銷產生的提成。因為他們知道幾年前賣出去的那些理財產品,收益並不高,甚至還有虧損,所以他們不是傻子,他們不會去買。但是把這個產品銷售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是為了賣東西,是為了拿提成,這就不一樣了。


交易操盤1000


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事銷售工作的客戶經理等崗位。如果客戶購買就能夠完成產品銷售指標的話,那你自然不需要自己買產品。通常會有理財產品的銷售指標,產品銷售金額就是績效,不達標就扣錢或收入低。 如果連續完不成產品銷售指標的話,可能就是工作不保。所以他們肯定偶爾會自己買。希望“A哥操盤”的回答能幫到你。



A哥操盤


大家好我是我是一位財經愛好者,我喜歡有規劃的理財,有創意的賺錢,我相信有需求就有市場劃,正確去看待市場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此種狀況首要會集在固收類產品中。證券公司理財產品銷售前,均會進行內部訓練或至少是告訴。\r

且一些券商會有自己的招牌產品,一般收益會比其他產品高出0.3%-0.5%。假設真有吸引力,一般職工就會購買掉多半。\r

乃至前幾年作業的券商曾有一款收益較高的產品(5.5%+0.3%補助),內部職工就現已把額度佔滿,還要搶著買!記住其時早上一去,搭檔全在刷手機刷電腦搶額度。其他客戶看到產品發佈時就一直是售罄狀況!\r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和觀點,我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希望 大家能在理財或生意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能學習到更多關於賺錢和理財的知識。\r


喬西拉格


根據門檻吧,其實很多證券公司理財經理自己也會進行購買的,通過定投、購買符合自己風險評級的產品也是很常見的,不用擔心哦;

關鍵要清楚您購買產品的風險,比如說申購贖回費、基金管理人業績情況,是股票型基金、還是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這些都要考慮清楚。

還有啊,自己的流動性,能持有多長時間;

最後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來諮詢我啊


金融小花貓


那麼大力的推銷,源自考核壓力。

自己會不會買? 我想大部分會買。

一種是自有投資,只要有錢就會分流買一些,分散投資嘛,高低搭配才能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達到收益最大化。

第二種,迫於考核壓力,為完成任務,自己也會在合適時候買一些。畢竟銀行推的產品還是把過關的,風險相對來說較小。自己買了還有佣金拿,加上產品收益,比別人又高了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