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心靈:《愛因斯坦談人生》(勝讀十年書)

愛因斯坦談人生

啟迪心靈:《愛因斯坦談人生》(勝讀十年書)

《愛因斯坦談人生》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美】海倫 杜卡斯,巴納希 霍夫曼 編

高志凱 譯 劉蘅芳 校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4年10月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和一位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還是一個正直的、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他深切體會到一個勤懇的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對社會要負怎樣的責任。他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而不要成為禍害。他一貫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為人類的進步進行堅決的鬥爭。凡是他所經歷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凡是他所瞭解到的社會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開譴責,否則,他就覺得是“在犯同謀罪”。一個在自然科學創造上有歷史性貢獻的人,對待人類社會問題如此嚴肅、熱情,歷史上沒有先例。/周培源

———————————————————————————————————————————————————————————

愛因斯坦如是說

自從出名以來,我變得越來越笨了,當然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在一個人同他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之間,至少在同其他所說的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之間,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但他卻不得不以一種詼諧幽默的心情來接受這一事實。

——由於崇拜人們容易把一個人神化。其實,越是高尚的人,越是持有一顆平常心。(永恆注 下略)

我已長大成人,可是仍然無所作為,一點忙也幫不上,這真使人肝腸寸斷。我只能加重家庭的負擔。確實,如果當初根本沒有生我,情況可能會好一些。唯一使我堅持下來的,唯一使我免於絕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終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從沒有荒廢任何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除了讀書之樂外,我從不允許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費在娛樂消遣上。

如果人人都像我這樣生活,那麼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什麼浪漫小說……

——此處指無意義的消遣,娛樂應用以調適身心陶冶情操的,而不是打發時間耗費生命的。

這個世界是一所瘋人院,(認為)有了名望就有了一切。

——瘋狂的世界反應瘋狂的慾望。

人們似乎已經喪失了對正義和尊嚴的熱愛,不再珍惜先輩們作出巨大犧牲才爭取的一切……歸根到底,人類一切價值觀都建築在道德觀念之上,我們的摩西在人類原始時期就認清了這一點,這就是他獨特的偉大之處。與此相反,看一看今天的人們吧!

——道德為人之根本,失去了道德就等於失去了一切真實本質,只剩下了虛浮。

一個著了魔人的還能幹些什麼呢?如同我年輕時一樣,我現在無休止地坐在這裡冥思苦想,希望能夠發掘出深埋地下的秘密。那個所謂的偉大世界,也就是那個喧囂雜亂的人間塵世,對我越發沒有吸引力了。因此我日復一日地發現自己越來越像一位隱士。

——喧囂雜亂只會讓人的心靈越來越浮躁不安,清淨,才是我們安身樂生的家園。

我酷愛正義,並竭盡全力為改善人類境況而奮鬥,但這些同我對科學的興趣是互不相干的。

——雖不相干,實則同為真性使然。

也許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能夠決定他思想和行動的外部事件,但對於大多數人這種事件沒有起任何作用。

——一人一世界,人生的徹底改變來自機緣下內心的契合。

客觀地衡量,一個人在尋求真理的激烈鬥爭中所能取得的東西(物利)實在是微乎其微的。但這場鬥爭卻使我們打破了對自身的束縛,並使我們同世界上最優秀最偉大的人結成同盟。

——大德者無得(財貨),無得無不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抱一歸本(真)則一切在握。換句話說,無私大愛是宇宙最偉大的正能量,擁有一顆無私的大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如果你所做的決定得不到你父母親的允許,那你就必須捫心自問:我是否從心靈深處真正獨立於世了,是否真的能夠違反父母的意願而又不破壞自己內心的平靜?這是你採取行動的唯一依據。

——叛逆是無知的任性、自我的放縱。少一些叛逆,便多一些平靜,多一些平靜,則多一些收穫和提升。

誠然,沒有經驗基礎就很難發現真理。但是,如果我們探索得越是深入,我們的理論所包羅的範圍變得越是廣大,那麼,在決定這些理論時,經驗知識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小。

——終極真理都是超越經驗的,因為經驗受限於狹隘感官的低級認識。

啊,青年,你們是否知道,人類並不是從你們這一代才開始渴望過上充滿自由的美好生活的?你們是否知道,你們的歷代祖先都同你們一樣,追求過美好的生活?——然而各種紛爭仇恨(我執)使他們全遭失敗?

你們是否知道,如果要實現你們熾熱的希望,那就只有熱愛並瞭解世間萬物:男女老幼、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星辰日月,只有這樣你們才能與人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睜開你們的眼睛,打開你們的心房,伸出你們的雙手,不要像你們的祖先那樣從歷史中貪婪地吮吸鳩酒毒汁。那麼,整個地球都將成為你們的祖國,你們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將造福於人。

——覺者的囑託!為什麼要學歷史?因為數千年社會在變而人性不變,從歷史興衰成敗的鏡像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較為正確的人生道路。

任何一位認真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種種規律中間明顯存在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遠遠地超越於人類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類在這一精神面前應當感到渺小。這樣研究科學就會產生一種特別的宗教情感,但這種情感同一些幼稚的人所篤信的宗教實在是大不相同的。

——像愛因斯坦一樣,確立元真大宇感情、感悟,體悟、體徵。解放思想,超越自我,使自身封閉的小能場歸於大宇統一能場。如滴水入海-永不幹涸。此即獲道解脫。

(聖誕節)請你們想一想大家舉行盛典慶賀其生日的那個人的教導,這些教導都很簡單,但近兩千年來這些教導卻未能在人們中盛行。請學會通過使別人幸福快樂來獲取幸福,而不要用同類相殘的無聊衝突來獲取幸福。如果你們心中能夠容得下這點天良,那麼你們的生活中的每一個沉重的負擔都會變得輕鬆,或者至少是可以忍受的,你們就能耐心而無畏地找到生活之路,而把歡歌笑語帶到各處。

——這就是幸福生活的秘訣,這就是美好人生的秘訣。簡要的說就是八個字:感激一切,自愛愛人。

肉體與靈魂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而只是察覺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的方法而已。同樣,物理學於心理學只是試圖用系統思維把我們的經驗貫穿起來的不同嘗試而已。

——身心一體,天工巧成。物理研究外部現象,心理研究內心世界。

啟迪心靈:《愛因斯坦談人生》(勝讀十年書)

愛因斯坦的書桌與書架

我不相信什麼人格化的上帝,我從不否認這一點,而一向說得清清楚楚。如果我身上有什麼稱得上宗教性的東西,那就是一種對迄今為止我們的科學所能揭示的世界的結構的無限敬畏。

——人格化的上帝是主觀邏輯思維的產物。而非超越萬象超越思維的奧妙宇宙本源。

我必須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滿足於知道一些表面現象而要深入探索,這項工作就非常艱苦。我認為,最好把個人的內心追求和自己的實際工作區別開,而且區別得越清楚越好。如果一日三餐都依靠上帝恩賜,那就很不好了。

——勤動雙手足食豐衣,而後認識自己、探秘真理。

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不會產生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對於人類和對於客觀事物的熱愛與獻身精神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人有愛心,才有價值。自私的人貢獻很少而消耗、破壞卻很大。其價值是負數。越自私負值越低,越無私價值越高。無私大愛才是最高的正能量。正能量才是建設與創造的力量。

作為一個人,人所具備的智力能夠使自己清楚地認識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的智力是何等地欠缺。如果這種謙卑精神能為世人所共有,那麼人類活動的世界就會更加具有吸引力了。

——謙卑是和諧的開始。故有“謙和”。

莫扎特的音樂過去是、將來也永遠是優雅、溫柔而流暢的。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是永恆不滅的,無論是命運之手,還是人的一切誤解都奈何它不得。能潛心於一些永恆的事情畢竟是很好的事,因為只有從這些永恆的東西中才能產生出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能使人世間重獲和平與安寧。

——文學、音樂、美術等一切真正的藝術,皆出於真、返於真(目的是指向真)。

千萬別把學習視為義務,而應該把學習視為一種值得羨慕的機會,它能使你們瞭解精神領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但能使你們自己歡樂無比,而且還能使你們將來為之工作的社會受益非淺。

——學習(關鍵的是啟迪心靈的)是解放自己 精神獨立的必要途徑。

如果一個人不必靠從事科學研究來維持生計,那麼科學研究才是絕妙的工作。一個人用來維持生計的工作應該是他確信自己有能力從事的工作。只有在我們不對其他人負有責任的時候,我們才可能在科學事業中找到樂趣。

——最好的指導 不是責任而是興趣。我們要把壓力化做動力(變被動為主動),把責任升為熱忱。心無羈絆才能感悟自然(規律和精神)。

我的信仰是源於對宇宙中隱含無限偉大意志的謙卑崇敬,它通過小細節告訴我們可以認識到人類思維的缺陷和渺小。

——星球、星系、星團、星瀚......這神秘而莊嚴的大宇,有著不可思議的偉大意志(精神),人的靈明本性由她賦予,她是精神之源、靈性之母。

對於量子而言 你越是緊追不捨,它們就躲藏得越巧妙。

——量子力學測不準定理,意念直接影響量子,其玄妙令世人驚愕。妙者,大道之門。

倫理道德是十分重要的,但這只是對我們而言,而不是對上帝。

——指世間倫常(良好的世間法),而非大道大德。依憑世間法不能出世間(上帝/大道)。只有用道法來超越,歸於無我無分別才能返回大道本源故鄉。

我們這一時代的一大特徵就是科學研究碩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術應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但我們切莫忘記,僅憑知識和技巧並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人類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宣道士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在我看來,釋迦牟尼、摩西和耶穌等先哲對人類所作的貢獻遠遠超過那些聰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如果人類要保持自己的尊嚴,要維護生存的安全以及生活的樂趣,那就應該竭盡全力地保衛這些聖人所給予我們的一切,並使之發揚光大。

——語重心長的囑託。德為一切的基礎,道為一切的本源。尊道貴德,就是對我們的生命負責。

我一向認為我自己的生活既有趣味又有意義,並且我深信人類的生活完全有可能並且有希望變得更有意義。實現這個目標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都已具備。

——趣味在真與美中,意義在探索與奉獻中。

我們人類總是以為自己的生活很安全。在這個似乎是既熟悉又可靠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很自在。可是一旦日常生活的正常進程被中斷,我們就會認識到,自己就像在海上遇難的人一樣,只知抱著一塊無濟於事的木板,卻忘了自己來自何方,也不知自己將漂向何處。但是隻要我們能全盤接受這一點,那麼生活就會變得輕鬆,我們也不再會感到失望了。

——超越生死,生活才真正開始。張三丰有首詩可以參照閱讀一下: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飄來蕩去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我認為施特勞斯天資過人,但他缺乏意境美,只對表面感興趣。我並不是說我對所有的現代音樂都不喜愛。我認為德彪西的音樂纖巧多彩,但結構上有缺陷。這種音樂無法激起我的強烈熱情。

有一點我確信不疑:真正的藝術應該產生於創造力豐富的藝術家心中的一股不可遏制的激情。

——熱愛故有激情,激情產生靈感,靈感創造藝術。

音樂並不影響工作,它們兩者都從同一個渴望之泉攝取營養,而它們給人們帶來的慰藉也是互為補充的。 ——付出才有收穫,奉獻才有快樂。沒有工作就沒有樂趣,沒有樂趣就沒有工作(富有有創造力的)。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身教重於言教,德育重於才育。

有些人生來就是個孤獨者。

——天性決定道路,智者多數孤獨(沒有覺悟大緣,覺者同行罕見。現今是個大眾覺醒的運機,望能自覺把握)。

你那位敬愛的叔本華曾經指出,在痛苦中忍受煎熬的人總是無法演出悲劇來,而是註定要陷入悲喜劇之中。誠哉斯言!我自己就常有這種感受。昨天被奉為偶像,今天遭人唾棄,明天被人遺忘,再過一天又被封為聖徒。只有靠幽默才能解脫。只要我們一息尚存,那就得千萬保持這種幽默。

——幽默的高級境界是自嘲,善於自嘲則易於超脫煩惱 笑對生活。

啟迪心靈:《愛因斯坦談人生》(勝讀十年書)

愛因斯坦的書桌和筆記

我認為今天人們的倫理道德之所以淪喪到如此令人恐懼的地步,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的機械化和非人性化,這是科學技術思想發展的一個災難性的副產品。

——科學初期的發展讓世人遺失了信仰。(信仰應是對生命本源的探索與迴歸)

在這個我們所降生於其間的偉大的神秘世界面前,我們永遠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這就在我們同人世間所有那些不能令人滿意的東西之間隔開了一定距離(看不透事物本質)。這並不是什麼微不足道的小事。

——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世界,不抓根本的自我逃避只會封閉自己。

通向人類的真正的偉大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苦難的道路。如果這種苦難是有囤於世俗傳統的社會的盲目和昏庸所造成的話,那麼它往往使弱者產生盲目的仇恨,而強者則因此產生高尚的道德力量,這是一種人間罕見的巨大力量。

——大願(志)者大行,大愛者大道。帶著理想(心安於道 志歸本源)上路,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孤獨;懷著大愛生活,無論遇到什麼都不會痛苦。

自古至今,領袖們之所以能夠掌權並不是憑藉他們的思維和決策能力,而是憑藉他們的號召力、說服力和利用同伴們的缺點的能力。

——社會需要英雄形象,人心需要榜樣力量,領袖於亂世填補了人心這個空白。

這個愛好文化的時代怎麼可能腐敗墮落到如此地步呢?我現在越來越把厚道和博愛置於一切之上……我們所有那些被人大肆吹捧的技術進步——我們唯一的文明好像是一個病態心理的罪犯手中的一把利斧。

——那些狹隘無知的井底之蛙見一點低微的物化成果便鼓吹高過雲端,實為可憐。

寬容就是對於那些習慣、信仰、趣味與自己相異的人的品質、觀點和行動作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寬容不意味著對他人的行動和情感漠不關心。這種寬容還應包括諒解和移情……

——將心比心,悲天憫人。

任何一種偉大高尚的事物,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科學成就,都來源於獨立的個性。只是在文藝復興使個人有可能不受束縛地發展自己的時候,歐洲文化才在打破令人窒息的停滯狀況方面取得了最重要的成就。

因此,最重要的寬容就是國家與社會對個人的寬容。為了確保個人自身的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安全,國家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國家變成主體,而個人卻淪為唯命是從的工具,那麼所有好的價值就全部喪失了。必須先砸碎磬石然後才能長出樹木,必須先鬆土然後植物才能茁壯成長。同樣,只有在人類社會達到足夠的開放水平、個人能夠自由發展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人類社會才能取得有價值的成就。

——又是精準獨到的見解。人在身心自由(安定)下才有靈感和創造力。

人類最重要的努力莫過於在我們行動中力求維護道德準則。我們內心平衡甚至我們的生存本身全都有賴於此。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賦予生活以美和尊嚴。

——德為福之基,真為美之源。

教育的首要任務可能就是把道德變成一種動力,並使人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德育為本,本固枝榮。教育重在教人求真,求學旨在學做真人。

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豈止學校,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關於“和”的修行(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環境、與大道自然(生命本源))。

專業化總是自命不凡地透過有角質架的眼鏡來觀察事物,把事物所有的詩意全都破壞了……

——萬物之理不僅在於分,還在於合、在於平衡、在於無著。無著方能領略萬物的和諧之美。

“我們”這個字眼我總信不過,

沒有人能指著另一個人說:“他就是我。”

協議背後總有些事情不大可靠;

外表的一致掩蓋著鴻溝一條。

——“我”在私在,私在障在。

親愛的子孫後代:

如果你們還沒有變得比我們現在(或者說過去)更為正義、更為愛好和平、更為理智的話,那麼就請你們見鬼去吧!

這是我懷著無比尊敬的心情所作的虔誠的祝願。

我是(或者說曾經是),

你們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一個十分嚴肅的幽默。

哲學是其他一切學科的母親,她生育並撫養了其他學科。因此人們不應該因為哲學的赤身裸體和貧困而對她進行嘲弄,而是應該希望她的理想會有一部分遺傳給她的子孫,這樣他們就不至於流於庸俗了。

——謊言必然粉飾,真理無須裝扮。人們因著自我感官的低級而樂於接受喬裝的謊言。

正因為他的偉大是如此崇高,他才變得謙遜,這不是什麼故作姿態,而是出自於他內心的需要。

——領悟的越深,越會深知自身的渺小。故,越智慧越謙卑,越謙卑越智慧。謙卑是永無止境的修為。

不管什麼時候都得把自己看成是在火星上生活,周圍全是一群怪物。對這些怪物的任何行動都不要產生任何濃厚的興趣。同一些動物交朋友。這樣你就會重新歡樂起來,再也不會有什麼東西煩擾你了。

千萬記住,所有那些品質高尚的人都是孤獨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享受自身環境中那種一塵不染的純潔。

——品高和寡(尤其世風不正時),趣低和眾。歸真明性,合道功成。

啟迪心靈:《愛因斯坦談人生》(勝讀十年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