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歐陽詢(557~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著名書法家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歐陽詢畫像

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行書《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今天要為大家介紹是歐陽詢中楷作品《陰符經》。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陰符經》局部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歐陽詢所書《陰符經》分中楷和小楷兩種,小楷隨處可見。但中楷的《陰符經》鮮為人知,現存在徐州博物館的《陰符經》刻石,為清代楊映權得到拓本後翻刻。由於歷朝歷代對《九成宮醴泉銘》、《皇莆誕碑》等碑帖翻拓較多損壞較嚴重,而《陰符經》的保存較完整,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歐陽詢的用筆習慣。更方便學習歐陽詢的楷書風格。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陰符經》局部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陰符經》的字體結構佈局非常巧妙,嚴謹中帶幾分險絕,但字體又方整。更突出了體現了“歐楷”的結構特點,尤其注意的是《陰符經》筆畫空間距離上,疏密開合的變化更加巧妙靈活。如“天”“之”等筆畫較少且結構簡單的字,歐陽詢就將它的結構打開令筆畫間的距離拉開;而“執”“賊”等筆畫較多且結構較複雜的字,歐陽詢就將它們結構收緊令筆畫的距離靠近。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陰符經》局部

其次,《陰符經》的用筆上沿用魏晉時期,鍾繇 “二王”以及部分隸書的筆法,筆法高古清秀。例如“以”“哲”“行”等用筆結構都體現了魏晉時期的“以點帶線”,用空間距離代替筆畫的實際長度。使得人們可以看到同一個字,書寫形式有了變化使得全篇作品更加生動。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陰符經》局部

再次,《陰符經》由於保存的較完整,許多筆畫都能清晰看到歐陽詢的運筆軌跡和他在運筆時筆鋒的提按。例如幾個“天”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作者在書寫“天”字時,撇畫運筆或逆勢起筆,或順勢起筆由重到輕;捺連勢由輕到重。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陰符經》局部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唐太宗李世民書寫序言

歐陽詢鮮為人知的中楷,到底有多美

唐太宗李世民書寫序言

由此可見中楷《陰符經》較之《九成宮醴泉銘》更能體現歐陽詢楷書的特點。字體結構上也比《九成宮醴泉銘》更加靈活,用筆的筆力上更加顯示了歐陽詢楷書的遒勁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