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說西安,繞不開城牆。時至今日,氣派不倒的,風範依存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古城魅力的,是西安。”賈平凹曾這樣說西安。

  當眾多新型城市正一天天成為鋼鐵森林時,西安依舊保留著古香古色的建築風韻——古老的西安城牆,厚重的歷史,歷久彌新,古韻生香,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如何將之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彰顯新時代的西安精神,考驗著決策者的魄力。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西安城牆不僅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蹟,還與城市生活緊緊連接,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標識。

  西安人的一天,是從城牆開始的。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散散步、遛遛鳥、吼吼秦腔、下下象棋、會會老友,再用各種姿勢活動胳膊腿兒,這幾乎成了每個在城牆根下鍛鍊的人的標配。護城河、環城公園也成為西安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今天一起來探秘護城河,我們先從歷史說起。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1921年西安城牆南門

  唐末初掘:從無到有

  唐末昭宗天祐元年(904年)三月,長安城的建制發生了一次重大變革——佑國軍節度使韓建放棄外郭城與宮城,僅以皇城改築為新城。

  在此之前,皇城屬於內城,是大城中的子城,位於隋唐長安城北部的中心地區。當時的長安城只在外郭城牆外環掘了一條城壕,而在皇城的城牆外圍是沒有護城河的。

  經過本次改築,新城(即原皇城)由以前的內城變成了外圍城。出於城市防禦的需要,韓建命人在新城的城牆外,繞城牆一圈挖了道護城河。這就是西安護城河的早期工程。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1911年北美瑞挪會傳教士拍攝的西安城牆南門與護城河

  歷代沿用:多次疏浚

  五代、宋、金、元的府城(或路城)一直沿用了這條護城河,且多次疏浚、導水入壕,可見當時地方官員對護城河防禦功能的高度重視。

  比如,宋代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九月,永興府(今西安)府城井泉大半鹹苦,居民無法飲用,護城河有壕無水,知府陳堯諮上奏真宗,請求疏鑿龍首渠西渠,引滻水入城,並灌注護城河。

  同時,陳堯諮依照唐代舊跡,分出部分龍首渠水注入興慶池,使五代時逐漸乾涸的興慶池,重新恢復為遊人如織的風景名勝之地。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西安城牆南門歷史照片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1921年西安城牆護城河

  明代拓掘:從有到優

  明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護城河迎來了第二次大發展。

  這年正月,宋國公馮勝奉朱元璋旨意,“往陝西修城池”。具體而言,就是將西安城牆在原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北兩面拓築。

  隨著城牆外移、城周規模擴大,護城河也被延長拓掘了。拓掘後的護城河,位於城牆外側20米至60米處,壕深2丈,同樣是環城一週,共長4500丈,比城牆的周長長了近200丈。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清末北美瑞挪會傳教士白錦榮攝

  另外,護城河內,沿著河岸還砌有一條高6尺、厚2尺的壕牆。它外逼城壕、內為夾道,增強了護城河的防禦作戰能力。

  此後,清代在沿用明代護城河時,也分別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乾隆二年(1737年)、同治二年(1863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等多次疏浚護城河。

  而康熙元年(1662年),陝西總督白如梅與巡撫賈漢復主持的疏浚,將西安護城河加深至3丈。

  更大的修建則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全面疏浚護城河,並把河道拓掘到深3丈4尺、面寬6丈、底寬3丈。

  據史料記載,僅此一項工程就耗銀8000餘兩,為日後的護城河規模打下了紮實基礎。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賈平凹曾在《西安這座城》中寫道:“獨身站定在護城河上的吊板橋上,仰觀那城樓、角樓、女牆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長嘯了。”

讀懂TA的歷史,你就知道現在的“碧水繞長安”有多美

1911年英國浸禮會傳教士祁仰德拍攝的南門

  今天,歷史悠久、水深壕闊的護城河,雖已卸下禦敵大任,卻仍然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生態意義等,繼續為大西安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通過各方的努力,如今護城河已經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一波碧水繞長安”的美景也從詩詞中真正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裡,而這樣的努力與改變仍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