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的研究生看到很多同學是三本考研過來的,覺得心裡不爽,這是種病嗎?

蜜瓜醬


當然是病,神經病!如果類推:清華北大的學生,看到成為首富的馬雲這浙師大畢業生走上哈佛講臺,那悲哀就大啦!

讀過書的人都清楚,小學讀得好不代表初中高中好讀得好,高考成績代表你大學學分。再好的學校也有差學生,再差的學校也有好學生。這個常識誰都懂。

好漢不提當年勇,江湖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一個當今的研究生還不能釋懷的話,一定要去看看心理醫生,否則,趕上你的不只是三本生,可能還有大專生,高中生!信不信由你。

我有一個朋友,一個師專學歷的中學教師,三年前退休,去年被福州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照上面羅輯,該氣死多少人?!


夢寄鄉情


我有個朋友在洛杉磯留學。在他們那裡層級和社交圈的劃分是非常明確的。有錢的富二代和有錢的富二代一起玩。學霸有學霸的天地。什麼都沒有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有一天,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普通學生。通過自己的奮鬥賺到了很多錢。也買了跑車,租上了大房子。一點都不輸給那些富二代。

這時候這個普通學生想要加入富二代們的圈子,卻被拒之門外。以前富二代們看不起他是因為他沒錢。可是有了錢,這些富二代自然看不起他。

所以,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他們的區別在於一種身份認同感。

那些保送研究生的同學和這些富二代的心態是一樣的。因為保送,他們覺得高人一等,也有高人一等的底氣。這個時候,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身份認同。同樣都是保送的人會形成一種人上人的感覺。這一刻,他們已經和那些對考研生死未卜的人劃清了界限。

界限只要一旦劃清,想要再取消就非常難了。因為承認對方和自己一樣優秀,就是變相的承認自己和對方一樣差勁。這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心理考驗。

我記得前段時間法國發布了一則消息。說要取消法語當中的陰陽性區分。這則消息引發了法國人的強烈不滿。在他們看來,取消法語中的陰陽性,就是降低了法語的難度。因為法語難,他們會感覺到很自豪。假如法語變成英語一樣,人人都會說,他們的那一種心理優越感就會蕩然無存。

總有某些東西,承載著區分人和人的作用。可能是家庭環境,可能是某種能力,可能是昂貴的套裝,可能是美麗的外表,可能是一門語言,也可能是一個保送的指標。

一個國王需要戴王冠,是因為只有這樣別人才知道他是國王。如果他手底下的每一個臣民都有一隻王冠。那麼誰又能夠知道,他才是國王呢?你說他能爽嗎?

所以我覺得保送研究生的人看到別人三本考過來心裡會不爽,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任何人處在那個位置,也許都會不爽。


源姨


考研,考名校研,是當下眾多年輕人的選擇。有些名校研究生的履歷是這樣的:高考的佼佼者;名校的學生會主席;保送的名校研究生……不得不說,他們是天資極高,能力超強的一群人。然而,天才只是極少數,更多的名校研究生,則不是如此。他們只有一般的第一學歷:二本、三本,甚至專接本。學校呢,甚至可能是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學院……他們往往要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才能躋身名校研究生。

同樣是研究生,兩種人的心態大不一樣。究其原因,還在於現階段的社會對第一學歷還是有較為苛刻的要求。這使得保送研究生不僅有一種優越感,而且有一種不可超越的自豪感;這也使得後考的研究生,心裡總有一點小遺憾,甚至有點兒鹹魚難以翻身的小心酸。

這兩種心態都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保送的研究生不必心裡不爽,放平心態,繼續努力,未來一定會成為社會競爭中的佼佼者。後考的研究生,克服了異地、異校考研的重重困難,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成功為自己的命運扳回一局的人們同樣讓人欽佩。多少人被高考失利改寫了命運,而他們沒有。上天是不公平的,幸運兒是少數,但我們可以用雙手盡己所能去創造公平,能夠扼住命運咽喉,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值得尊敬。

人與人之間,天資方面相差不了很多。如果說這社會中的競爭者能力有高低之分,我想,可能是某些關鍵時刻他們自身的狀態,以及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機遇造就了不同的人。所以,搶佔先機者儘可自傲,但也需謹慎前行;後來者不必自卑,將相尚且有出自寒門者,一時的學歷豈能阻止你前進的腳步。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保研未必成功一輩子,自主考研一樣可以逆襲。人生是一條長遠充滿磨難的路,一時的成敗只能說明一個階段的成果,最重要的時刻是當下,最重要的是前行。


升值君


又是一個典型的歧視,一個本科出身就成了終身的烙印,這和不久前網曝那個陝師大因候選人本科學校差而取消已公示職位的事件一樣是經典的“歧視”。在那個事件中,候選人後來進入名校中山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已證實了本人的實力,因此也拿到了教職被公示的機會,卻被此前早已知道的本科出身被拒。

一個人本科就讀的學校比較差,有可能是因為家庭比較拮据,高考之前接觸的教育資源等有限;也有可能醒得晚,上了大學才知道努力;還有可能是高考失常,沒有反映出自己實力和水平等等。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些學生在三本的大學裡,克服了起點差的劣勢,考上或被保送進了名校,這種結果證實了這些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術潛力已經後來居上,趕上了985的學生,這些學生應該為自己自豪才是,千萬不要自卑,有人不爽那是別人的錯,不能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繼續堅持做最好的自己,記住過去的努力已見成效,繼續努力的話未來只會更好。

而那些不爽的985學生,真沒有什麼值得高高在上的理由,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是很害人的,且不說人人生來平等,本科名校只能說明在高考這一個考試中有些優勢罷了,並不能保證將來就其他人成功。現如今大家進入同一個學校已經在同一個起點上了,不爽別人的心理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讓別人不舒服,也影響自己的同學關係,一個不愉快的環境中求學生活應該是每一個人都不想要的吧。

很多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經常不願意多錄取自己學校的本科生,其根本原因是避免近親結婚,提倡多元化。譬如在弗吉尼亞州最棒的弗吉尼亞大學會錄取一些來自整個弗吉尼亞州其他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這些本科生的學校雖然沒有弗吉尼亞大學有名,但他們卻帶來了每個學校的風格和優點,揉入本已經有名的弗吉尼亞大學,從而使其更充滿活力,以致200年建校以來長盛不衰。以弗吉尼亞大學著名的法學院為例,生源有來自常青藤的,如肯尼迪家族不少的人在這裡法學院畢業,也有像丫爸這樣來自弗吉尼亞其他大學的,後者頂多開始會羨慕一下前者有過名校生活經歷,真正開始課程後沒人再會去關注其他人來自哪裡,誰能遊刃有餘繁重的功課誰就是“老大”,畢竟美國法學院的課程是有名的繁重的。

當歧視已經入侵象牙塔,尤其入住年輕人的心裡,這是何其可怕的一件事情。年輕人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他們還沒進入社會就已經開始給人分成三六九等,背後的社會原因不免讓人細思極恐。


心路獨舞


這也許算不上病,但問題也不小。具體來說就是心理狀態不對,要麼是不平衡,要麼是歧視,總之不是什麼好事。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有如下三點看法意見:

第一,我們不能以一個人在某一個階段的優秀和成功,來定義其一生的優秀和成功。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切人和事,都是在發展變化的。人的起點雖然很重要,但它遠遠不及在路上的努力重要。如果僅僅因為別人是從三本考進來的,就“心裡不爽”,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說明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心態出問題了。

第二,別人既然能從三本考入名校研究生,正說明別人的優秀程度不亞於你,努力程度甚至超過你,所以此時保送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證明自己。人的一生充滿挑戰,最讓人震撼的,不是一個強者做成一件大事,而是一個弱者,通過不懈的努力,做成一件大事,也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屌絲逆襲”式故事。就這個具體問題來說,保送生就是強者,三本錄取生就是弱者,強者要想體現自己的強大,不是去嘲笑、挖苦甚至欺負弱者,那隻會讓公眾更同情弱者,而是要去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第三,在完成學業步入社會時,用人單位在挑人時,最看重的肯定是應聘者的綜合能力素質,本科背景也許能起一點作用,但非常有限。與其對三本錄取生“心裡不爽”,不如去踏踏實實地學點東西。而且,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既然在同一所學校讀研,今後就是同學,可謂同氣連枝,榮辱與共。嘲笑同學無法帶給你任何好處,只會稀釋自己的未來資源。這種百害而無一益的事情,稍微有點頭腦的人就不會幹。

但願大家能把生命浪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成就自己未來的精彩人生。


陳向東


是病。而且病得不輕。“優越感”和“失落感”同時在作祟。這種鄙視鏈,純粹有病。

保送生,頭戴光環,洋洋得意,自以為自己很牛掰。轉身一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學,居然是三本考上來的。比如,曾經有一篇很流行的文章,我用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就好比,你是城裡人,坐在咖啡館裡裝範,發現農村來的窮學生,也坐在那裡喝咖啡一樣。

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處,但鄙視鏈無處不在。一個班的研究生,五湖四海,鄙視鏈也是客觀存在。重點大學,我700分考進來的,你600分考進來的,他居然是400分考進來的。考研還點不一樣,有保送的,有自己學校考的,還有差勁學校考進來的。為什麼同學會分成幾個小圈子?主要還是身份認同感,一個圈子一種人,其他圈子想融都融不進去。富人一堆,窮人一堆。就算窮人變富了,富人圈子依然排斥。

這個道理,在考研圈也存在。你是985考研的,他是保送的,我是三本考上來的。就像窮孩子發奮努力,跟你一樣當白領喝咖啡一樣。別忘了,各省的高考是不公平的,你500分上北清,他500分回家種地。人家的三本,也許學習成績不比一本差。人家是三本,發奮圖強,又考上研究生。這種人後勁也許比你更足,走上職場後,混得未必比你差。

職場上也存在鄙視鏈,比如,查你的第一學歷,三本考上研究生的,企業還不一定要呢。這就是歧視,為什麼?嫌棄你根不正苗不紅唄。但是在實踐中,這類人踏實肯幹,後勁充足,也許能夠彎道超車呢,千萬不要瞧不起別人。即使心理不舒服,那還是你自己的病。


職場火鍋


我不知道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瞭解到這種現象,也不知道你是如何洞察到名校研究生看到很多同學通過三本考上,就心裡不爽的。至少我遇到過很多的學生,而且有很多都是當地頂級院校的學生,有這種想法的很少,如果真的有,我覺得不能稱之為病,而可能是自尊心作祟吧。

說句實在話,我不能理解,真有這種想法的同學是如何去想的,保送研究生只能證明你在大學期間的表現比較優異,或者直白點說你在你就讀的本科學校表現優異。不過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高考其實不算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考試,畢竟地域差比較大,往前數幾年,山東的專科線可能比某些地方的本科線都高,所以大學在哪裡讀,並不能客觀的體現出來誰學習好、誰學習壞。除此之外,高考畢竟只是一次考試,有的同學臨場發揮不好,有的同學可能正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沒有考好;我就見過一個學生,高考的時候少考了一門,照樣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學校。退一萬步講,就算是高考就是能力有限,考的一般,去了三本,但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憑本事考上的名校,誰有資格瞧不起你呢?

最後說下,如果你是保送的,那你應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果你是三本考上名校的學生,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好好努力,畢竟當你就業的時候沒有人會問你小學在哪裡上的,在當今這個社會,比較看重的是結果,記住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考研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張雪峰老師


自從國家恢復高考之後,就有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考入大學。那個時候即使考入專科院校也是件比較難的事情,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國家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現在大學錄取率比以前高很多,專科院校的錄取率就更高。物以稀為貴啊,大學生多了,再加上競爭激烈,現在大多數人大學畢業期間就準備考研究生博士生,有些重點大學也有保送研究生名額。


研究生在共同的教室學習,就有部分研究生心裡不爽,覺得自己是保送研究生來到這裡學習的,而有的同學是三本考研過來的,這是種病嗎?


其實這就是心裡不平衡,也可以說是病,而且是歧視。覺得自己是保送研究生,是重點大學畢業生,而他們是三本院校畢業的,居然能在同一班級學習,可是對於這部分研究生可曾想過,三本考研過來的同學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比保送的研究生並不少,甚至付出更多的努力。考研考試對所有參與人都是公平的,二本也好,哪怕三本也好,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作為保送的研究生沒有經歷這樣過程已經是很幸運的。


再者高考的失利並不代表以後的人生也是失利,上三本是在參加高考那時候沒有保送研究生的成績好,但是不代表三本的同學一輩子學習成績都沒那些重點大學的學生成績好,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已經成功逆襲了。所以看待問題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也不要覺得心裡不爽,在研究生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學習實力去說話。


三本考研過來的不管怎麼說,學習能力還是智商都不會太差,外加不斷努力,和保送的同處於研究生這個舞臺並不奇怪,過去不代表未來,但願保送的研究生能放下心裡的不爽,放下心中的歧視,好好處理同學之間關係,相互學習吧。


決勝網


“推免生”比“統考生”更優秀

2015年12月,我參加了研究生考試;2016年8月順利考進了“大連理工大學”。作為統考進來的學生,當我知道在我的班級裡還有幾個從別的985院校直接推免進來的同學時,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直插心底。披星戴月,努力了一年多來進來的學校,在推免生的成長軌跡裡,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站點,到站下車就一切OK。



同樣都是考進來的幾個同學,在討論這些話題時,往往會有很多“酸話”:說如果統一參加考試,他們不一定比我厲害。當時,這些話我是贊同的。但是,上學兩年後,我逐漸有了些不一樣的看法。在我的研究生班級,同一個專業的“推免生”同學,絕大多數在班裡依然是那最優秀的一個群體。不論是課堂表現,還是期末論文,我發現他們的成績更高、論文寫得更好、更翔實。擁有著更加規範、投入的學習和研究勁頭。相比於他們,我們很多人更像是一幫烏合之眾。(這話有點重,但是大概就這意思。)



如果我是推免生,我也不爽

有資格被保送的同學都是“有保送資格的”重點院校裡:成績名列前茅的那幾位。從他們在大學時的等級劃分來看,他們也算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今和二本、三本的同學進入同一個平臺,這種心理落差非常大,當然會覺得心裡不爽。如果是你,你也不爽,不是嗎?人之常情而已。



但是這種心態不僅會影響同學關係,還會給自己的學習帶來負面的影響,產生對學校“不公”的怨恨。所以,調整心態是必要的,既然又在統一平臺競爭,何不向大家證明自己的實力呢?深入交往之後,就會發現,很多從三本進來的同學,雖然整體的學習能力要差一些,但是學習的慾望可是一點都不差。更有很多同學,把研究生期間的學習看作改變人生的跳板,所以跟他們相處,對自己的成長是有益的。

同樣是碩士文憑,應聘時充滿“歧視”

研究生畢業之後,就會知道:雖然統考生和推免生是同一個研究生院畢業,拿到的是同樣的碩士文憑,但是在應聘和國家招考時,得到的待遇是迥然不同的。



比如,有的高校在招聘老師時,除了要求“碩士”之外,還要求本科是“211”或者“985”;有的大企業在招聘時,一樣會首先關注應聘人員的“本科學歷”。在今年的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的條件裡,你就可以看到有很多單位是要“本科985”的。即使你碩士畢業,甚至博士畢業,只要你本科不是985,一切都是徒勞。



所以,這種歧視和偏見,在很多場合下,依然清晰可見。作為推免生的你,怎能覺得心裡不爽呢?

真正不爽的應該是參加統考的同學,辛苦努力一場還是受到很多單位的歧視!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對於這個問題,我其實深有感觸。我當時大學是在某211高校,但是在全國高校來看名聲不算非常大。收到自己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覺得非常興奮。

但是當研究生開學的時候,看到身邊的同學,都來自全國名校。後來還得知自己是班裡最後一名考進學校的。剛開始心裡確實有些自卑,覺得自己會不會不如別人。我想如果有遇到這樣情況的話,大家可能都有過相似的心情。

而有些學生可能由於在本科期間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就得到學校的研究生推免名額。當開學之後發現自己的同學有些是從二三本學校考進來的,心裡難免會有些不平衡。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其實我覺得這兩者的心理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對於從二三本學校考上研究生的同學,我認為沒有必要覺得自卑。你能和其他名校的人一樣考進同一所學校的研究生就說明,你已經很不錯了。

也許你大學期間是比他們落後的,但是研究生新學期的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在同一起跑線,只要自己以後好好學習,你完全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優秀。

再者,現在已經不是唯分數論的時代了,而且,不能只注重一時的成績。更應該看重以後的進步。不要故步自封。

我們應該明白,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從二三本學校考上研究生這就說明你已經進步很多了。應該放平心態,繼續努力。

而對於保送的同學,不應該只留戀自己過去的輝煌,更應該注重現實。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否則只會被其他人不斷超越。

研究生新學期的開始,就意味著新徵程的開始。應該和過去告別,以後的人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END——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