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x尚小尚
對房價幾無影響,如果真的將建築面積計價改為按套內面積算,單價必上漲,不會直接引發新的一輪房價上漲潮
以北京為例,實際在新房的購買合同中一直都存在兩個面積,一個是建築面積,另一個是套內面積;兩個面積單價肯定不同,但只是不同的計算方式,房屋總價實際是沒有變化的。目前所有的期房在項目銷售之前都會按照“一房一價”雲申請預售證,所以說,在出售前,房屋價格就已經確定。在之後的合同中,會分別註明按照兩種面積計算方式得出來的總價,但實際總價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舉個例子:
一套住宅建面為120平米,套內建面為90平米,如按照建面為標準計算,單價為30000元,那這套房子的總價格是360萬;而按套內建面90平米計算,單價則為40000元,總價格仍是360萬。
但政策的出臺,主要還是打擊了那些套內面積特別小的開發商,以往可以通過公攤面積耍耍手段,這下將無處遁形了,更讓消費者買到了實實在在的面積。而另一方面,對於物業費、採暖費等按建築面積收費的項目來說也有可能有所降低。
如果在二手房市場也實行按套內面積做為交易計價,對於所有購房者也是一大好處,讓購房者可以做更好的比較,當看處於同一地段的小區時,如果都是按建築面積計價的,可能比較的就不夠透明,同樣的面積,由於公攤面積的存在,勢必就會造成實際使用面積不等的情況,加大了買房者的顧慮。
總的來講,套內面積的計價改變會讓我們的交易更加透明,買到的面積就是使用的面積,真正地實現所見即所得,對我們普通人也是利好。
關注小崔聊房,專注分享房產交易乾貨,普及房產交易知識,歡迎關注轉發哦~
小崔聊房
那麼,新提議案的實施是否會刺激房價進一步上漲呢?
2月18號,住建網頒佈新提議方案:“住宅建築應按套內面積進行交易”,引發各大媒體以及吃瓜群眾的熱議。從近年來政府調控的決心來看,新規的執行引發房價新一輪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新規的執行勢必會引起計價方式發生改變,但房屋的總價波動幅度不會很大。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現在建面100㎡的房子,套內面積為80㎡,單價2w/㎡,總價就是兩百萬(計價方式為:建築面積×單價=總價)。新規調整後,開發商肯定會把減除公攤面積的價格重新計算到套內面積裡面,上調套內的單價,保持房屋的總價不變。原單價2w/㎡的價格,上調至2.5w/㎡,總房價是一樣的。(計價方式變更為:套內面積×單價=總價)。
但是新提議案研討期間,肯定會有不良中介大肆宣傳房價上漲的信息,購房者需要有理性購房的心態,不要盲目跟風,以免掉進中介們的圈套。
大師侃房
剛才看了各位朋友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觀點截然不同。部分朋友認為不會引發房價上漲,也有的朋友認為房價上漲是必然的。那麼,房價到底會不會上漲呢?本人認為,房價不會象人們想的那樣,會帶來新一輪上漲。理由是:
一,實行購房按套內面積計算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購房者的壓力。住建部這一政策的出臺,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各地意見,傾聽老百姓的呼聲基礎上出臺的。這是一項順民心、合民意,有力於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好政策,必將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那麼,如果這項政策的出臺,伴隨著房價上漲,不能給老百姓購房減輕負擔,這項政策就毫無意義。我想,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政府是不會這樣做的。
二,房價小幅上漲和下跌,只要在可控的合理區間都是正常的。我國南北、東西地區的差異比較大,發展不平衡,每個地市之間由於人口、面積、區位、交通、經濟等不同,決定了房價高低不同。在保證平穩的狀態下,小幅上漲和下跌,不會引起大的波動,都是正常的。只要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政策持續發力,就不會引發新一輪房價上漲。
三,物業等其他服務性收費可能適當提高。購房按套內面積計算,公攤面積的管理和使用都會產生費用。這部分費用如何收取,合理安排使用,想信還要配合出臺細則。既要保護業主的利益,也要保證物業管理的科學高效。
總之,要以樂觀的心態,理性看待這一問題,也算是政府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一項措施吧。
謝謝大家!
‘
平淡如水5343
住房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房屋單價肯定是要上漲,但對房屋總價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這在實際銷售中已經體現出來。目前,雖然各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仍然習慣採用按套議價或者按建築面積議價,但在最後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一般會將議定的價格折算為套內建築面積單價,並作為合同單價。
事實上,上商品房實行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並不是一個新提法,早在2001年出臺的《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就已經明確規定,商品房可以按套(單元)計價,也可以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或者建築面積計價。只不過多年以來,開發商一直習慣以建築面積計價。
上述第十八條第二款同時規定,商品房建築面積由有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組成。套內建築面積部分為獨立產權,公攤的共有建築面積部分為共有產權。從產權角度來說,以套內建築面積計價更為合理。
實際上,在商品房銷售實行按建築面計價多年之後,突然要求改為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推測應該是在為開徵房地產稅做準備,因為在房地產稅開徵的稅前扣除方案的討論意見中,有一種意見是按照人均使用面積進行稅前扣除。
小豬房論
住房按套內面積算,相當於縮股,即使是價格平推,都要上漲13%-15%。由此會否引發房價新一輪上漲呢?
房價透明性差
房價價格信息及成交量均不夠透明,短期趨勢不明,所以房價週期也很長。在住房按套內面積算的情況下,對市場的衝擊可以分成兩個方面。
一是強化了上漲預期,房價目前已經是金融屬性,對預期比較敏感,在住房按套內面積算,相當於縮股的情況下,正常會推高房價上漲及上漲的預期。
二是帶動了新房周邊的二手房價,不明就裡的購房者在市場錯誤的信號下,對二手房價形成支撐。
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
牛市不言頂,房價到底還有沒有上漲空間,這條政策的出臺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
這條政策對剛需來說很痛苦,本來正在用六個錢包使出吃奶的勁,好不容易看到房價轉軟的曙光,這下至少是痛苦的時間要延長了。對猶豫觀望的剛需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他們就得被逼出手了。
但是如果這條政策出臺後,房價一步到位後,如果後續出現乏力的情況,就說明,那波出手的剛需是市場最後的購買力了,最後的子彈已經打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那就明顯說明利好出盡是利空,那就是利空的號角真正吹響了。一些開發商就會本能地選擇在政策的掩護下悄悄降價。
天下會會天下
2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方網站發佈的《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二部分2.4.6條寫到: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導遊郎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想會不會引發房價新一輪上漲的問題,不管是以前的按建築面積進行交易還是以後將按套內面積進行交易,換算都不是太難的事,對房價影響不大。
導遊郎最先想到的是這條政策對減輕以後開徵的房產稅負擔影響很大,對住房持有人來說是一個好事。房產稅基本定調是按評估價徵收,但應該會考慮每戶家庭或者人均免徵多大面積。很可能這是為房產稅徵收掃清一個障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政策不會引發房價的新一輪上漲,反倒可能預示著房價快走到頭了。
導遊郎
這是必然的,房價肯定會迎來以此為契機,進行新一輪的上漲。
首先,從開發商方面來說,天底下就沒有會虧本的商人。公攤面積的取消,他們肯定會從其他方面來找補,可能是單價的上漲,也可能是通過其他裝修呀車位呀,進行提價捆綁,讓你不得不買單。
其次,從政府方面來說,打一下,肯定是要給糖的啊,不可能把開發商逼得太緊,肯定會讓他們賺的,畢竟國民經濟的發展還需要他們的努力和貢獻啊。
最後,從成本方面來說,公攤面積雖然是取消了,但開發商建造的實際成本擺在那裡。總價不變,單價肯定要上漲啊。
所以,無論怎麼說,公攤面積的取消,必然導致房價的新一輪上漲,只不過就要看漲多少了。漲得太厲害,政府肯定不會同意的,會限價的。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沒有什麼好糾結的了,只是看接下來的動作還有一些具體的政策怎麼說吧
阿九扒樓市
這類問題,最近網上相關文章非常多,我感覺可歸納為三類觀點:
第一類可能是房價仇視者,明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卻寧願自欺欺人,幻想著面積計價方式調整後,購房成本會降低,或者已購房者幻想天上掉餡餅得到利益補償;
第二類算是心態平和者,弄明白了計價方式的變化與房價漲跌的關係,認為只不過是帶皮核桃和去殼核桃之間的數字遊戲而已,心態平和如水,不喜不悲。
第三類則可能是房價炒作者,正好藉此之機,解政策解讀之名,宣傳房價上漲輿論之實,試圖營造購房恐慌心理。
而我的幾點理解如下:
第一,如果真的採用套內面積交易計價,在剔除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一定時期內,名義房價(即房屋每平米單價)毫無疑問會相應上漲,但實際房價(房屋總價即購房總支出)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第二,面積交易計價方式調整,會倒逼開發商調整設計理念,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廣大購房者所期望的,即開發商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認真研究設計出更加科學、公攤較低且居住品質進一步提升的產品戶型;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即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公攤面積,在產品品質和居住舒適度上作出一些犧牲(例如一梯多戶、公共門廳壓縮、立面造型簡化等),公攤可能是降下來了,但居住品質也大打折扣,這是至少我不希望的結果。
第三,如果房產交易面積計價方式改變,那麼與房地產相關聯的一些上下游產業也會隨之逐步改變交易計價規則,產業上游的比如容積率、設計費、報建費、測繪費等,產業下游的比如裝修費、物業費甚至租金等。說白了,計價面積下降了,要想保持原有的計價收入,唯一的途經只有提高計價單價,市場最終講究的是供需關係和博弈平衡。
合肥老李
首先,看一下這段時間的房市和政策:翻倍瘋漲-國家不準漲-橫盤-量價齊跌/打砸售樓處-房企還貸壓力大-後期可能崩盤。
在這個時間推出取消公攤面積,有幾個好處:
單價不降購房總額低了,相當於變相降價,能讓一些本來上不了車的上車,回籠資金,而且讓打砸售樓處的人沒有理由;阻止房價過快下跌,穩房價防止崩盤,因為單價看上去沒怎麼跌,只是總額打折了,符合國家的導向;套內面積容易計算,減少開發商重複計算,另交易稅費以及其它與面積掛鉤的費用總額會減少。
靜觀121
個人感覺不會,一是單價上漲,總面積下降,總體價格水平維持不動的可能性大,要先消化掉這個政策後再做取捨;二是趁此契機,房屋單價不變,相當於降價,刺激一部分消費。
當前是房價過高,造成購買力不足的問題,要不降下價格來刺激購買,繼續漲價對於購買力沒有提升作用,只會讓交易成功率越發減少;要不提高購買力,這就要多發錢,讓利於民,這個臨時看只能保障體制內的少部分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在短期內實現,房價可以不降或者有所漲價,只不過換來的就是更少的成交量。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套內面積的事,是為以後的政策鋪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房價的走勢也就明瞭了,靜觀其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