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


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涉及到房地產未來的價格走勢。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剛需的話可以把積蓄變成房產,如果不是剛需,房產當做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那麼就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房產投資,重點要考慮該房產未來的升值空間。過去二十多年,房地產市場,北上廣深等城市,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速。這一方面跟貨幣發行有關係,另一方面跟居民收入提升有關。圈內比較常見的一個說法是,房產是丈母孃經濟,未來房子還是會有人買的,但是上海的房子要從8-10萬再翻倍,需要的時間可能就不是三五年而是幾十年。這樣來看,整體的投資收益率可能就比不上其他資產。

那麼,如果還是想投資房產,什麼特徵的房產會有增值潛力呢?核心城市規劃發展的區域就會有比較好的空間。成熟的商圈附近的房子,房價已經包含了其周邊生活便利的因素,對於未開發的區域,周圍生活圈尚未成型的房產來說,未來配套設施建好,生活更為便利,那麼,房價就會有增值空間。

再說一個,北上廣深房價會跌嗎?至少對上海、北京來說,房價不是對標當地人的收入來說的,而是跟全中國有錢人的資產相比。比如其他二三線城市的有錢人,小孩到北京上海讀書,那畢業之後是不是會要在上海買房?國際化大都市的吸引優質人口的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所以,一線城市的房價要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考慮未來的漲幅問題。


滬上金融女


前段時間有個好朋友通過微信聯繫我,她說自己目前正好有50萬元的存款,正在糾結是繼續用來進行投資理財,還是把這50萬元當中購房款,在市郊區域買一套一室一廳的小房子。 相信這樣的困惑,是很多年輕人在理財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

今天我就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與看法。 在進行個人理財的過程中,銀行存款和房產是很多人理財的重要目標和主要動力。對於那些比較注重資產流動性的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會通過銀行存款這樣的方式積累並儲蓄財富,是因為他們認為,在日常生活當中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存在銀行裡的積蓄就能夠派上用場,確保自己隨時有錢可用。

但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的話,也有人認為,目前我國早就已經進入了負利率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與其把錢都存在銀行裡等待貶值,還不如儘早儘快的趁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把錢買成房子,至少還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保值。

其實,說實在的在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才最好這方面,真的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畢竟每個人的理財動機不同,每個人想要通過理財實現的目標不同,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每個人對於財富的渴望程度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大家在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方面所作出的選擇。

但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個人支持:

買房產!建議是一線城市核心房產。

從歷史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說,儲蓄的回報遠遠低於房產的回報。

有個朋友說的好:雖然房住不炒,房價不會再像之前那麼猛漲,但是同樣不會猛跌。把“積蓄”變成“房產”,起碼房子一直在,如果拆遷那就更好了不是嗎?

歡迎隨手關注財富精算師。


財富精算師


我們都知道猶太人的財商教育,錢生錢是最快也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從人生規劃的角度,我們無論怎樣努力,如果不會理財,如果沒有資產,那麼基本上就會是一個一直奔波的勞碌命。所以,現金資產和固定資產是我們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現在金融市場低迷而且不規範黑幕的情況下,假如手裡有現金資產,多做些調研,投資地產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在2000年左右,曾指導過兩個手裡有些現金的年輕人。一個不聽勸,回老家農村蓋了七八間的一個大院子;一個在深圳關外邊緣買了房子付了首付,一直很艱苦的供房;到這個階段,兩個人的財富差別就出來了,一個辛辛苦苦這兩年在老家縣城買了房(還好趕上深圳坪山的開發也去買了一套房現在供著也已經200多萬的價值啦),另一個把資金拿出來在老家市區裡給老人們買了兩套房,資產已經是近千萬的差別了。

當然,我們現在可能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但從那麼多人盼著房子跌下來,國家領導也講話控制房價,房價也沒有飆升亂漲,漲漲跌跌起起伏伏,說明投資環境比較正常了。

所以,不要總叫著炒房怎麼怎麼的。你把這些人叫做投資人感覺一下,這些個投資人基本是把握趨勢很準的。你賺了吆喝,他賺了資產。

你說,有價無市,是的,可能是買的人少了,但另一方面,價格不合適賣的人也不多了;你說的市場,他考慮的是增值。如果一直在增值,哪怕比較慢,因為沒有好的投資品類,作為投資者當然也是不會出手的。

我一直覺得,這類問題是投資問題。我們金融市場不發達,投資品類太少了,所以,房子就成為了衍生投資品,成為硬資產,這應該是中國特色。

其實,我還是建議能買得起房的,篩選一下自己的城市、老家的房子,最好的主打新房去買一套。現在看著貴一些,供樓也會很辛苦,但你想著這是投資,是零存整取,而且,還是所有投資品類中增值最快的,過上五年八年,再看看自己的選擇,我們就會感謝現在的投資了。

為什麼說是投資問題,還有個因素是通貨膨脹率。我們工資上漲和賺錢,基本上是跑不過經濟發展的通脹的。20年前100元是什麼價值?現在100元又是什麼價值?但是,20年前房子什麼價,現在又是什麼價?

那些每個階段叫著不讓你買房的人,可都是自己買了房,究其實質,不過是熱鬧一場為了賺眼球和點擊率;而大眾天天嚷嚷跌了跌了,我們見過熙熙攘攘的大眾們賺過錢嗎?不理性,不會思考,人云亦云是最大負資產,而投資講究的恰恰是耐心和理性。

目前階段,如果市場冷清,逆向思維角度,也許是考慮進入的好時候哪?反而,人人都說自己買房賺了大錢的時候,倒要警惕哪!


原點財商智慧


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要考慮你是投資,還是自住:

如果是自住的話,那什麼時候買,都不為過;你買來,就是住的,漲跌跟你無關,跌了你也不會損失,而漲了,你自住啊,不可能把原來住的賣掉。你賣掉,確實賺了錢了,但賺了的錢,也不夠買新的啊。

如果不是自住,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個人,那我真不建議再繼續買房了,投資房產,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未來十年,房產大概率是跌,而且,有價無市,死死套住你所有錢:

第一,房產稅出臺,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了。到時候,第二套房,必然徵稅,你買房出租的收益,在房產稅面前,就是負數。

第二,中國人口在持續減少,而且,短期內(30年)看不到人口會上漲,甚至最起碼停止下降的可能。

這房子,是賣給人的,人口減少了,你賣給誰?

第三,國家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和加強,讓金融和房地產業,至少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不可能再有大量資金進入了。

現在投資房產,就是最後一任接盤俠。普通人,你接得起嗎?

所以,現在有的積蓄,除留足自用金們,剩下的,存銀行定期或穩健的理財產品、購買國債,才是最靠譜的。


董江波


哈嘍,我是女王小姐姐,我來回答。

關於你這個問題,我反問你一下:你覺得什麼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這個答案,我暫時先不公佈,有知道的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區留言。


適當的負債是前進的動力

我有一位同事,有一天跟我發牢騷說:“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天拿著固定工資,每天得過且過,有什麼奮進。

我說:為什麼不買套房子呢?

他答:為什麼要買房呢?我老家有房,買那麼多幹嘛?

我又說:其實買房子,有一個好處,讓你可以有衝勁,不像現在這麼“沒勁”。

這位同事頓了下,終於反應過來了,說:原來,如果我買房,依我現在的能力肯定是買不起,但是現在可以貸款買房,每個月償還一定貸款,那我就會拼命的去掙錢,去還這個貸款。給我帶來了動力,其實這是一個目標,我有了目標就會全身心去奮鬥。之前就是漫無目的,沒有目標才會覺得每天過的沒意思。

我說:你終於明白了,適當的負債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不動產是一種象徵

<strong>積蓄存理財,年利率能有多大?如果不怕被“爆雷”的風險,那就存一些高收益的p2p!

不管是投資在哪個領域,都是有存在風險的。

1、黃金、期貨、股票等金融產品。它們屬於金融產品,本身是根據市場變動而變動,不具有保本的功能,但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也就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前提是你要能夠精通這些產品的屬性,以及你準確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2、投資商業。無論是投資開店還是投資創業,這也不是一個穩固的收益,都知道創業不易,成功孵化出來的項目也是不多,所以不要寄希望你能一招必勝,立竿見影。打水漂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呦。

3、買房子。房子是用來住的,看得到摸得著。其實這就是你的錢,住進去,天天都能盯著錢看。一套房子小到幾十萬,大到上百上千萬。你天天和錢睡覺,何樂而不為,房子在那裡又跑不掉。

擁有房子其實也是一種象徵,代表了你的一定經濟實力,你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用房子作為抵押去貸款、也可以利用這個作為一個進階去辦理信用卡(白金信用卡)。信用卡權益多多,功能豐富,時不時還有各種“羊毛”可以薅,何樂而不為呢?


買房,可以住;也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充滿幹勁;有目標就有前進的空間和動力!

最後,公佈答案:是房子


多卡近妖


這個問題有意思。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我就用個人體會來說一說。

15年的時候手裡有些積蓄,不多大概20萬吧,我們縣城房價不高,還夠付個首付,按揭了慢慢還,然後努力工作還清貸款。本來劇本應該是這樣的,可是當時看到股市很火熱,我也心癢癢地去湊了一腳,心想賺一筆就去買房,於是遇到了股災,深套在裡面,再踩到上海普天帶星帶帽。於是首付所剩無幾,看上的房子開盤了,卻沒錢去買。

同樣是15年,我的一個叔叔銀行貸款到期,本來說好的可以續貸,找過橋資金還上以後銀行卻不貸了。呵,前幾年爭著給你貸款,現在卻過河拆橋。沒辦法,只好把房子賣掉還了過橋資金。

很多人認為,中央對樓市的調控不放鬆,房價漲不到哪去,不該把“積蓄”換成“房產”。卻不知,房產其實是我們老百姓的一道保險,這兩年,股市、民間借貸、P2P等等韭菜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很多人只敢把錢放在銀行,所以大額存單才這麼火,因為保本。在理財投資裡兜兜轉轉,最後才發現投資房產最穩。

雖然房住不炒,房價不會再像之前那麼猛漲,但是同樣不會猛跌。把“積蓄”變成“房產”,起碼房子一直在,如果拆遷那就更好了不是嗎?


玉魚與瑜


 我也來吐槽吐槽,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本人現33歲,在三線城市,2015年是29歲的時候,年薪是10萬,老婆年薪5萬,一年近15萬的收入,15年底有20萬的存款,當時計劃第二年要孩子,就想著買輛車,因為老家是農村,工作在城裡,50公里差不多,回家方便點,以為房價都很貴,根本就買不起,然後16年我老婆閨蜜買房了,拉這我老婆一起,我老婆也問我,但這時候已經沒有錢了,買車12萬,還有10萬做事業起步資金,等於身無分文,我老婆閨蜜買的是90萬差不多的房價,首付35萬差不多,我更不考慮了,直到2017年初開始漲,現在我老婆閨蜜的房價從開始的8500已經漲到12000,同樣的面積,要多付42萬,他還是學區房,在我們那算是三線城市裡很好的學校,然後2017年開年我還沒萌生買房的想法,我小舅子就一直跟我老婆說這幾個月房價一直在漲(他做中介的),那會兒我也沒意識到,但他推薦我關注一個新盤,有學區,還在市區裡,周邊雖然在規劃,但當地政府拆遷力度也是大,就想著那邊,預計在下半年開盤,這時候我居然這麼聽話,還真等了他大半年,銷售說9月開結果沒開,一直到10月中旬,從他9月不開盤我心裡起了懷疑,就找其他盤的備胎,到10月15日定下了更遠一點的一個盤,最後定了150萬的一個房,對那地方也滿意,唯一不好的就是學區不如我老婆閨蜜的,現在在這發帖就是感嘆感嘆,後悔後悔,如果當時不買車,12萬再加上我父母支援10萬,女方父母借10萬應急,現在也不用後悔了,面積跟我老婆閨蜜差不多,但距離開發區遠了6公里,學區還不好,唉


房價晴雨表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把“積蓄”變成房產,從總體來看是正確的,有了房產的人在當前是絕對不會後悔的。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90年代末我所在城市中心市場附近有門面出售,價格每平米1.5萬元左右,我當時在股市投了40萬元資金,加上股價上漲變成了60多萬元,有親戚邀我一起買一個100平米的門面投資,每人拿一半資金,我不肯,結果我親戚邀上他另外一個好朋友在中心市場附近買了一個100平米的門面,當時總價格150萬元。到了現在地個地方的門面差不多已漲了每平米10萬元,就是說100平米的門面現在的價值可達到1500萬元了。現在一年的租金近30萬元。

而我的股本投資到了2015年之前漲到了差不大80萬元,我當時還慶幸自己沒有與親戚買門面,暗地裡譏笑好那位親戚,可是哪曾經,經歷2015年6月的股災,我的80多萬元股票立馬縮水成了8萬元不到了。我後悔死了。

所以,我奉勸有閒錢的朋友還是要進行大膽的不動投資,否則錢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貶值了。會讓人追悔莫及,那就什麼都沒有用了。


開偉觀察


這個問題要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根本就無需考慮,有積蓄不買房的都是失敗者,但是到了2019年的現在,就會有不少人猶豫了,是不是應該把錢變成房子呢?

沒什麼好猶豫的,答案是應該換成房產。很多人有疑問,在經濟下滑,失業率增加的時候,房價也會跟隨下滑才對,就算豬肉帶動了通脹,但總有迴歸合理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買房呢?

一定要牢記,不要拿國外的情況來套用在國內,這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絕不會重複日本的泡沫經濟過程,穩定房價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做起來並不難,改變調控政策就可以,絕對不要幻想房價暴跌,未來的房價會隨著人口的聚集而不斷穩定上漲,當然這是在人口聚集的地方,那些人口流失的地方房價不可避免的會逐漸下降。

在目前這種不景氣並伴隨著資產貶值的時候,還有什麼能比房產更能安全保值的固定資產呢?所以把積蓄換成房產依然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的加槓桿會陷入債務的泥潭。


海色民生


把儲蓄變房產,過去三十年這麼做的人,都賺錢了,為什麼?未來是否還是如此?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時機選擇非常重要,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是買房包贏的——如果,時機選擇錯誤,就要損失“時間成本”。但是對比儲蓄和其他投資,房產最少做到保值,是否增值,則未來更多地取決於城市的人口和城市的經濟結構。如果說,過去三十年,是“買房就賺”,未來則可能是“需要買對房”。

過去三十年之所以房價持續上漲,期間下跌的年份少,時間短,對比長期上漲而言,不足為道,其背後的根源:早期是人口紅利,再後來是城鎮化推動,再後來是政策推動(棚改,舊改,去庫存,救經濟等因素),而在這一系列的不同因素中,只有土地財政是“一而貫穿”的核心因素,即地方財政驅動。從目前來看,儘管“房住不炒”愈演愈烈,信貸和lpr逐步加快收緊對房產的調控,但是並未觸及上述根本——土地財政。

世間萬物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質不變,現象和結果難以改變,這是我們討論“儲蓄變房產“問題的核心。如果,土地財政問題不解決,貨幣超發問題不解決,民間資金沒有地方去,只能買房保值。而事實上,目前這兩個核心問題並沒有改變。

我一直強調,房產調控的目標是什麼?不是要房價下跌,或者主動刺破房價泡沫,要房價暴跌,這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房價調控的目標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既不能大跌,也不能大漲——希望能夠通過時間,消化掉“居民收入增長大大落後於房價上漲速度”。

因此說,如果,一個城市產業結構夯實,人口結構持續提升(年輕化,知識結構提升),那麼,未來房價潛力不說像前三十年或者前十年,至少保持上漲是合理的。

總結起來,過去對,未來未必不對,未來對,不代表像過去一樣“傻子買”都對,而是對比“過去”,要“買對”城市。因此說,從本質角度看問題, “儲蓄”變“房產”過去對,未來也對——至少跑贏每年貨幣6-7%的貶值速度而做到保值,儲蓄卻不能保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