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安排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了,電視劇可以這麼編嗎?

《大明風華》作為神劇的特點越來越明顯了。

在已經看過的16集內容中,朱家這一家人吵吵鬧鬧、紛紛擾擾,相互之間勾心鬥角,玩心眼、搞詭計,這倒也是帝王家的常態。

朱棣得位不正,建文皇帝又下落不明,這成為朱棣的心病,既怕哪一天建文這小子冒出來,自己的江山不穩;又怕有一天,黃泉之下見到老爹,這種殺侄奪位的爛事不好交待,弄得是惡夢連連,睡不安穩。朱元璋造反起家,朱棣也是通過造反取得皇位,造反成了他朱家的傳統,朱棣很是擔心,自己的兒子、孫子們有樣學樣,也想著通過造反上位。造反是要死人的,這要死的人還是他朱家人排在前面啊,你說朱棣能不心焦嗎?


《大明風華》安排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了,電視劇可以這麼編嗎?


朱棣挖空心思要找到建文帝,歷史上確有其事。鄭和下西洋,出發點就是朱棣要到海外尋找這位小叔叔。海上是一條線,陸上也有一條線,一直找了幾十年,始終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電視劇《大明風華》又給了一條線,就是通過靖難遺孤來查找建文帝線索,而且就前面這16集內容來看,這是作為一條主線來演繹。

電視劇當然是可以虛構的,在符合基本史實的情況下,對一些具體情節作一些藝術加工和處理,可以讓歷史看上去更豐富、更生動、更有情景感。但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符合基本史實,不能歪曲、更不能捏造。


《大明風華》安排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了,電視劇可以這麼編嗎?


《大明風華》中朱棣通過靖難遺孤這條線,還真是找到了建文帝。從電視劇情節來看,這個故事設計的前後矛盾。這批人從靖難之役後,就被朱高煦秘密收容,藏在福建的深山之中,苦練10年本領,後又被偷運到南京,潛伏下來。朱高煦養這批靖難遺孤是作為一枚棋子來使用,用以幫助自己奪取皇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充當朱高煦與靖難遺孤之間聯絡人的是一位複姓皇甫的先生,這位皇甫先生本人也是一名靖難遺孤。即使在歷史上建文帝仍然活著,這些人也沒有任何可能與他接觸到。他們本就是朱高煦的棋子而已,他們所得到的任何消息都是朱高煦所提供,他們所有的復仇慾望,都只能在客觀上對朱高煦有所幫助。

但是電視劇《大明風華》居然讓他們找到了建文帝的行蹤,不僅找到了,還能取得建文帝的信任,安排叔侄倆見面。不光是前後矛盾,更讓人匪夷所思,編得太離譜了。


《大明風華》安排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了,電視劇可以這麼編嗎?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生死成謎,是為大明第一疑案。之所以稱為疑案,就是在歷史上沒有定論,說法有幾種,但都缺少有力證明。這幾種說法分別是:一為死亡說,南京城破後死於皇宮大火之中;二為流亡海外說,這也是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初衷;三為出家為僧說,這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電視劇《大明風華》採用的是出家為僧說,這沒有問題,問題是他們叔侄倆竟然見面了!他們能不能見面,當然是不能見面。如果能見面,那麼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是有據可考,不會成為大明第一疑案了,這與史實嚴重不符。


《大明風華》安排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了,電視劇可以這麼編嗎?


最高權力之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在遠沒有建立起現代政治文明的封建帝王時代,信奉的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二“龍”不能相見,更不可並存。歷史上,西晉滅蜀漢、東吳,北宋吞併西蜀、南唐等國時,曾經俘獲過幾位國主,都迎到都城加以安撫。但那是統一戰爭,善待戰敗國君主也是統一戰略之需要,有其深刻的政治考量。實際上,東吳皇帝孫皓歸晉後3年死亡,南唐後主李煜降宋後2年死亡,後蜀皇帝孟昶降宋後旋即死亡,除蜀漢後主劉禪歷史記載為病死以外,其他幾位都死因不明,其實是不得善終。朱棣是靠政變上位,他與建文帝之間只有赤裸裸的殺戮,沒有叔侄之間的溫情,且為防止死灰復燃,只有趕盡殺絕,這同樣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電視劇《大明風華》非得要編出朱棣與朱允炆叔侄相見的故事,與歷史邏輯亦嚴重不符!

本來想看看歷史正劇,但《大明風華》如此這般荒唐演繹,實在讓人失望,我在想是棄劇呢,還是棄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