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數創三年新高!超大型基金壟斷"70後"資源

在A股市場升溫、基金髮行市場火爆、業績嚴重分化的大背景下,基金經理的離職潮也創下了三年新高。

截至12月30日,全年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接近240人。

數據也顯示,基金經理的從業時間長短與業績之間的聯動效應明顯。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平均從業時間都接近5年。這些基金公司通過強有力的薪酬和平臺,吸引著這些基金業的稀缺資源——超過10年從業經驗的“70後”基金經理,大都集中分佈在這些超大型基金公司。

與此同時,有多達18家中小公募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低於2年,包括今年業績大幅虧損的格林基金公司,另有3家公募旗下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更是不足1年,通過吸引一定經驗的基金經理跳槽,也因此成為中小基金公司改善基金髮行狀況的一種策略。

指數漲幅越大離職人數越多?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納入統計的14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接近240名基金經理離職,創出三年來新高,在2016年到2018年間,公募基金行業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分別達到163名、170名、194名,不過這一數據仍低於火爆的2015年,當年基金經理因A股市場火爆轉型私募者較多。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数创三年新高!超大型基金垄断

經歷三年蟄伏,2019年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以及火爆的基金髮行市場,極大刺激了基金公司的挖牆腳行為,也強化了基金經理的離職動力。當然,從業經驗不足導致管理的基金業績較差,也是基金經理離職的一大因素,尤其是2019年A股市場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效應,這加大了踩雷基金經理的壓力,離職也就成為最終的選擇。

比如,今年7月中旬,財通基金旗下7只基金同時發佈公告,解聘基金經理姚思劼。數據顯示,姚思劼在今年一季度超配了業績炸雷的影視股,並重倉陷入“黑洞”危機的視覺中國,以及將新城控股列入二季度的基金重倉股,導致該基金的業績受損嚴重,姚思劼是在2016年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短短三年的投資經驗卻管理著多達7只基金,其中6只基金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從業時間影響基金經理的業績

與此同時,按照截至12月30日的基金業績,從業經驗成為觀察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業績強弱的核心因素。業績排名前十強的權益類基金中,業績持續穩定的基金經理從業經驗通常都超過五年時間,這幾乎是績優型基金經理的最低門檻。

景順長城旗下的兩位基金經理餘廣、劉彥春的從業時間都超過10年,其管理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基金、內需增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超過62%、70%。此外,南方基金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史博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也超過14年,其管理的南方智慧基金、南方績優成長基金的收益率也都超過了50%。

基金經理從業時間長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在市場人士看來,長時間的、豐富的投資經驗不在於基金經理取得全行業第一名,而在於連續穩定的貢獻業績,尤其“抓住可以抓住的機會,迴避應該回避的地雷”。

聞泰科技這隻上躥下跳的股票就說明了,基金經理從業時間長、經驗豐富帶來的好處。

數據顯示,自史博管理的南方績優成長基金於2017年第三季度重倉聞泰科技後,這隻股票先是從2017年9月的25元漲到2017年12月30日的35元,緊接著又在2018年1月開始,從35元一路跌到2018年2月的21元,又從2018年2月的21元,一路漲到2018年12月底的30元,然後再30元一路暴跌到2019年1月的18元。也就是說,基金經理買入後先是賺了一些錢,然後又全部吐回去了,然後再次給了基金經理的機會,又漲回去,

此時,投資經驗不足的基金經理極可能見好就收,因為很可能再次下跌。確實,最終又一次暴跌,不僅收益全部沒收,股價跌到18元,意味著南方績優成長基金很可能被嚴重套牢。但史博卻耐心持股,最終從2019年3月31日到12月30日這段期間,聞泰科技的股價暴漲了2倍,而與史博一起重倉聞泰科技的另一位年輕基金經理,卻在2019年4月份之前,割肉走人。

中小基金的菜鳥型基金經理靠譜嗎?

顯而易見的是,基金經理的業績甚至是基金公司的整體業績,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實際上就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間。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擁有基金經理數量最多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從業資格最老,該基金公司擁有48名基金經理,從業經驗平均達到4.87年。其次是博時基金,該基金公司擁有的基金經理數量高達55名,基金經理的平均從業時間達到4.50年。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数创三年新高!超大型基金垄断

若考察在基金經理的最長從業時間,擁有基金經理數量最多的十家公司中,廣發基金也是基金經理數量最多的十家公司中,唯一一位基金經理最長從業時間超過16年的基金公司。其次是嘉實基金和博時基金,旗下資格最老的基金經理的從業時間也都超過了15年。此外,主打股票投資能力的景順長城基金,其基金經理從業時間超過5.3年,資格最老的基金經理從業時間達到14.59年。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数创三年新高!超大型基金垄断

Wind數據也顯示,惠升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東財基金這三家公司旗下的基金經理,從業時間最短,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平均從業時間分別為0.97年、0.89年、0.07年。

此外,南華基金、英大基金、恆生前海基金、浙商基金、格林基金公司、富榮基金等公司的基金經理從業時間都不足兩年,其中格林旗下基金的業績也成為年度最差,在多達671只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50%的背景下,格林基金公司核心產品格林伯銳基金年內虧損卻超過20%,墊底行業。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