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下一個十年,是屬於創新的十年

文 | 《巴倫》撰稿人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w)

二十一世紀的頭一個10年是新興市場股市低迷的10年。但在這樣的低迷環境中的確出現了一個新的投資理由:創新。

新興市場下一個十年,是屬於創新的十年

二十一世紀的頭一個10年是新興市場股市低迷的10年。雖然2016年至2017年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EM)曾出現過一連串的漲勢,但10年來的累計漲幅僅為7%,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則幾乎上漲了兩倍。

2008年之前,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曾好於其他股市,由此還形成過一個基本原理,而這個10年新興市場股市的疲軟表現說明這一原理已經不再奏效。不斷上漲的大宗商品出口價格原本應該增加新興中產階級的財富、推動新興市場公司快速增長,但大宗商品價格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暴跌,之後再沒有全面回升過。俄羅斯和巴西等曾經勢頭迅猛的出口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接近停滯。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也下降了一半。雖然亞洲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但他們購買的大部分東西都是進口的。景順(Invesco)負責發展中市場股票業務的首席投資官賈斯汀·萊弗倫茨(Justin Leverenz)稱,“多數新興市場基金經理在營銷方式上不夠坦誠,宏觀經濟的趨同並不是進行投資的理由。”

在這樣的低迷環境中的確出現了一個新的投資理由:創新。和西方國家的情況一樣,那些能夠在利基市場進行創新並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無論整個市場的形勢如何,它們都能夠一路飆升。過去的五年,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 BABA)的股價翻了一番,社交媒體巨頭騰訊(Tencent Holdings, 700.HK)上漲了兩倍。兩家率先在印度發放抵押貸款的銀行——HDFC (500180.印度)和Kotak Mahindra Bank (500247.印度)的回報率也類似。與阿里巴巴旗鼓相當的拉美公司MercadoLibre (MELIN.墨西哥)已經上漲了六倍。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10年到來之際,新興市場可能會出現更多科技明星。中國內地、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新興公司在下一波技術領域可以和西方媲美:電動汽車電池、基因療法和5G通信設備。它們可能會從所謂的“跳躍效應”(leapfrog effect)中受益:從金融到醫療保健等增長型行業的現有競爭對手越來越少,實力也越來越弱,以及擁有寬帶互聯網接入的龐大客戶群。

美團點評(Meituan Dianping, 3690.HK)是2019年最熱門的中國股票(上漲了120%),該公司結合了Uber Eats、Yelp、Hotels.com和Groupon的元素,著眼於金融科技的擴張。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獨角獸Grab正在東南亞地區鞏固自己的多元化業務。10年前,中國市場還以國有企業為主,如今已經以驚人的速度為初創企業建設了金融基礎設施,大約100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公司遲早會上市。

新興市場吸引投資者的一個因素是從國家層面來看金融業變得更加廉潔。20年前,墨西哥、韓國、俄羅斯以及泰國的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時不時給全球市場構成威脅。這些國家的財政部和央行吸取了教訓,這對新興市場債券來說是一個利好。在過去10年裡,J.P. Morgan USD Emerging Markets Bond ETF (EMB)的回報率為83%,高於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 (IEF) 53%的回報率。最近從阿根廷和土耳其傳來的負面消息並沒有動搖全球投資者的信心。

PGIM Fixed Income新興市場債券業務聯席主管凱茜·赫普沃思(Cathy Hepworth)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習慣於這種資產類別,而且對其他地區的收益率感到失望,下一個10年新興市場債券的穩定表現應會持續下去。她稱,“在某種程度上說,還有很多機構投資者還有向新興市場債券配資的空間。”

新興市場債券在標準投資組合中贏得了自己的地位。要是把股票比作棒球比賽的話,那麼這一資產類別應該能夠帶來更多的全壘打和更多的三振出局。無論如何,下一個10年新興市場不容忽視。

翻譯 | 小彩

《巴倫》(barronschina)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19年12月27日報道“Emerging Market Stocks Had a Dismal Decade. Where to Look for Growth Going Forward.”。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