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近年來,

武昌區白沙洲街

以問題為導向,緊扣基層需求,

用好“顯微鏡”“探照燈”,

辦好民生實事要事,

全面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不斷完善創新,

為“中國之治”貢獻白沙力量。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三微”改造出“梅香議事亭”

大門天天開


近日,家住武昌區白沙洲街梅花苑小區的婆婆餘潤芝明顯感覺,“生活質量提高了不少”。


梅花苑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還建房小區,基礎設施較薄弱,公共活動空間不足。長期以來居民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鄰里關係冷漠,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熱情不高。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居民在梅香議事亭舉辦活動


“社區是我家,共建靠大家”,只要居民和單位都動員起來,美麗家園就在眼前。社區黨委創新思路,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發放《梅花苑社區規劃調查問卷》800餘份,瞭解居民所需。


在瞭解到小區居民普遍反映希望擴大公共空地活動空間後,社區一方面以“志願者隊伍培育及建設”為突破口,通過黨員帶頭,引導群眾參與,逐漸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梅之香志願服務隊”,開始清理小區內雜物堆放的公共空地,騰出空間。另一方面以“三微”改造為契機,對小區內公共空地進行改造升級,修建成了便民休閒小廣場、健身活動區域、休憩亭等。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居民們在梅香議事亭前合影


改造完成後,社區黨委還把居民組織起來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發出“我為社區亭取名”倡議,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其中,最終從20多個候選名稱中,大家一致同意將亭子命名為“梅香議事亭”,3位居民也以“議事亭管理志願者”身份負責議事亭的日常維護保潔工作。


在社區治理中,如何變群眾漠視為主動參與,白沙洲街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發揮黨建引領主軸作用,以解決群眾實際難題為導向,通過公共空地改造升級、小區環境美化、社區微改造等群眾身邊事關心事,引導群眾參與自治,提升群眾歸屬感,凝聚人心,化怨氣為動力,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婆婆一句話讓“不安全”公交站挪了位置

基層黨委“即知即改”貼心為民


“公交站的位置太黑了,晚上接孩子很不安全,能不能往前挪一挪?”9月上旬,在白沙洲街的一樓接待大廳裡,一位納涼的婆婆隨口向街道工作人員提了這麼一句。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婆婆隨口的一句話卻讓白沙洲街坐不住了。當晚,街道主要負責人便遛彎過去專門查看,發現該處公交站背後是一面牆,兩旁是小樹林,晚上光線很差,對晚歸居民來說確實存在安全風險。


事實上,因為新武金堤公路已經在建,全線投入使用後,這條舊武金堤公路和原有的公交線路將被改成綠道。那究竟要不要挪一下公交站呢?群眾有所呼,我必有所應,白沙洲街沒有猶豫,本著“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原則,迅速採取措施回應民眾期盼。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新修的車站武金堤公路下堤前街站


半個月不到,武金堤公路下堤前街公交站不僅挪了位置,旁邊還修建了專門的便民服務宣傳亭,亭子的頂部裝有太陽能照明燈,徹底解決了光線問題。


而像這樣的便民服務宣傳亭在武金堤公路沿線共有9座,不僅成為遮陽擋雨、歇腳休息之所,也是宣傳的紅色陣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更換老舊電線,進行二次供水改造、打造紅樹林特色黨建陣地……


作為基層黨組織,一直以來,白沙洲街始終堅守為民初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直面群眾呼聲,應急與謀遠相結合

,本著濃厚的為民情懷,在探索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為白沙居民謀求更多的福祉。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下水管網遭破壞擾亂正常生活

“民呼我應”“呼”來多部門聯合當夜解困


“我家的下水管堵了,髒水一直往上湧,廚房不能開火做飯怎麼辦?”10月15日上午,白沙洲街郵電社區豐收小區21棟一樓的一位居民急衝衝地來到該社區居委會。沒兩分鐘,該棟另一位居民也前來反映家裡下水管有堵塞情況,社區黨委書記一邊安撫居民,一邊來到現場查看。通過了解情況,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有部分周邊施工不當導致下水管網破壞,另一方面因為年代久遠下水管網本身就有老化現象。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武金堤綠色長廊


依託“民呼我應”信息化調度機制,社區網格員當即選擇通過微鄰里平臺渠道上報,得到白沙洲街“民呼我應”指揮調度中心快速反應街指揮調度中心相關負責人立刻帶領相關部門到現場研判案情,迅速向武昌區水務局、建設局等多個部門“吹哨”,立即在拆遷區堵塞點增設了一處疏撈井,並安排工作人員連夜將堵塞的溝渠進行重新細緻的清理,當天便為百姓解了難題,速度之快得到了該棟居民的一致好評。


自武昌區開展“民呼我應”改革試點工作以來,白沙洲街高度重視,學習借鑑北京上海相關治理工作經驗,在機制完善、流程優化上狠下功夫,健全執法體系、完善呼應渠道,儘量優化工作流程,同時通過事件分類彙總,研判分析,提前發現解決一批問題,未雨綢繆,努力讓百姓“少呼”甚至“不呼”,探索出了一套“呼必有應,為在呼前”的具有白沙特色的快速反應機制。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精準幫扶困境兒童彰顯溫度

“益路童行”引導社會多維參與


小雅今年10歲,2018年父親去世後跟著母親張女士一起租住在白沙洲街,張女士有社會功能退化現象,履行監護職責不力,小雅的生活陷入困境。街道和社區瞭解情況後,迅速研判,從幫助小雅走出困境的實際出發,對接多部門聯合精準施策,不僅打破常規幫其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還將其納入了低保醫療、教育等優惠政策保障範圍。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暑期託管班的小學生們在紅樹林舉辦活動


白沙洲街老舊小區較多,外來流動人口占比較大,轄區內除了小雅這樣的困難兒童外,還有不少非戶籍困難兒童。目前,困境兒童保障政策對城市非戶籍人員的覆蓋力不強,對其所提供的政策幫助十分有限。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武昌白沙洲街以民心為己心,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 孩子們參加“益路童行”活動


鑑於此,在紮實落實各項基礎性、兜底性政策保障的同時,街道嘗試動員社會力量多維參與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新途徑,策劃了“益路童行”困境兒童服務項目。通過社工機構鏈接兒童服務方面的專業資源,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全面參與,作為資源和關愛的有益補充,最終實現政府、社會力量、居民全員參與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一塊有份量、有溫度、有色彩的拼圖。

圖文來源 | 長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