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如何教導孩子優雅的說“不?

遊書斌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知道會有多少家長跟您一樣意識到了,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這樣的一種人,我們俗稱“好好”先生,不管別人提出什麼要求自己都滿口應承下來,甚至都不去考慮要付出多少代價,這樣的人表面上看起來無憂無慮,實際上內心裡卻非常的孤獨,正因為內在的渴望被認同,所以才希望通過這樣一味的逆來順受博得別人的好感,這樣的一種活法實際上是太累了,因此從小培養孩子正確自我認知、學會拒絕就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孩子自身實際出發,不要用所謂的標準化來忽略了孩子的差異化!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比如有的家長過於強調孩子要學會忍讓和包容,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和客觀的實際情況,有的孩子本來就屬於那種比較內向甚至有些懦弱的性格,再刻意給他強調忍讓和包容就會讓孩子漸漸迷失自我,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也要去成全別人,這樣必將有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建議: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考慮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客觀實際,一定是在保證自身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對別人施與的援助才更加有意義,捨己不一定能救人,保全自己方能幫到更多的人,就像爸爸媽媽同時落到水裡一樣的題目,到底先救誰,對於孩子來講,他不會游泳的情況下就一定不能貿然行動,一定是想方設法尋求第三方救援;即使是自己會游泳的前提下,也一定是量力而行,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誰離得近先去救誰!對於一些超出了自己能力範圍的要求,要學會委婉的拒絕,如果一味的考慮對方,而不顧客觀實際,那隻能是兩敗俱傷!

要教育孩子這個世界上既有好人,也有壞人,遇事頭腦發熱就會讓助人為樂變為助紂為虐!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眼裡面看到的往往更加註重於表面,尤其年齡小一些的孩子,誰對他好,他就認為誰好,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連一塊糖的誘惑都經受不住,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的父母一定要做好隨時隨地隨人隨事的教育,要多給孩子設立一些場景,要讓他看到並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看上去那麼美好,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有好人,也有披著好人外衣的壞人,不能輕易的相信所有人,對於那些自己無法分辨清楚的誘惑要大膽的說不!


拒絕是每個人的權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愛面子”的傳統,很多時候磨不開情面,於是就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幫助別人當然是好事,但是在自身能力達不到或者明顯了自己職責權限以外的事情,要讓孩子學會自信且毫不猶豫的說不!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如何教導孩子優雅的說“不”?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孩子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真的太影響自己的幸福感了。



前幾天孩子補習英語,從下午六點補習到八點,中間有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本來八點十五孩子應該到家了,可是八點半也沒見孩子到家,爸爸趕緊給英語老師發信息,誰知英語老師在給孩子補習上次缺的一節課,一個多小時候孩子才到家。到家後,孩子爸爸問孩子你上了兩個小時的課,餓不餓、累不累?孩子說:“餓死了,也很累”,孩子爸爸問那你為什麼不告訴老師改天再補課,兒子說:“不好意思說……”


看著不懂合理拒絕別人的兒子我真是心裡乾著急……

記得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已經晚上十一點了還沒有睡著,我推門進去一看,自己正在折一艘輪船,我說兒子都這麼晚了,你怎麼還不睡?他說:“我正在幫同學折一艘輪船”,可是現在很晚了,你該睡覺了,明天還得上學呢!我說,兒子不以為然的說,:“我答應我同學了,明天一定給他帶到學校去的,我要說話算話。”……

無語了,為什麼兒子都不會拒絕別人呢?總是對別人有求必應!

我現在發現不懂得拒絕別人真的是會降低孩子的幸福感。一次孩子要給同學帶點吃的去學校,可是早上一慌張忘了,回家後兒子說同學埋怨了他一上午,還得兒子一上午都在自責,深深的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

後來總結經驗教訓,我就教兒子,要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思,當對於別人的要求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沒有把握完全能做到的時候一定要和對方先說:“對不起,這個我可能做不到”,即便是對於自己真的能做到的事,也不要滿口答應,可以試著告訴對方,我會盡量滿足你的心願的,任何事都不要滿口答應,避免意外發生,把自己置於說話不算話的境地。



教孩子大膽學會拒絕別人,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同時也反應了孩子的情商,合理拒絕,幸福你我!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您點贊,評論轉發,在這謝過!


八零後聊育兒


不會拒絕的人,真的挺痛苦的,做父母,確實要針對如何拒絕這件事下點功夫:

首先,父母要是懂得拒絕的人,這是言傳身教的方法。

我們和最親近的人,中間很容易出去界限感,當別人侵入我們的界限之內時候,人就會覺得不舒服。

教孩子拒絕,父母要做的是嘗試著拒絕孩子,先滿足自己的需求。特別是孩子已經在3歲以上的年齡了,我們要告訴他,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被拒絕是正常的,他拒絕別人也是正常的。

比如我每天都會抽出30分鐘來健身,這段時間是雷打不動的,除非我躺著不能動,不然的話,即使是孩子我跟他玩,我也會先拒絕,讓他等一會。

這其實並不是刻意的不親近孩子,只是告訴他我有我的安排,我優先滿足自己,才能跟他一起玩。

這樣做,其實就是讓他明白,即便是親媽,也可以拒絕他的要求。因為我和他是獨立的個體。


其次,生活中給孩子足夠的控制權和選擇權。

比如孩子已經有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的能力時,不要用你的思維來限制孩子,讓他自由選擇,冷或是不冷,讓他自己去感受,承擔自然後果。

比如孩子要先寫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也讓他自己選擇,重點是有個前提,就是,一定要完成這件事。

當人有了掌控感和選擇權的時候,積極主動才會出現,才更願意為自己負責。


最後,教孩子做個有責任感的人。

責任感其實是父母應該交給孩子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要告訴孩子什麼是他該負責的,什麼他不該負責,其實它還包含了如何拒絕別人,如何接受別人的拒絕。

具體做法可以從做家務開始,讓孩子開始洗衣服,剛開始洗自己的小內衣內褲襪子之類的,之後再一點點的延伸去做更多的家務,其實家不是媽媽的,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當孩子逐漸適應了做家務,他也就逐漸地有了責任感。

還應該告訴他人要以自己的感受為前提,做或是不做某件事,你不願意做的事情,你可以選擇拒絕。但同時也要接受別人跟你的不同,自私其實才是真正的無私。


大原則就是這些,其實只要有了大原則,之後的小方法就可以自己去掌控了,千萬別讓孩子成為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陽光小房子


說不,對於孩子或許更難,孩子更願意使自己感覺有更大的能力。人之初,性本善也有類似原因。

說不,其實是衡量關係的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首先明確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其次表達自己的態度和顧慮。最後能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這個過程其實需要培養。

1.不要綁架孩子的思想,讓孩子敢於說自己的想法。可以先給家長說,再鼓勵當眾說

2.讓孩子自己判斷助人的結果,一起承擔後果

3.有意提出需求,讓孩子主動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