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初一成績很差,平時學習生活也是懶懶散散的,做什麼都沒有一點積極性,該怎麼辦?

知下天看頭條


家有這樣的孩子,很值得家長好好思考:到底該如何自我改變一下?

初一,孩子的可塑性還很大,如果此時家長不改變,以後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這本書描述一個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的16歲少年,在被學校開除之後的心理發展以及由此的行動,從中我們可以更多地了青春期的一些心理)

初一孩子表現出這種現象,一般有幾個原因,如果想改變也需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和一個慢長踐行過程:

家長的教養方式不合適,一般溺愛、包辦過度。

一般孩子在幼兒和童年期對外界有很大的興趣,對什麼事情總想自己動手試試,看看、摸摸、參與體驗一下,不過很多家長可能會考慮到衛生、安全或者家長自己的不認同而阻止小孩子的探索,使其漸漸對很多方面失去了興趣,這是很多家長注意不到的事情。

比如有的家長過分乾淨,對於三四歲的孩子自己吃飯弄髒桌子,感覺到不能忍受,就堅持自己給孩子餵飯,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實際上也是消極地阻礙孩子的興趣求知。

對這種家長的做法我只能說是愚蠢至極!

家長的過於自我,忽視了孩子的習慣培養。

這和上述的家長包辦雷同。

我自己的孩子已經是十幾歲,老人經常開我玩笑,說我簡直是後媽一樣,什麼都不管孩子。有時候我建議孩子自己動手,建議孩子自己獨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很高興,可是老人很不樂意,對此我真的無語,只能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給他創造一個有無限樂趣的生活。

把這種動手養成習慣,學習就是一種習慣。任何一種學習在精神方面都是相通的。自小通過這種生活中的學習培養其學習的習慣和態度。

找到孩子有興趣的事情,給予不斷地肯定、認可,使其繼續。

初一的孩子,已經是成績不好,就要在不好中找到可以肯定的內容。

成績不好,可是上升空間很大。

比如成績不好,很善於表達。

如果你想讓一個孩子更加優秀,那麼就一定要發現其長項優點,並且鼓勵他的優點,這是優點帶動。

有的家長習慣於從自己孩子身上挑刺,簡直是用放大鏡把刺放大來看,殊不知這個刺很可能就是自己在以往某個時候無意中扎到孩子身上的,所以有問題其根源可能還是在自己身上。

家長自我反思,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和方式方法。

既然孩子成績不好,就不要在糾結於孩子的成績,對他上高中、升大學報有過高的期望。把重點放在親子關係上,放在生活態度上,把重點放在孩子個人品質的引導上。

比如初一可以分擔一定的家務,比如自己的衣服、衛生或者洗碗等這些生活的瑣事,建議讓孩子參與進來分擔一點。

比如對一些熱點問題,或者是熱播的節目或者影視劇,都可以在家裡展開聊,讓孩子參與進來,表達出她的意見和看法,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出來,但是家長要有能力主導這樣的聊天是積極正向的。

我自己的家經常會看孟非老師的相親節目,時不時地針對某個嘉賓的表現來個點評,也許孩子的意見和我的意見不同,但是我會對他的意見表示“有道理,我覺得還有一點······”我會把我的看法加進去。這是我們觀點之間的交流,誰也不強硬地改變誰,但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就是一種相互的瞭解多和影響,我會更多地瞭解孩子,孩子也會受到我觀點的一點影響。不過我保證讓這種聊天的方向是積極正向的,可能會有點瑕疵,也不影響大局。

家長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和認知。

在我自己孩子上初一後,他也出現了一個很困難的適應期,我也面臨一個很麻煩的局面。

還好,我反思自己,堅定了自己的觀念:我必須要改變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對孩子有好的影響。

改變先從意識改變,行動和言語才能跟上,言行的改變也會促進意識的進一步變化。

於是我自己以孩子的成長為中心,開始了我自己更加努力的學習,閱讀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中所學的不斷地在現實中實踐,有用沒用只有用過才知道,也許用過一時也不會知道,還需要時間的發酵。

三年很快過去了,回頭看來路,依然有很多不足,不過也有很多收穫,最起碼是孩子的成長依然在大道上,對學習和生活的認識是越來有自己獨立的認識,並且是越來越好,我自己也是感覺越來越好,這就足夠,到這個地步,成績好固然是好事,可是成績一般也很正常,這樣的狀態,成績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快樂庭院


現如今的孩子,從生活到學習,物質條件都更加豐盛,父母也為了孩子今後有一個好的未來,努力掙錢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但是,孩子似乎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些孩子明明很聰明,卻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一直不愛學習。廣州兒童心理諮詢為您支招:孩子一直不愛學習,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孩子在其他事情上很精明,能言善辯,活潑好動,但是就是對學習沒興趣,不怎麼愛學習。以至於父母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才導致孩子學習不好的。其實,這更有可能只是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動力。

那麼,孩子不愛學習,如何促進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了?

一、促進孩子學習的動力——好奇、成就感、快樂(有趣)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很好奇的,很想去探索。但是,只有一個內心對世界感到安全的孩子才敢去嘗試。父母想要孩子善於發現、善於學習、善於思考,首先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接納孩子的好奇,鼓勵孩子去嘗試,孩子才敢於表現出探索欲。

在付出行動的過程中我們也希望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能得到收益——成就感。當在探索、付出的過程中,孩子達到了一定的目標,比如父母的認可、鼓勵、獎勵、老師的肯定等等,孩子受益了他就更願意去學習。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有些家長認為是,有些家長認為不是。當家長認為學習一件快樂的事情時,就會在言行中鼓勵孩子愛學習,對孩子學習的行為也會及時鼓勵和肯定,及時孩子一時不愛學習,家長也能找出學習中的樂趣,陪孩子一起去體驗,引導孩子去愛上學習。相反,那些認為學習是痛苦的家長,自身排斥學習,也難以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中的樂趣。

二、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學習是誰的事情?你是為誰學習?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是為父母學習、為老師學習,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學習有什麼作用。當孩子學習的目的不明確的時候,他就會把學習認為是別人的事情,比如,爸爸對我不好,那我就不好好學習,氣一氣他;老師對我不好,我就故意不好好學習。

父母要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學會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本領,都將決定他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同時,父母也要學會放手,不要總緊緊抓著孩子,時時刻刻盯著他的學習情況,而是要相信他會去主動學習。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父母給孩子一定自由發展的空間,再給予適當的引導,孩子會成長得很快。

三、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擾,需要大人的幫助和指導。家長可以把培養孩子學習的事情,類比職場中帶新人上崗的歷程,在剛開始需要交給這個新人一些基本的規則,讓他明白自己哪些需要去做、做的意義何在。當新人逐步適應了現有的工作,評估他的能力之後,再給他多一些任務和自由發揮的空間。一步一步的交教,一點一點的把工作事務教給他,直到他可能獨立承擔工作。

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這樣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父母需要及時給予孩子反饋、適當的肯定和鼓勵、恰當的指正,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感覺良好,更加自信。孩子也就更願意學習,並相信自己可以學得很好。

四、讓孩子自己分配學習時間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快要考試了,希望孩子能夠考一個好成績,就要求孩子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多學習,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有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直沉迷學習中,不愛運動,就嘮叨孩子要多出去跟小朋友玩,不要老是學習。父母是出於好意,但這樣的行為卻干擾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父母不妨讓孩子自己安排好學習與課外活動之際的關係,如果他分配得好,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分配的不好,父母可以善意的提一下建議,孩子是否採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孩子的安排或選擇帶來了一些後果,父母也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這樣下一次孩子再處理類似的情況時就會考慮更全面,也更願意採納父母的建議。

孩子完成了一定的學習任務後,他可以自由安排課外閱讀、興趣愛好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安排,把他當成一個“小大人”看待。

廣州兒童心理諮詢提醒: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不要過分重視學習成績。其實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他們最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當孩子在學習方面缺乏興趣或遇到困難,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聽說吧心理諮詢


通常我碰到這樣的案例,都會問兩件事情:

<strong>成績好壞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根本,其他身心是否健康?

初一的孩子性格基本已經養成,生活的環境中,是否有消極負能量的家長?家長是否為”保姆式餵養“。

如果上述兩點都被不幸言中的話

請家長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您的孩子不可能會成為您想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下一步您的重點不在學習上,想辦法把孩子的身心和三觀調整好。

<strong>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能力,建議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學校,換個環境逼她成長

家長的問題這裡不做贅述,每個家庭不一樣,家長的問題是主要問題。但是一般家長的改變很難,所以孩子換環境儘快獨立才是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無國界兒童心理


這個是和性格有關了,挺難改變的,需要你花大量的時間去糾正,就看你有沒有那樣的耐心和時間了


懶媽悠悠


您慢慢來吧,初一政治青春期,好多話說深說淺都不對。要是對學習真沒興趣,就領著孩子溜達溜達,看看有沒有特別愛好的事兒,找一個能獨立的本錢。

話有些糙,見諒。


李先生168581246


小學成績好不好,如果是小學學不好,可能是沒有心學,還有就是身體發育的問題,還有就是父母的教育,多方面思考下,問題總會找出來的,才初一,來得及。


開心小陌


人懶因心休。好壞都有循環。難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