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崛起,雷軍站臺,小米有品能否真正實現“小而美”?

拼多多的橫空出世和驚人成長速度,使其成為近幾年電商行業當之無愧的“黑馬”。而在拼多多之外,還有一家電商平臺正在悄然崛起,或許其將成為下一匹“黑馬”,它就是小米有品。

低調崛起,雷軍站臺,小米有品能否真正實現“小而美”?

小米有品的前身是小米集團在2014年成立的米家商城,在2017年雙12正式獨立,成為小米電商部門。獨立僅僅兩年,“黑馬”氣質凸顯。

小米有品總經理高自光曾表示,2018年是小米有品的第一個完整財年,相比2017年實現了2.6倍的增長。同時,小米有品APP的DAU也實現了200%的增長。而在今年8月20日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小米首次公佈了有品電商GMV。今年上半年,有品電商平臺GMV為38億元,同比增長113.9%,預計全年能夠達到近百億。

儘管小米有品體量還不足以匹敵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甚至在2018年中國電商平臺GMV排名中連前20名都沒混進去,但在電商行業慘烈的競爭環境下,能夠保持高增速,小米有品有什麼拿手好戲?此外,小米有品目標GMV高達千億,又是從哪裡來的勇氣?

精品電商殺出一匹“黑馬”

小米有品目前只有6000多個SKU,難以與阿里、京東這些SKU數量超過千萬個的綜合電商巨頭抗衡,所以小米有品選擇精品電商模式,做“小而精”的業態,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說到精品電商,就不得不提到網易嚴選。作為國內精品電商模式的先行者,網易嚴選誕生之初,就以“好的生活,沒那麼貴”賺足大眾眼球,迅速佔領市場。到2017年,僅僅一年時間,網易嚴選就從創立之初只有10個SKU,發展到了10大品類,超過10000款商品。

小米有品能夠順利崛起,首先要感謝的恐怕還是網易嚴選。網易嚴選成立之初主打“大牌代工”,以“低價好貨”成功打入市場,只不過,只不過這嚴選的這種模式對產品的控制力不夠。正是看到這一弊端,小米有品銷售的都是自有品牌。

雖然小米有品做的產品越來越多,但主要來源仍然只有三個,第一是小米貼牌產品,第二是小米投資生態鏈的品牌產品,如智米等,第三是第三方賣家,小米有品成功的避開了產品質量把控不足的雷區。

低調崛起,雷軍站臺,小米有品能否真正實現“小而美”?

此外,小米老闆雷軍本人非常推崇Costco模式,這家美國第二大超市巨頭以極高性價比著稱,別的超市毛利在15%左右,而它能做到7%左右。在Costco模式指導下,小米有品每種商品只有兩三個品牌,都經過精挑細選,這也就是其只有6000多個SKU的原因。而價格上具有優勢,這與精品電商的定位非常契合,加深了大眾對於有品的好感度。

相比於其他競品,小米有品以Costco為師傅,選擇的是一種商業模式,相對比較穩定,其成功的經驗是可以複製的。選擇大於努力,在雷軍的機智選擇下,小米有品無疑是幸運的。

隨著主流電商平臺進入“貓狗拼”競爭格局,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小而美”的小米有品,也開始探索電商業務的新增長空間。在國內業務站穩腳跟之時進軍海外市場,是電商平臺的一個常規動作,小米有品也不能免俗。12月23日,小米有品與海外眾籌平臺Indiegogo達成戰略合作。

雖然小米是以眾籌的方式出海,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但小米有品此舉在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尋求新的增長點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事實上,今年以來,除了上述海外眾籌業務外,小米有品陸續推出了海購頻道、設計師頻道以及對於社交電商會員制探索的有品有魚。多點開花背後,是小米有品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

作為小米進軍電商領域的關鍵棋子和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千億電商夢的承載者,這一系列動作預示著小米有品在小米集團內部的存在感正在逐漸變強,而對於整個精品電商而言,小米有品的“黑馬”氣質已顯露無遺。

小米有品的底氣

在整個電商行業流量紅利逐漸褪去、獲客成本日益上升時,小米成立電商部門,以小米有品切入電商賽道,的確需要巨大的勇氣,而勇氣往往與實力相互依存,這也是小米有品的底氣。

目前,小米集團的市值超過2500億港元,背靠小米集團這棵大樹,小米有品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小米集團擁有完善的生態鏈,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實現與小米有品的無縫轉化,使得小米有品起點相當高。

低調崛起,雷軍站臺,小米有品能否真正實現“小而美”?

小米有品打造的“爆款”人設,貼合了小米一直以來強調的“為發燒而生”的品牌形象。小米本就依靠智能硬件培養了一大批死忠粉,圍繞著“智能”、“黑科技”、“性價比”等標籤不斷髮力,小米有品吸引住原本就已存在一批鐵桿粉絲自然不在話下。

不僅如此,小米有品的精品“爆款”不再侷限於“智能產品”,而是擴展到了家居、餐廚、母嬰等17大品類,這些無一例外都是當前人氣飆升的類目。這不僅對平臺GMV大有裨益,更有助於改變外界對小米“只是個賣手機的”刻板印象。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有品電商平臺超過65%的GMV來自於非小米手機用戶,這個結果無疑是對小米有品最好的認可。

除了高起點,小米有品的“黑馬”體質還得益於其老闆雷軍的電商經驗。早在2000年,雷軍就創立了電商網站卓越網,此後,雷軍還成為凡客的投資方,如今推出小米有品算是雷軍再次正式進軍電商行業。這一次,小米有品顯然是有備而來。

雖然卓越網在2004年賣給了亞馬遜,雷軍投資的凡客也被邊緣化,但這些失敗的教訓雷軍是一清二楚,捲土重來自然不願意重蹈覆轍。然而,實現高達千億GMV的目標並非易事,阿里花了5年,京東更是花了10年時間,小米有品需要幾年還真不好說。即使可以預測出達成目標的時間,中間是否出現變故,能否穩定的向目標進發也未可知。

低調崛起,雷軍站臺,小米有品能否真正實現“小而美”?

在今年9月,網易20億美金低價將網易考拉賣給阿里,這讓嚴選成為網易電商唯一的“獨苗”。與之相比,小米有品則幸運的多。小米新零售正在進行新探索和努力,在全國各地開設小米線下門店。截至目前,小米線下終端數量已經達到6000家。人多力量大,擁抱新零售之後的小米有品,傳播效果或將大大加快。

綜合來看,當前電商產業競爭激烈,小米有品儘管有諸多先發優勢,但要衝出重圍成為電商下一匹“黑馬”也並未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