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度外》是作家黃國峻的短篇小說集。在這本小說集中,黃國峻運用實驗性的文字,探尋小說藝術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纖細靈魂,將時間打碎、拼接,將豐富的意義寄寓在“度外”的語言之中,帶給讀者完全不同於往昔的閱讀體驗。在中文寫作的無數嘗試當中,黃國峻的小說“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即使到現在,仍然鮮有與之相仿的作品。

時間如此真實,真實如此短暫。與袁哲生並稱,被期待撐起21世紀小說江山的作家,黃國峻驚豔華文文壇代表作,將一切擔憂、恐慌、喪失感引爆的“時間痙攣”。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人生海海》“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我要不遇到它,死幾回都不夠。”《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於2019年推出的全新長篇小說,懸念迭出,氣度恢弘。故事背景跨越近一個世紀,巧用孩童視角,圍繞一個待解謎團,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人生似海,裝載著時代、傳奇與人心,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獵人》雙雪濤的短篇小說集,由十一篇小說構成。不同於《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有比較強烈的東北地域氣息,這一本在創作題材、敘事方式上都更為開闊、自由。北方小城五篇,民國曆史兩篇,北京生活四篇,時間脈絡從民國的北平貫穿到2018年的當下以及充滿科幻感的未來。十一個故事,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時空感受、氣氛節奏截然不同。作者於傳奇故事中書寫日常生活中人的境況,在普通人的境地裡尋找和構築屬於個體的精神世界,無論在何樣的時空裡,這種屬於自我的精神質地都是任何人不能剝奪的,無論風浪再大,也要把緊自己的舵。這本小說集關於普通人,也關於勇敢者,關於慾望,也關於慈悲。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四個春天》是陸慶屹首部文字作品,他用深情質樸的文字和飽含溫度的攝影,記錄下父母、故鄉、舊識……在書頁間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滿煙火氣、人情味,同時充盈著詩意的生活景象。

我們的風物景緻或許不盡相同,但是對親情的溫潤感悟,對世事變遷的雜陳體味,對時光與故人的懷戀,是相通的。

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張岪與木心》張岪,是木心為陳丹青起的筆名。1982年,陳丹青、木心,先後赴美,在紐約地鐵相遇,此後亦師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陳丹青開始書寫木心,八年過去,乃有此集。書中以極盡寫實的筆墨,慎重懇切的文字,從終點出發,追憶木心的文學旅程。

本書所寫,並非僅僅是木心的死亡,而是生命對死亡的凝視,是生命如何承受死亡,以及生命如何通過死亡而活下去。作者細緻描摹木心死亡的過程,堪比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但更多溫柔與深情。死亡帶來無盡的虛空,木心卻在這些文字裡栩栩如生。

罕有一個人的死亡,被如此細緻地描摹;也罕有這樣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視死亡。《張岪與木心》,記述了文學的死亡,自身亦成為死亡的文學。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美國陷阱》2014年,舉世矚目的跨國收購案——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被美國通用電氣超低價收購,迷霧重重。被當成“經濟人質”的核心人物出獄後詳細披露海量細節,再現阿爾斯通、通用電氣、美國司法部、法國政府、歐盟多方博弈,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在《美國陷阱》一書中,皮耶魯齊以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披露了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這是一場隱秘的經濟戰爭。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文案的基本修養》這本書撰寫時預設的讀者是那些剛剛入行,或從事文案、創意工作時間不長,對於很多業務問題及相關名詞、知識還心存困惑的初級創意從業人員。

書中所談的,是那些可能會構成一個廣告創意人員基本修養的認識。是“認識”,所以更偏重道理,而非技巧。是“道”,而非“術”。

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對,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些,就是所謂“基本修養”了。

修養是基礎,但並不只是基礎。有時候一件事做到高級,比的還是修養。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是不是能比別人有更多的角度、更豐富的素材、更深入的思考,讓你有一些更快速、更準確的分析和判斷,靠的可能就是這種“認識”,這種“修養”。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根據成長和求學經歷寫成的回憶錄。17歲前從未上過學的女孩,如何成為劍橋大學博士?我們要背叛多少曾經,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紐約時報》 等數十家媒體一致公推“年度圖書”,作者獲選《時代週刊》年度影響力人物!這本書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比爾·蓋茨年度特別推薦,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80 周!多一個人讀到這個真實故事,就多一個人勇敢做自己!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書店日記》英國“書城”威格敦有一家開了近二十年的二手書書店,名字就叫“書店”(The Book Shop)。書店門口佇立的“書螺旋”石雕,店主肖恩手寫的吐槽小黑板,日常看店的黑貓“船長”,還有手持“Death to Kindle”馬克杯的肖恩本人,成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威格敦位於蘇格蘭蓋洛威的偏遠海岸,當肖恩不在搖搖欲墜、空調失靈的藏書室裡忙活時,他就把時間花在釣魚、游泳和爬山上。隨著一批書店的陸續到來,一度衰落的威格敦小鎮也迎來了新的命運,當地書商每年組織威格敦圖書節,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

英國超人氣毒舌店主的開店日記。在書店工作,你需要一個聖人的耐心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藝術的慰藉》人們常常說道,藝術非常重要,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它之所以重要的確切原因。現在,流行文化領域的兩位權威人士阿蘭·德波頓與約翰·阿姆斯特朗將解答這一困擾我們的私密但平凡的難題。

我的工作為什麼沒有給我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別人的生活為什麼看上去更加光鮮亮麗?我應該如何改善與戀人之間的關係?政治為什麼總令人沮喪?

阿蘭·德波頓選擇150件經典繪畫、建築與設計作品,在“愛情”“自然”“金錢”“政治”四大主題之間恣意穿插,深邃、機智、生動,他以一種全新的角度闡述藝術的功能:藝術可以是一種療愈方式,為人生的諸多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安然地面對人類最終的命運。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小學時宮崎駿就在教科書上讀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節選,不久後偶然在家附近的舊書店再次看到並買下。將近60年後他仍對本書記憶猶新,在自傳中寫道:“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初次翻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時的感受,心中毫無緣由地湧起一股懷念之情。”2017年,將近80歲高齡的宮崎駿宣佈正在製作一部電影,並直接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選定為電影名。

正像宮崎駿說的那樣,“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留念我的年度書單,與智者同行,詩意,不在遠方,在眼前


《渺小一生》英俊、善良的威廉在餐廳打工,夢想成為演員;自信、幽默的傑比試圖在藝術圈闖出名聲;家底殷實的馬爾科姆在一家著名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卻丟失了對建築最初的熱愛;還有內向、謎一樣的裘德,一個才華橫溢的助理檢察官。他們結識於馬薩諸塞州一所著名學府,他們初來紐約闖蕩,意氣風發卻不名一文,漂泊不定。直到年歲漸長,事業有成,橫跨三十餘年的友誼卻迎來了最大的挑戰——難以捉摸的裘德本人。他不願與人提及過往的陰影,選擇在孤獨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傷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裘德內心的防線逐漸消解……

“我知道我的人生有意義,因為……因為我是個好朋友。”《渺小一生》是一首兄弟情誼的讚美詩,也是一場探尋生命意義的奧德賽。在友誼中,被毀損的我們將重新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