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筆下極具禪意的一場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後7字境界全出

李商隱筆下,除了許多憂愁絕美的朦朧詩篇,有一場無限惋惜、無限好的“醉美夕陽”(《登樂遊原》),有一場充滿憐愛的“人間晚晴”(《晚晴》),有一場下過千年依然猶在耳邊的“巴山夜雨”(《夜雨寄北》),除此,還有一場不為人所熟知的、極具禪意的山寺夜雪。

這場雪,唯美孤絕,禪意深深,靜靜地下在他對一個人的回憶裡,最後一句抵過千言萬語。

李商隱筆下極具禪意的一場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後7字境界全出

雪中青松

《憶住一師》

唐·李商隱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寫這首詩時李商隱正在京城長安,已與住一師分別很多年了。某一日的清晨,聽聞帝城中的鐘聲響起,驀然間回憶起住一師所在的西峰佛寺來。李商隱這首詩的題目和詩意都很明確,即是對故人的相憶。

後兩句即書寫回憶中的場景,詩人想起自己當年與住一師談至夜深,爐煙漸漸消盡,寒燈也漸至晦暗。而當童子打開房門,目之所及是一片純白的世界中,白雪覆滿青松。

李商隱筆下極具禪意的一場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後7字境界全出

白雪壓青松

詩人先寫現實眼前,接而聽聞鐘聲轉入回憶,昔時之“爐煙”“寒燈”“童子”“白雪”“青松”,住一師所居住的環境由此渲染而出,其日常所居之生活也一一呈現出來。詩人結尾以那夜山中的一場雪,營造出一片清淨純白的世界,讀至此處,令人頓感心境澄明空闊。

最後兩句尤其值得品味,前一句爐煙也好,寒燈也好,實則已給人一種沉寂晦暗、天時已晚的景象,但下一句卻陡然生出奇境,轉入明亮開闊的境地,且有童子開門的動作打破沉寂,繼而驚喜地給人滿世界的雪白,如畫一般將冰雪覆蓋、青松孤絕的景象勾勒出來。

而在這純然的詩境之外,在這份韻味深長的美感之外,詩歌的意象也值得注意,它們結合在一起,具有豐富的聯想性。讀至最後一句中的“雪”與“松”,我們會想到雪給我們的印象,清冷,純粹,卻又冰寒;而松樹,在古詩詞中更是具有豐富的意蘊,如它既孤直、傲霜鬥雪,又代表著隱士高潔的情懷。

李商隱筆下極具禪意的一場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後7字境界全出

白雪壓青松

這一株株青松,被白雪覆蓋,卻依然孤直,不會改其顏色。這是對住一師高潔出塵形象的象喻,同時,也是詩人自己心志的寄託。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在這首小詩裡純用白描手法,卻在結尾七字之中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紀昀在《李義山詩集輯評》評此詩曰:“格韻俱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