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笔下极具禅意的一场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后7字境界全出

李商隐笔下,除了许多忧愁绝美的朦胧诗篇,有一场无限惋惜、无限好的“醉美夕阳”(《登乐游原》),有一场充满怜爱的“人间晚晴”(《晚晴》),有一场下过千年依然犹在耳边的“巴山夜雨”(《夜雨寄北》),除此,还有一场不为人所熟知的、极具禅意的山寺夜雪。

这场雪,唯美孤绝,禅意深深,静静地下在他对一个人的回忆里,最后一句抵过千言万语。

李商隐笔下极具禅意的一场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后7字境界全出

雪中青松

《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写这首诗时李商隐正在京城长安,已与住一师分别很多年了。某一日的清晨,听闻帝城中的钟声响起,蓦然间回忆起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来。李商隐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意都很明确,即是对故人的相忆。

后两句即书写回忆中的场景,诗人想起自己当年与住一师谈至夜深,炉烟渐渐消尽,寒灯也渐至晦暗。而当童子打开房门,目之所及是一片纯白的世界中,白雪覆满青松。

李商隐笔下极具禅意的一场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后7字境界全出

白雪压青松

诗人先写现实眼前,接而听闻钟声转入回忆,昔时之“炉烟”“寒灯”“童子”“白雪”“青松”,住一师所居住的环境由此渲染而出,其日常所居之生活也一一呈现出来。诗人结尾以那夜山中的一场雪,营造出一片清净纯白的世界,读至此处,令人顿感心境澄明空阔。

最后两句尤其值得品味,前一句炉烟也好,寒灯也好,实则已给人一种沉寂晦暗、天时已晚的景象,但下一句却陡然生出奇境,转入明亮开阔的境地,且有童子开门的动作打破沉寂,继而惊喜地给人满世界的雪白,如画一般将冰雪覆盖、青松孤绝的景象勾勒出来。

而在这纯然的诗境之外,在这份韵味深长的美感之外,诗歌的意象也值得注意,它们结合在一起,具有丰富的联想性。读至最后一句中的“雪”与“松”,我们会想到雪给我们的印象,清冷,纯粹,却又冰寒;而松树,在古诗词中更是具有丰富的意蕴,如它既孤直、傲霜斗雪,又代表着隐士高洁的情怀。

李商隐笔下极具禅意的一场雪,前三句很平淡,最后7字境界全出

白雪压青松

这一株株青松,被白雪覆盖,却依然孤直,不会改其颜色。这是对住一师高洁出尘形象的象喻,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志的寄托。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在这首小诗里纯用白描手法,却在结尾七字之中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纪昀在《李义山诗集辑评》评此诗曰:“格韵俱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